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三征漕湖     
华健 《钓鱼》2006,(10):12-12
学会悬坠钓法5年了,都是在池塘钓鱼,浮标怎么调怎么钓,拉饵、搓饵不说精通,在我们社区的十几个钓鱼人中是不会落在他人后边的。可是鱼塘里的鱼傻,吃口标准,空心标尖浮标调4钓2,下挫1目、上浮2目;实心标尖浮标调6钓3,有动作就中鱼;拉饵钓底、拉饵钓浮、上钩离底、下钩触底以及一  相似文献   

2.
邓刚 《垂钓》2003,(4):24-26
在调4钓2的基本格式中,钓2究竟是两饵把标尖压下2目?还是被人为地调整到2目?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虽然很多,但是,纸上论钓无论是“骗局说”,还是“基础说”,都把焦点集中浮标。事实上,钓2目,子线的长短曲直才是决定中鱼率高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钓零目差     
张炎冰 《钓鱼》2009,(19):15-15
浮标表达鱼讯的方式主要有上升、下挫、起伏、摇晃、颠簸等,这是正常情况,其中能确认为鱼咬钩,并从视觉接受到迅速作出扬竿反应的是下挫和上浮。所以钓常规鱼都是调高钓低,即调目高于钓目,如调4钓2、调3钓1,调和钓相差2目,钓组状态是下钩卧底上钩触底,反应鱼讯既不夸张也不隐蔽。另一点是它可以及时反应饵重变化,即标尖浮至2目就说明钩上没有饵了。  相似文献   

4.
尚立和 《钓鱼》2010,(24):20-21
如1颗饵团重为12调钓目差,下钩饵就会全部参加钓组的平衡:它与上钩饵共有2钩的向下拉力(3目)与调钓目差的承载力(2目)之和(5目),正好平衡了无钩调目点与钓目点之间那段漂尾的承载力(5目)。鱼口含任一颗钩饵向上游动,这颗钩饵就不能参加钓组的平衡,只剩下另一颗钩饵参加平衡,从而导致钓组失衡,钓组就会自然而然地随着鱼口中钩饵的升高而同步升高,以减少漂尖的承载力寻求新的平衡,当升高1钩重与1/2调钓目差之和时,新的平衡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马建华 《钓鱼》2007,(9X):24-26
(四)针对不同鱼情的调钓对策 (1)鱼吃口重中鱼率高时,调高目钓低目(比如调5钓2)。因为这种鱼是典型的生口鱼,钓这种鱼的对策必须是在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养窝,一般要采用大而散的饵料,钩子也可以适当用的大一点,调高目钓低目既可以保证子线绷直,也可以利用浮标的浮力平衡掉一部分钩饵重量使下阻力降低,[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调四钓二     
张炎冰 《钓鱼》2009,(7):23-23
“台钓”基本功之一,空钩离底调4目,装上饵后钓2目。可是一是拉饵之后钓饵轻了,原来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浮标,搓饵压标尖2~3目是可以保证的,钓2目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钓饵化了浮标恢复调4目,容易掌握。二是出现了巴尔杉,出现了短身、长碳脚和实心长标尖等等适应拉饵需要的新造型,浮标的运动不再慢吞吞了,而是按拉饵需要有了快翻身、慢下行、到位及时等不同个性,所以调4钓2不适用了。如果继续按调4钓2操作,不是信号出不来就是动作大不中鱼,因此调4钓2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7.
吴芜 《钓鱼》2014,(11):16-18
"台钓"很简简单,记住"调4钓2,搓饵钓底"就行了。拉饵出现后饵轻了,原原来搓一颗饵压标标尖1~3目,两颗饵压2~6目,调4钓2保证两钩触底。拉饵的不同是拉大饵下钩轻触底,上钩离底,拉小饵两钩均离底。钓快鱼用拉饵是因为鱼离底了,但拉饵有个缺点—鱼口乱,标相多变,在搓饵下挫1/2目、1目就能中鱼的信号在拉饵就显得夸张了。拉饵口多,但中鱼率低,不足30%。对此钓手想了许多办法却收效甚微,于是有了打频率。  相似文献   

8.
马建华  曲奎强 《钓鱼》2004,(6):46-46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我们采用在不改变钓目的情况下逐渐增大调目的方法做如下实验:设单饵重量为2目,双饵可以压在4目的标尖,当调0钓2时,4目饵重加相当于2目的钩重由池底承担,鱼吃饵的力量必须克服上述6目重量鱼漂才会有动作,钓组的状态属于较迟钝.增加调目变成调2钓2,鱼吃饵只需要克服4目的饵重鱼漂就会产生动作,此时钓组不灵不钝:增加调目调4钓2,一饵重由鱼漂承担,鱼吃饵只要2目饵重,  相似文献   

9.
衣善新 《钓鱼》2006,(3):20-20
钓组入水后,不知鱼要吃哪粒饵,不知鱼用多大的力吃饵,不知鱼吃饵后向哪个方向移动,也不知鱼要移多大距离。水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些具体情况的不同,引起的标尖反应也会不同,这里说的灵敏度,不是说鱼的某一次吃饵引起的标尖反应的大小,而是指钓组中,饵钩向多个方向移动产生而标尖沉浮变化的综合评价。首先,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鱼吃饵后抬送饵钩或鱼在饵钩上方吸饵时的浮标反应,这种反应大家都称它为送标。钓组送标能送多高?这要看子线的长度、调目钓目的目数多少及其他相关情况。我们假设送一粒饵能压沉标尖4目,假设上下钩的距离大于标尖4…  相似文献   

