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难在哪里?──用消息反映重大题材浅议周世康用消息报道重大题材,曾经不是个问题,新闻史上有不少这类名篇。如:《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8.16),《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1947.2.7),《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948.11。5),《...  相似文献   

2.
芜宣高速公路芜湖段地处长江河漫滩,沿线路基软土多,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高速公路路堤时,往往因为工后沉降过大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文章结合芜宣高速公路芜湖段工程中使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的试验,用对比试验结果说明了处理效果和有效处理深度,为该工法在高速公路工程的软基处理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展开一些企业报的新闻版。随意创览一条条消息.“近年来”、“上半年”、“最近”等现代新闻报道中最忌讳的不确切词语频频进入视线。这不仅大大削弱了新闻的宣传效果.而已使读者尤如吃了隔夜的馒饭.产生一种陈旧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消息写作中在运用时间要素上违背了“最近点”原理所致。所谓“最近点”.即新闻事件发生的最新时间。有的事件虽然时间不太新.但作者可以去找“新闻由头”,巧妙地引出最新时间。从一些企业报目前刊登的消息来看,违背“最近点”原理的突出表现为:用一段而不是用具体时间表示何时要素。例一:近年来,…  相似文献   

4.
听电台播了一条乌江河道武隆县段发生巨大岩崩的消息,我不由想起37年前去乌江采访的一段生活。现在的消息说:4月30日上午11时45分,乌江边武隆县兴顺乡鸡冠岭玉龙冠咀一段,巨大岩崩使30万立方米的大小岩石泻入乌江。当年──1957年6月1日,我从涪陵乘“小火轮”沿乌江逆水而上,去彭水。武隆县沿江几个乡是必经之处,虽然鸡冠岭、龙冠咀这样的地名我是记不得了,但对于那段艰险的乌江历程,尤其是那庙门滩、秧歌滩,却至今记忆忧新。我是根据四川日报编委会布置的任务,为采编川边巡礼的一个专栏《涪陵地区通信》去乌江…  相似文献   

5.
弓玄 《当代传播》2001,(5):91-93
消息,作为新闻报道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体裁,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样式,即标题加电头或“本报讯”,加导语,再加正文。这种形式,已被现在的新闻教科书定为标准的形式,国内各新闻单位都普遍使用这种形式。然而,这种形式能不能够进一步发展,再增加新的内容,使消息变得更易读、易写,这是本文将探讨的内容。一、消息又有了新模样2000年12月29日的《北京青年报》第十六版《青年新闻》版上,头条位置登载了一条形式新颖的消息:北京青年调查之一:77.8%热衷国事,76.0%关注环保,62.0%倾心…  相似文献   

6.
这篇文章的“触发点”来自2月28日河北日报社内部小报《党报人》上的一篇“读报评报”。文章说的是:2月23日《河北日报》上刊出了一则新华社电讯稿,用了这样的标题──上副题:我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方称中国协助伊拉克修建防空系统事发表谈话指出;主题:美方指责中国是别有用心。这个主题有毛病:既可理解为美国的行为“别有用心”,又可理解为中国被指责为“别有用心”。同日《经济日报》此消息的标题──上副题:美称我协助伊拉克修建防空系统;主题: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这是别有用心。这就不会产生歧义。《党报人》的这种讨论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8.
同一天,某报以“甲省高速公路建设创全国新纪录——率先实现市市通高速”为题,报道了甲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成就。消息中写道:甲省人民在高速公路建设上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辖市全部通高速公路。事也凑巧,人民日报以“乙省市市通高速公路”为题,报道了乙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凌翔 《航空档案》2005,(6):39-41
在1984年的国庆35周年大阅兵中,一款全新的坦克从天安门广场隆隆驶过。她的出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各国立即向人们披露了这样一则消息——“中国又装备了一种新型坦克”。不错,她就是我国的79式中型坦克。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6,(3)
剪裁妙处在立意──简评《六百勇士头死神,雷场放飞和平鸽》文刘保全在第五届(1994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六百勇士斗死神,雷场放飞和平鸽》一稿,荣获消息类一等奖。在消息写作目前不景气的今天.此稿获此殊荣,实属不易.读者称赞它是一曲英雄主义的颂...  相似文献   

