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司加农户是推进我国农业化进程的一种极具实践意义的生产经营模式,地方政府在运作这一模式的过程中是"有为"的政府.结合近年来的实践探索,以下问题尤其应当引起政府的注意政府应对公司加农户模式的优点和运作风险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要结合地方的支柱产业来运作公司加农户模式,要结合地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来运作公司加农户模式,对龙头组织的选择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有效地协调公司加农户模式运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争议与纠纷,要在"三农"关系中把握公司加农户模式.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业产业经营化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经之路。“公司 农户”作为产业化经营模式,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种经营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诸如公司和农户信用差,履约率低;公司价值取向市场化,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得不到保障;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还时有发生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必须作以积极的探索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合同农业是新形势下中国农业发展的新事物。我省合同农业运行模式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入世后过渡期我省农业深化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类型呈现多样性,即经历了从“公司+农户”、“粮库+农户”模式,到“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再到“公司+科技实体+基地”模式的发展。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必须把握好四个重要环节:一要签好合同,二是政府要摆正位置,三要诚实信用,四要以法律作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的三种供给模式,即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模式和第三部门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也具有自身范围内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有鉴于此,在对近年来出现在河北安新县乡镇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村委会+农户”创新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运作机制、产生的内外部环境、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中部农村地区公共物品的三种供给模式,即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模式和第三部门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也具有自身范围内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有鉴于此,在对近年来河北保定安新县乡镇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部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村委会+农户”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运作机制、产生的内外部环境、优势和不足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要想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找准位置。作为农业学校,应积极参与“科教兴农”,服务“三农”,以农业为根本、以农村为阵地、以农民为直接的服务对象。近年来,我们以校外科技联系户为基地,以“育人、服务、增效节本”为目标开展实践教学,进行了“学校+农户”、“学生+农户”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使学生“能干、会干”,农民“盼富、致富”,力争实现“四个一”:培养一批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带动一片乡村、繁荣一方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除去自然因素的作用之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当水土资源的市场价格信息发生偏差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在水土保持中存在市场失灵的现阶段,政府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由于传统的“命令加控制”政府管理手段的局限性,政府需要通过建立水土保持的经济机制和连续的政策与管理体系以及保护性生态伦理,促使作为农村水土保持主体的农户积极地采取符合生态友好的行为方式,实现政府、企业与农户效益目标一致基础上有效的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8.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一个理论研究问题,但更要有一个实践运作问题。构建素质教育的整体运作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要课题。借鉴我国某些先进地区和学校的模式,结合数年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实际,笔者拟定了一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运作模式,以期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9.
"公司+农户"模式作为农业产业组织的创新有效解决了"小农户大市场"的难题.通过回顾"公司+农户"模式的产生背景和理论基础,分析该模式的实践探索历程,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分析了其发展前景,得出结论:该模式在我国经历了孵化、成型和演变三个阶段,是符合我国国情并能长期存在的过渡性质的次优制度安排;在现阶段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在中介组织尚未充分发育之前,纵向一体化并非最优选择,但该模式的最终方向仍是形成纵向的一体化治理结构;该模式的完善需要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前提,同时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摘帽的村落多达700个以上,且大多分布在“燕山—太行山”集中特困连片区,其旅游脱贫模式值得关注。旅游脱贫村落的农户生计可持续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关键。研究发现,“政府+村民+村集体”“政府+企业+村民”及“村集体自主开发”是河北省常见的三种旅游脱贫模式。为保障农户在旅游参与中的生计可持续性,自组织视角下的内生动力系统和他组织引领的外部支持系统对旅游脱贫村未来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实现从经济扶贫向非经济扶贫路径转向,与社会企业等他组织建立合作共赢关系,是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落实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实质是多方利益主体进行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通过系统梳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四大主体的差异性制度诉求,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探究各主体在落实基地“三权分置”过程中的复杂博弈过程,厘清多主体间的博弈困境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具有委托—代理关系,双方博弈的焦点在于宅基地退出后指标的用途;地方政府与农户实际是一个先后博弈过程,农户在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且具有在地方政府主导下通过策略选择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异化为地方政府代理人,其存在与农户间的利益博弈行为和谋利倾向.研究结论:建立弹性制度、改善干群关系、强化信息对称机制、加强监管机制能有效化解宅基地“三权分置”落实中多主体博弈困境;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施除了加强宅基地制度本身建设,还需要推进乡村治理升级和持续优化农民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2.
刚刚组建不到一年的北京天鸿顺鸭业有限公司,实践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公司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个产业化的创新思路,吸引了当地1200多农户参与企业生产,解决了当地2500个农民就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企业发展迅速提升,使受益范围由30个自然村扩充到50个,企业规模也在不断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基于行为主体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体林权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中央政府政策偏好变化的具体反映,而且始终交织着政府强制与农户回应的博弈过程。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中央政府推动集体林权制度变革的主导力量来自意识形态,而推行林业“三定”则是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再次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则转变为生态效率导向。同时,农户并不完全是林权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对改革理念的认同度,决定着对新制度的接受程度,从而深刻地影响着林权制度的运行绩效。一言以蔽之,政府设计的集体林权制度型构着农户行为又为农户行为所型构,并在政府偏好和农户行为的互相作用中不断变迁。  相似文献   