10.
复标     
张炎冰 《钓鱼》2009,(2):21-21
浮标“吃水”司空见惯,但除了涂层、材质原因外,水面的。油腻状漂浮物沾在钓线上、标尖上以及风线过紧也会影响钓目。另外钓线延伸了,原来钓2目后来变成了钓3目,而恰恰水底又不平整,于是动作变小以为是鱼口变了,所以换钓饵,搓改拉,其实罪不在鱼和浮标,是钓线惹的祸。  相似文献   

11.
张炎冰 《钓鱼》2004,(24):22-22
学“台钓”都是从调4钓2开始,但现在不同了,11目的标尖调5目或6目,钓3目或4目.15目的标尖调7目、8目,钓5目、6目。标尖长度变了调目也随之“长高”,然而调目和钓目相差两目的格式被延续下来,并成为浮标调整的入门手段。  相似文献   

12.
《钓鱼》2007,(18)
(四)针对不同鱼情的调钓对策(1)鱼吃口重中鱼率高时,调高目钓低目(比如调5钓2)。因为这种鱼是典型的生口鱼,钓这种鱼的对策必须是在  相似文献   

13.
衣善新 《钓鱼》2009,(10):22-23
我在《再谈盲区》一文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在上面的分析中,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大多没有考虑鱼钩的重量。实际上,在钓鱼活动中,鱼钩对漂尖的影响很明显。如果调目多于钓目,饵的化散和鱼吃饵抬头引起的漂尖反应是不同的。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钩的重力所引起。钓饵化散时,钩对漂尖仍有作用,漂尖上送少些。鱼吃饵上送时,钩在鱼嘴里,已不对漂尖发生作用,漂尖上送的距离要大些。”  相似文献   

14.
张炎冰 《钓鱼》2006,(12):22-23
走水吃标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走水和风浪较大时被迫调低钓高,比如调4目钓5目.调6目钓8~9目等等。但是.浮标还在走。水线斜了,风线被水流冲弯了,把本应该露出水面的标尖一点点“吃”掉了。原来钓6目、钓8~9目,因为浮标移位变成了钓3目、2目、1目。这是假象。是走水把钓目“吃”掉了。  相似文献   

15.
张炎冰 《钓鱼》2005,(21):40-40
用一标深钓生口鱼比较简单,诱鱼到位,钩抛得准、有足够的残留物就行。因为都是调高的钓低,浮标调高1目和调底1目对中鱼率的影响不大;又因为鱼层比较厚的缘故,子线长短只是对鱼讯出现的早晚有些影响,所以临阵磨枪、现学现卖也能蒙个冠军亚军的。如果以为钓一标深就这么简单,那就错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郑巍 《钓鱼》2003,(18)
刚接触悬坠钓组的时候,我认为它的最大特点是两钩搓饵,鱼不咬钩,钓饵到时间化了就是打窝。有鱼咬钩,提竿一个钩勾住了鱼,另一颗饵抖散了也是打窝,这样边钓边诱,鱼是钓不绝的。可是一到夏天情况就变了,本来钓得还可以,9点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鱼越来越少,窝子里鱼星依旧,但两饵到底后鱼的吃口变得非常微弱,漂尖上只有半目动作,即使改成拉饵也不会有大的改观。但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鱼漂站直,两饵重量刚刚对鱼漂产生作用时会出现停顿;二是漂尖下行到调目与钓目之间,鱼漂有一个明显的下挫动作。如果这两个动作抓不住,鱼漂继续下行,信号就没…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调标调的是什么?调的是剩余浮力,有人说调4钓2比调5钓3灵,是因为调4钓2比调5钓3的剩余浮力小。这些说法对吗?剩余浮力的说法在钓鱼界有争论。严格地说,剩余浮力一词并不科学,我们觉得用剩余承载力或是剩余标尖比较好理解一些。上图(1)是调5钓3的示意图,图中显示空钩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5目,有饵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3目,上图是调4钓2的示意图,图为空钩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4目,有饵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2目。比较两个钓组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钓组不但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不同,它们的子线长度也不同。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做过计算,子线越长,钓组…  相似文献   

18.
吴芜 《钓鱼》2005,(21):46-46
“九月团脐十月尖”说的是农历九月雌蟹膏满黄足,而吃雄蟹要十月。然而,钓鱼人遇蟹就头疼,原因有二,一是蟹霸窝就没有鱼了;一是标尖有气无力,懒洋洋下去半目再抬起来,疑似鱼讯频繁却钓不上鱼来。从前年起,笔者在阳澄湖附近的河浜里钓鱼时屡屡遭遇螃蟹,最多的一次钓了21只,虽不大,但从6月钓两三只到10月、11月一天钓十几只也够意思了。  相似文献   

19.
郅辽 《钓鱼》2008,(8):12-13
中庸是国粹。讲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庸是不能不讲的。钓鱼也是如此,比如钓饵轻了,雾化了容易招小鱼:重了,硬了,稍微小一点的鱼啃不动、吸不进,用中等比重的饵或将大比重的饵和轻饵按1:2、1:3的比例结合起来,这样大小鱼都能接受。又如浮标调4钓2,钓组不灵不钝,从这里起步钓生口鱼,钓老实鱼,鱼口变了,钓高1目或钓低1目就有了新感觉,这是浮标的中庸之道。子线22~25厘米适合钓混养鱼,从这个基本式出发,钓好了混合鱼再钓对象鱼,子线长短就变化有度了,能说这里面没有中庸?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4,(14):32-32
“调4钓2与调5钓2,都是钓2目,是浮标确定了调目,还是根据鱼情设计调目和钓目7”有此疑惑的钓手不在少数。我注意到您在第七届“钓王杯”和第四、第五两届“海狮杯”比赛中钓底用的都是13目长标尖浮标,调4钓2。虽然您的成绩很有说服力,可总是避免不了空竿。请问,空竿率与浮标的调目和钓目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