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地矿部高等地质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矿部高校基本现状 地质矿产部目前有直属普通高校五所。过去都叫地质学院,后陆续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长春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学院、西安工程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分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四个办学实体,即地大(武汉)、地大(北京)、武汉干院、北京干院,总部设在武汉。五所高校中,中国地质大学与长春科技大学为全国重点高校,中国地质大  相似文献   

2.
一、办学情况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理干部学院的前身是武汉地质学院的一个培训部。为了适应地质成人高等教育的需要,1984年8月改为武汉地质科技管理干部学院。1987年中国地质大学正式成立,为发挥整体办学优势,武汉地质科技管理干部学院成为中国地质大学的一个组成实体,改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建院五年来各方面有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正>法国巴黎艺术馆里,竖立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因为雕像的那双手(次要部分),太完美了,太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巴  相似文献   

4.
地学人物     
赵鹏大院士: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4年赴苏留学并于1958年获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学位,1960年任北京地质学院副教授,1980年任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在数学地质与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及评价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于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还是一位地质教育家,1983~2005年(22年间),先后担任武汉地质学院院长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及中国地质大学总校校长。他亲自培养并已毕业的博士生达102人、硕士生数十人,为发展高等地质教育和培养地学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6月25日是我国的"国土日",我们这期采访的科学家,就是从事地质工作30年的地质学家张洪涛伯伯。张伯伯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着矿产、海洋、国土资源方面的勘探研究。张伯伯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我国的地质事业,现在还像年轻人一样,充满干劲地奋斗在地质工作一线呢!像很多地质工作者一样,他的工作经历充满了艰险和传奇。走,让我们听听他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6.
五星红旗与曾联松张志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是一位普通的经济工作者,在他珍藏的剪贴本里面,贴着一张1949年9月24日套红刊印的国旗图案的报纸和一张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信笺照片,上面写着:“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教育》2014,(3):F0002-F0002
正2014年7月24日,中国地质大学京汉两校联合举行地质类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讨会,庆祝周口店实习基地建立60周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教育部领导,北京市房山区政协领导,代表高校的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院士、老教师代表、历任实习站站长以及正在周口店实习的地大京汉两校及青海大学、南京大学的师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研讨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邓军主持会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致辞。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  相似文献   

8.
地质实习归来,有的同学问我:“野外地质生活苦不苦?”我只是笑笑说:“苦呀!怎么能不苦呢!苦不也是一种乐趣吗?”今年八月中旬,正值酷暑炎夏,我和同学们一起开赴崇阳茅山地区,进行《基础地质》实习.新来中国地质大学实习站,站在四楼宿舍窗口一望,远处茅山、横山巍峨耸立,山峰一座连一座,一座比一座高,象一匹奔腾的野马,向天边延伸而去……  相似文献   

9.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专业本科生的第一次野外实践教学,其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以后专业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文章从快乐教育和快乐教学重要性出发,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戴河教学团队一贯坚持的"快乐地质"理念及实施举措,同时结合自己的野外实践教学经历,对实践"快乐地质"的"快乐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成为你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出色的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精美的雕像,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如此精美的雕像的?”雕塑家轻轻地笑着回答道:“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不过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相似文献   

11.
沙漠奇遇     
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绽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 考古学家米哈伊尔·葛利戈里耶维奇站在巨大无比的两座雕像脚边,他环顾四周的沙丘,隐隐地感到:这儿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究竟是什么呢?惶恐不安的感觉占据了他的心头.米哈伊尔端详着巍巍耸峙的雕像,竭力回忆5年前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教育》2011,(2):4-F0002
全国地质院校“十二五”教育规划研讨会于2011年5月24~2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邓军校长到会致辞,会议邀请了国土资源部地勘司、教育部高教司、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作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安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东华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多家单位的4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交流研讨。会间,参会代表参加了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协办的分会名誉会长赵鹏大院士80华诞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不倒的心碑     
在英吉利海峡,矗立着一座人物雕像,它雕塑的是一位在海难中遇难的船长,他的名字叫阿尔威。这座雕像矗立在英吉利海峡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不倒的心碑"。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东湖风景区,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理、工、文、管、  相似文献   

15.
正"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一番话,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一座少女雕像时,投入了全部精力、融入了所有爱恋。最终,爱神被他打动了,赋予雕像以生命。有了爱,就有了蓬勃的生机,就有了跃动的灵魂。教师虽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  相似文献   

16.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1992届校友董宇超(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呼吸内科主任)、1994届校友章烽(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2000届校友王洵(江苏省无锡二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成为第一批赶赴武汉开展工作的"最美逆行者"。得知他们的事迹后,学校高一美术班张屹凯同学提起了画笔,为三位英雄做素描,表达内心对临危逆行的英雄校友和全体医务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成为你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出色的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精美的雕像,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如此精美的雕像的?”雕塑家轻轻地笑着回答道:“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不过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故事中雕塑家的回答极其平易简朴,可又充满睿智哲思,像一盏永远光明的探照灯发出耀眼的智慧光芒,直射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  相似文献   

18.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刻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创新.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人物雕像《思想者》.《思想者》是座巨人雕像.巨人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正式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大、清华、天大、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文革"中迁往武汉,1978年经邓小平同志批准在北京恢复办学,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为现名,分北京、武汉两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分别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夫学(武汉),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相似文献   

20.
雕塑自己     
一位出色的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像 ,令人赞叹不已。有人问他 :“您是怎样雕出了如此完美的雕像呢 ?”雕塑家回答说 :“其实 ,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 ,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 ,当弟子请教他 :“人怎样才能修炼得功德圆满 ,成为完美无瑕之人 ?”他回答 :“每块木头都是一座佛 ,只要有人去掉多余的部分 ;每个人都是完美的 ,只要自己除掉缺点和瑕疵。”雕塑家和僧人的话确实发人深省。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 ,有60多亿人口。除了尚未出生和已经去世的人外 ,作为还活着的个体的人 ,不可能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