14.
风险论为重新认识清代地方政府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清代统治者所追求的代理人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之间的平衡,只不过是一种难以达到的理想状态。为应对清代统治者的正式地方政府制度设计,州县官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反而孕育了各种“畸形”现象:在地方财政中,表现出经制财政与非经制财政并存;在地方人事关系上,表现出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并存;在行为规范方面,表现出火耗的非法行为默认到合法化。“畸形”维系了清代地方政府的正常运作。然而,虽然各种“畸形”安排一定程度上防范了统治者风险,但其持续运作却催生了新的风险,从而最终反噬了清代政府本身。  相似文献   

15.
校长培训在“理论培训-互动研讨-问题诊断-挂职锻炼-实践考察-跟踪培养”的培训模式实践过程中,我们对其中“挂职锻炼”环节进行了实践研究与理性审视,发现这个环节在过去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细节问题。通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提高“挂职锻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一是要确定好恰当的挂职时间,二是要加强对学员挂职的过程管理,三是要让学员带着问题去挂职。  相似文献   

16.
“矮子困境”是指协同行为中的弱者困境。我国的普通农户在现有职业教育的社会结构和以村委会、职业技术学校、地方政府教育主管局、企业、社会力量等相关要素构成的利益格局中,既难以承付成本,又无法参与决策,这就成了抬石头中的“矮子困境”的矮子。为了走出困境,可以按照“抬大石”中的协同原则,析出参与各方的利益导向和最佳的可能策略。政府集中解决职业教育的投资问题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的配套和落实问题;作为事业单位建制的县级职教中心应办成一个具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功能的协调机构;职业学校应该走“优势专业”的特色办学之路,按照企业的用人需要,完善培养课程体系;企业则应承担起中等职业学生的实习和实训任务;村委会做好宣传和动员农户的工作;家庭、家族为就读中等职教的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学做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纵观新中国70余年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演进,政府角色、资源配置方式、建设路径、制度运作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制度自信日益凸显,但渐进式政策制定模式、政府主导的政策执行过程、效率优先的政策价值基础仍是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总体特征。由此,在政策实践过程中,呈现出关于“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谁是参与者”、高等教育发展效率与公平以及制度运作的适度性等问题。未来,提高重点大学政策决策的民主与科学性,进一步明晰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在重点大学建设中的权责,完善重点建设的制度体系与配套政策,处理好重点与特色的关系,平衡重点与非重点、公平与效率等关系问题将成为“双一流”建设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对于农村底层而言,国家整合能力的彰显取决于农户需求和政府回应之间的均衡,任何农村政策都要通过国家政权建设来维持乡村社会的政治整合。回应性治理构筑了农户服务需求与政府治理的双向政策动员。同时,回应性治理也是农户服务需求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政策考量。一方面,"服务下乡"与农户参与的政策融入实现了政府与农户的互动。另一方面,政策嵌入铺垫了"政策下乡"与公共服务的治理基础,其进一步透视了乡村公共治理过程中国家整合能力式微的缘由。依靠回应性治理实现国家整合与惠农服务的政策转型,是衔接农户需求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政策理路。  相似文献   

19.
农户是特色农业模式建设的行为主体,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特色农业模式建设的必经渠道.本文通过对三门峡市农户的实际调查,认为三门峡农户经济结构仍以种植业为主,农户具有较高的经济结构调整意愿,农业新品种对农户的收入增加有较大的贡献,政府有介入农户经济调整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提高政策针对性,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金融制度创新和提高农田水利投资的政策建议,以推动农户经济结构调整,达到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公司+农户"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土地经营方式对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公司+农户模式土地经营方式作用和局限性分析.提出克服其局限性的建议,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和完善农村土地"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