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子在儒家学派与孔子并称"孔孟",他对于儒家学派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孔子的基础上,他积极创新,使儒家思想更为严谨,尤其是他的教化思想,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教化的内容与方式方法,注重"德"与"礼"的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姜国柱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这都与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国文化,尤其是与其伦理道德学说的熏陶有密切关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素质、民族品格等,起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新西兰作为太平洋的重要岛国之一,其文化也包含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新西兰文化中的儒家元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国和新西兰在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也将在新世纪焕发新的活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新西兰作为太平洋的重要岛国之一,其文化也包含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新西兰文化中的儒家元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国和新西兰在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也将在新世纪焕发新的活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发生与中国社会的非宗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巫文化的神治逐渐发展到人治 ,再到礼治的升华 ,为儒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巫文化与礼治文化传播的不平衡性 ,决定了儒家只能发生于鲁国。鲁国浓厚的礼治传统 ,造就了道德型文化 ,对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的发生 ,使中国走向了礼治化、世俗化社会 ,避免了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宗教化。  相似文献   

6.
孟子以后,儒家的思想学说逐渐衰微,朱熹通过对儒家经典"四书"的解读开创了新的诠释系统,构建了庞大精密的儒学思想体系。其中,《孟子集注》加入了许多创新理学思想,是朱熹对儒家思想研究的最大成果之一,也堪称宋代儒学思想研究的最高水平。朱熹通过对《孟子》的解说,构建了"天理气"大观、"心性情"小观及"知行"的认识论,在加强儒学思想理学化、人文化的同时也加强了儒家思想的宗教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数字化生存与新新儒学的未来、儒家思想与互联网全球治理三个方面,对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夏威夷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成中英进行了学术访谈。成中英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都要善于回答现实问题,二者倘能相互引申,必能激发出蓬勃的民主生命力、社会凝聚力和创新精神;互联网应该是“互信网”;互联网的“善治”模式,就是大同、协和的治理模式。要把儒家的框架运用于互联网管理,需要明确互联网治理的目标、计划、决策、领导、推动者、生产者、受众等的角色。儒家学说中的“修齐治平”,蕴含着个人、社群和国家几个不同的层次;网络管理也要“尊五美、屏四恶”,做到仁、义、礼、智、信、诚。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在当今现代社会亦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主要分析了儒家治道思想要义,并从仁政思想有助于推进治国理政中"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德治精神是国家治理中的思想源泉、修身思想有助于培养公共管理者的素质三方面具体探讨了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12,(4):86-86
刘淼炜在《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总体上看都是在讲人的道德修养,其目的是整治社会秩序,其方略则是礼教德治。因此,儒家思想文化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尊重,既尊重人的自身发展,强调其道德修养,又尊重天下有序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德川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黄金时期.在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260多年中,儒学始终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从朱子学派、阳明学派到古学派,该时期,日本儒学各派充分吸收中国儒家思想精华,并结合日本社会、文化特点,推动了儒学东渐后的日本化、本土化进程.从伊藤仁斋的"尊孟论"到荻生徂徕的"轻孟论"乃至太宰春台的"批孟论...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发展过程在许多面向影响着中医。本文从儒家思想推动中医药学发展说起,再以儒家教育的普及、改变医家的知识结构等面向切入探讨,揭示儒家文化对中医药发展的推动,与此同时,儒家思想也对医学发展产生了制约。儒家思想对祖国医学的影响并非是局部或片面的影响,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本文即从正反两方面分述之。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诚信思想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伦理道德思想范畴.文章强调了引导大学生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遗产,与时俱进地赋予传统文化中诚信道德以新的理解和内涵,对提高当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婚姻观符合人类的爱情本质,符合自然生物发展规律,能够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儒家的婚姻和家庭价值观是遵循人类发展的规律,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和孟子曾多次谈到婚姻问题,可以发现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婚姻观,在我国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儒家思想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4.
魏晋玄学因在儒学被定为主流思想后倡导道家复兴而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哲学思潮,其内容和形式都体现了鲜明的道家特征,但玄学的出现和发展从根本上还是对传统儒家的继承和改进,从而使之适应于魏晋时期混乱的社会状态。由于社会阶级原因及统治者的高压黑暗政治,玄学家们通过道家理论阐释传统儒家思想,使之与当时统治者用来追求利益的"假名教"区分开来,营造出一片传统儒学价值观的净土。  相似文献   

15.
忠君观念是先秦时期价值体系中最为核心的观念之一,孔子及儒家学派的忠君思想对社会及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道家学派对忠君观念进行全面的审视,提出尖锐的批评。随着秦帝国的统一,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人们的思想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禁锢,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庄子学派对忠君观念的批评,尤为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体系的构建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这种本质特征体现在美学思想上便是“美善合一”的理念。通过培育大学生的审美人格、提升其审美素养、健全人格培育的层次,来改善、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凝聚社会力量是高校美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在儒家美育思想的视域下探析当代大学生审美人格的培育路径,通过儒家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阐述如何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发挥美育作用,以及在儒家美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情感需要和人格发展的需要,力求把大学生的审美人格培育融入当前学校美育工作的实质中去。  相似文献   

17.
有关“中庸”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中庸”的几个问题杜道明“中庸”之道在孔子学说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它是如何形成的?其实质与特点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对孔子学说的认识问题,而且涉及到对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基本估价,甚至还影响到对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精神的认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儒...  相似文献   

18.
德国同善会传教士卫礼贤来到中国后,对孔子和儒家学说从积极肯定转变为狂热崇拜,并将《论语》翻译成德语出版。本文对他在《论语》德译本中对"道""仁"等重点词语的翻译和解读进行了分析,尝试揭示他的传教士身份对他翻译的影响以及他通过翻译所传达的对《论语》和儒家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     
正家庭是人类步入文明时期以来最自然的、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与社会组织,是个人品格的最初的养成所。家庭秩序、家庭伦理与社会秩序、社会伦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家庭在人类社会中具有特别的价值。家族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与核心价值之一,在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伦理秩序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齐家是传统士大夫立身行己的最初的训练场所,是士大夫由修身而治平的中间阶梯,在儒家的治理学说中具有特别的位置。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以及西方的近代国家主义、个  相似文献   

20.
吴迪 《文化学刊》2016,(4):88-93
儒家思想是影响中国最深最广的思想文化,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有人将儒家同佛教和道教并称为三教,称为儒教或者孔教。但是儒家思想同佛教、道教等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儒家思想不崇尚神祇,不建构虚幻世界,重视教育,其思想来源广泛而多样,具有明显的非宗教特征。因此,认为儒教思想及其文化是一种宗教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