11.
一、消息写作中可否有议论消息是一种最基本的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大家族的主力军。其显著特点是靠事实说.话。消息作品靠事实说话无庸置疑,但是消息写作中要不要有议论成分呢?这一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话题。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世恺在《“画龙点睛”需妙笔》一文中说:“消息有点议论,是新闻报道发展的历史和读者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叶春华在《新闻业务基础》一文中写道:“我们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一概排斥议论。”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教材《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2.
小楼里的钱钟书──摘自《今日名流》1994年第8期原作:古继堂钱钟书──当代中国学术界的大师,他身上弥漫着浓郁神秘色彩。比如:他精通多种外国语言,能用英、俄、日、德等诸种语言,文研所接待一批四五个国家的学者,他使用这几个国家的语种与外宾对话,像用汉语...  相似文献   

13.
B一双双温暖的手,帮助失学儿童走进了课堂。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里,蕴涵着明天的希望。采访途中,同行的记者与一个小女孩有这样一段对话:──你在这里干什么?──捡瓶。──捡瓶干什么?──卖钱买馍,给妈妈和妹妹。──你爸爸妈妈呢?──爸爸打工去了,妈妈病了。──你有几个妹妹?多大了?──大妹7岁,二妹6岁,三妹4岁,小妹2岁。妈妈还想要个小弟弟。──你读书了吗?你想读书吗?──想读书。没钱……这名9岁的小女孩在记者的采访本上歪歪斜斜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高飞燕。像高飞燕这样的失学儿童,在西海固地区还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14.
新闻文体与发挥喉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新闻媒体共同的新闻写作文体 笔者查阅了一些新闻学辞书。有“新华体”这个词条的不多。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有此词条。照录如下: 新华体 新华通讯社长期报道国内外新闻所形成的一种写作体式。关于新华体的特点说法不一,但这一概念在我国新闻界已流行通用。新华体的公认特点是:消息简洁,文字精炼、准确,篇幅短小;善于用事实解释事实,很少空发议论;层次清晰,尽量做到一个事实一段,消息中段落过渡自然;稳健中见权威,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注重通稿的信誉;善于抓大问题、关键性问题,重大事件的报道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主题开掘深刻。  相似文献   

15.
初秋的一天,正在某团采访的集团军、师、团三名报道员向我们叙说了宣传股长田兆广那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难忘怀──蹒跚学步他引路──某集团军报道员刘福奎如是说1991年底,我还是某炮兵团导弹连一名新兵,田股长在师里当新闻干事。出于对新闻写作的爱好,我训练之余时常学着写些消息、小故事。然而,半年多过去了,报纸h没有用出一个字。正当我准备与新闻“绝缘”时,田股长来团里采访,我拿着一大爆没有发表的稿子去找他。没想到他是那样热情,对我的稿子一篇篇地进行了讲评,最后还挑出三篇消息当面修改,没几天,就有两篇被《前卫报…  相似文献   

16.
“久攻不下”的反思──应当重点解决“消息无新闻”问题潘堂林(一)消息在新闻报道中唱主角,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闻界拨乱反正时就喊出的一个口号。10多年来,“主攻消息”的论文、专题研讨会及消息竞赛层出不穷。遗憾的是,消息至今仍是新闻报道中一个十分...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光明网新矧标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是时光明网2008年12月31日至2009年1月10日的530多条新闻标题进行了全面比较.发现在光明网新闻标题中主谓式标题本身已经报道了一条完整的消息,已经回答了“谁/干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因而具有完整的报道叙事功能,这是光明网新闻标题最常用的格式。谓词性标题和体词性标题由于称名性功能强.报道性功能弱.在光明网标题中使用相对较少。而其他类.如“甲骨学三十年”结构类等在一般文章中经常出现的标题,在光明网新闻中出现的几率很小。依据以上调查结果,从新闻标题的特点和本文的研究目的出发,笔者将光明网新闻标题的常见格式类型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18.
展望2000年中国“人人健康”发展战略巩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保护和增进人民的健康,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它之所以受到如此普遍的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天,随着工业发达国家居民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构的变化,探索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下功夫拓宽“基础瓶颈”──关于消息退化的思考张志消息退化:制约报纸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基础瓶颈”消息是报纸的基础产品,主导产品。它对于报纸的基础性、主导性意义表现在:其一,信息是各种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上游产品”。这就是说,信息是一切新闻作品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案头,放着一封读黄来信,上面写道:“‘编辑同志,不少老师给我们上新闻课时,都讲到写消息要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认为这是消息写作的‘金科玉律’.但我们平时写消息时,‘倒金字塔’结构却采用得很少,为此我感到很困惑,是‘倒金字塔’结构不适合军报的新闻文体呢,还是消息写作有更好的结构斤式?希望您能给予回答。”’接到这封读者来信后,我也困惑了一段时间。不可否认,‘“倒金字塔”结构确实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很好的结构方式,它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最有趣的事实放在最前面,能紧紧抓住读者,吸引读者把文章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