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刘瑶 《英语广场》2020,(3):17-18
随着翻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提出了本土翻译理论。变译思想历经梁秋实先生的"豪杰译"和严复先生的"达旨术"。黄忠廉先生基于此,提出并总结了七种变译手段和十一种变译方法。本文通过具体实例,以"变译"理论为指导原则,分析了杨译《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中所体现的变译思想,主要涵盖增、减、编和述四种手段以及阐译、摘译、编译和译述等变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辛朝晖 《考试周刊》2008,(53):133-134
本文从普通逻辑学的角度探讨了"变译"这一中国翻译理论界较新的概念,从而揭示了"变译"这一概念的本质。指出"变译"不是一种单一的活动,而是"变"与"译"两个前后相继、相互独立的活动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变译"是相对于"全译"来说的,又可以称"非完整性翻译"。变译理论是经过多年的翻译实践演变而来的,科技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英语,其主要目的在于向读者传达科技知识。如果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灵活应用变译理论则能够大大提高译文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对此,本文通过分析变译理论的内涵、特点,用实例分析的方法阐释了变译理论应用于科技英语翻译中的技巧及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政府网站英文版正成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五大翻译伦理范式为政府网站英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全译与变译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启示,即对译、增译、减译、移译、换译、分译、合译"全译七法"和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评、改译、阐译、译写、参译、仿作"变译十二法"可并行不悖,兼而用之。  相似文献   

5.
功能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目的性行为,其核心理论"目的论"为文本翻译中的变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将变译方法应用于文本翻译,能够更好实现文本的最高翻译目的。本文将以旅游文本为例,研究目的论和变译对文本翻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导游的口头语言是以一定的书面语言为基础,因此要做好对外旅游接待工作和导游讲解服务,我们必须重视中文导游词文字稿的英译工作。本文结合导游讲解的几个原则和黄忠廉先生关于"变译"方法的运用,例析论证变译方法在中文导游词英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自译性质及其自译者动机决定自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常采用变译策略。拟以关籍俄裔作家纳博科夫的英-俄自译作品Lolita为例来探讨变译问题,利于更深入地理解变译及其翻译实质,研究变译策略及其原则,思考变译者素质,同时也为自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增强理论自信,用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解读翻译实践,是时代赋予翻译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黄忠廉教授构建的变译理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从变译理论的起源出发,探讨变译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论证变译理论在文学类、外宣类、科技类、影视类等不同类型文本中的应用,进一步挖掘变译理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变译理论”是黄忠廉教授在二十世纪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填补了译论研究的空白。本文从译介学的角度分析变译在文学翻译中的必要性,通过变译理论指导,探究文学翻译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变译方法,并以运用变译手段的译例解释说明,以期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翻译教学的迅猛发展,各式翻译教材广泛入市。基于变译理论,回顾翻译教材的编写现状,并结合变译理论对翻译教材的编写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各类翻译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突显"忠实原文"的翻译准则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翻译主体意识,具备根据不同译文需求和目的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变译能力,使新编写的翻译教材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市场对翻译人才需求的目标更为贴近。  相似文献   

11.
广告口号汉译英应该确保吃透原意,坚持"意义对等、文化对等"原则,采用破译、变译、转译三种新颖的翻译技巧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2.
黄忠廉教授所著《严复变译思想考》结合语料库研究方法与解剖麻雀式的分析方法,对严复译著展开了字、句、段、篇及文化剖析等多层次的探究。新方法造就了新高度,新高度验证了新方法。书中对严复变译思想的归纳与分析为严复翻译研究、变译思想研究和变译理论的创建与完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科技英语翻译理论有了新的突破,变译理论应运而生。全译理论和变译理论皆是科技英语翻译的重要理论,翻译理论是一般翻译理论,变译理论是全译理论的补充和说明,全译理论和变译理论对科技英语翻译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全译理论和变译理论做了简要的对比分析,并分析了科技英语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变译是译者根据读者的需求,使用增、减、编、述、缩、并、改七种变通手段"摄取"原作内容的翻译活动。《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通常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并且句型结构单一,多使用无主语句子。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特点,变译理论比较适合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具体翻译过程中使用增译、减译、编译三种变通,通过适当增加一些必要成分、删除原作中读者不需要理解且不影响文本整体性的信息、重新编辑翻译内容的策略,达到准确传达报告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5.
变译理论是基于大量的翻译实践总结提出的一套颇具本土特色和意识的翻译理论。变译是以读者为目标的具体翻译方法,其本质是变通。电影片名的翻译因文化差异、观众需求不同和言语表达矛盾,有时需要采用变译策略。片名变译的宗旨就是满足特定条件下特定观众的特定需求,使观众消费电影商品,达成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6.
党兰玲 《红领巾》2004,(5):123-124
信息爆炸导致域外信息摄取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全译主导变为变译主导.变译的方法主要有增、减、摘、编、述和写,策略主要有摘译、编译、译述、译写等.变译可以突出原作的使用价值,提高信息传递的社会效率等.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适应论视角来诠释翻译中的变译行为,论证翻译中的变译是译者为了译文适应译入语的接受文化语境而有意为之,其目的是保证跨文化的交际成功,变译是同全译并行的另一种翻译策略系统,有特殊的语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宁 《文教资料》2013,(8):28-29
本文从对朱光潜先生独特的翻译与研究、学习密切结合的学术路径的分析入手,对翻译与研究、学习之间的密切结合及其载体变译、思想与语言的统一结合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并就其在翻译理论研究及翻译实践中所追求的"和谐"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谐翻译观"这一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变译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运用变译理论分析《鹿鼎记》的英译,可以看出,变译在翻译时能有效地解决文化缺省问题,促进作品译介。  相似文献   

20.
符晓晓 《海外英语》2013,(7X):225-226
林语堂是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一代大师。30多年的国外学习生活经历赋予他深厚的中、西方文化底蕴,造就了他在文学界及翻译界稳固的国际地位。该文以其生前翻译的诗歌为例,分析其创作后期所持的文化变译思想,结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现状,指出文化变译理论能有效指导中国文化对外译介,让外国读者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内涵,保存译本的"中国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