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社团流派角度考察,高晓声、方之、陆文夫三人是"探求者"文学社群的中坚人物。出于对文学艺术的执著探索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他们提出了在生活中不断探索的文学主张,"文革"中因此罹难。新时期复出文坛后,其创作心态处于知识分子文化、底层民间文化及革命话语表达这三种创作心态错综复杂的隐痛之中,这三种创作心态也正是一代作家由对于文学精神以及道德理想的执著不懈的追求生成,所以他们的创作具有"辛辣、糖醋、苦涩"的特征。他们以强烈的"探求"意识创作的小说参与了"文革"话语的终结和文学制度的重建,这种参与主要是作为"底层"对于文学精神的执著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执著于文学精神的底层表述是当下小说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齐文化具有务实、开放、自由、浪漫的特点。莫言的故乡高密在古代隶属齐国,因此莫言的小说创作深受齐文化精神的影响。齐文化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勤劳勇敢、敢于抗争的精神;二是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开放自由、独立进取的精神;三是莫言在小说创作中采用了大胆想象、追求万物平等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齐文化精神为莫言的小说创作注入了厚重的地域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小说读者是成熟的阅读和接受群体 ,他们与创作群体有着同样的小说观念和审美需求 ,他们不以史传的“实录”原则苛求作者 ,能理性地理解小说的虚构 ,常态地看待“奇事”“异事” ,并常常表现出参与创作的巨大热情 ,对小说的创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有时则直接进行再创作 ,为唐代小说的创作和传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通过张洁前期小说的研究,分析张洁前期小说创作理想法则与生活法则的冲突现象;张洁小说创作重在找回失落精神道德世界,重在精神自由的审美追求。分析理想法则与生活法则的矛盾现象,小说本身艺术强化与弱化现象特点,探讨张洁前期小说创作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的后期海派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流变中,曾经以其艺术上的探索性和独特性为当时的文学创作吹来阵阵新风。后期海派小说在艺术倾向上描画精神之梦,反映出现代都市中人生的精神迷乱和寻梦之旅,反对侵略战争,又浮现出恋家爱国的民族意识。他们的小说创作承继了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现代性追求,但又具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不同于前者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6,(3):61-6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和刘震云都一直关注乡村生活,创作了许多反映乡村生活的作品。他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但一直都关注农民的精神生活。在语言上,赵树理广泛使用了方言俚语,而刘震云小说在大量汲取民间语言的基础之上掺杂了更多的现代成分,是经过"改装"的民间语言。通过对他们乡村题材小说中叙述语言、人物对话和方言俚语的使用的比较,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中国乡村小说在语言上的一些共同点以及作家创作立场、动机的不同带来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创作上偏重于现实主义而浪漫主义精神体现不足优美的湖湘文化特别是象征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屈原精神所构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酿造了我省文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美学理想,并基本上形成了他们的精神特质。关切现实,忧患人生,抒发真情,.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成为湖南当代小说创作的主旋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湖南文坛的政治型小说十分发达,乡土小说随之发展,题材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高度集中。由于政治文化的潜在制约及受历史的现实的影响,重视国家命运、社会治乱、政治得失的政治型小说成为了创作主流.尤其在革命现实…  相似文献   

8.
比较丁玲与郁达夫初期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他们初期小说创作有许多共同之处:都以张扬个性、表现自我为主题;都以知识青年为主要描写对象;都极力渲染知识青年的性苦闷;并都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作者个人的印记;也都强有力地冲击着封建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看到,由于性别身份、个人经历、栖身环境、创作理念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初期小说创作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情节构造和创作主题等方面是存在明显差剐的。另外,如果将两人初期小说创作放在他们整个小说创作当中去考察,还可进一步看到,他们初期小说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并预示了其后来小说创作不同的具体走向。  相似文献   

9.
儒学对中国古代小说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从创作方面来说,在儒学“定于一尊”的时代,小说的创作往往较为衰微;而在儒学衰微的时期,小说的创作却较为兴盛。儒学对小说家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儒家的价值观念对于小说家创作目的和创作态度的规范和引导。从创作实际来看,每一个时代的小说家几乎都无法回避儒学对他们的影响,但是他们做出的选择却各有不同。另外,儒学还影响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设计、情节结构的安排以及小说的最后结局等。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02-108
福克纳与莫言的比较研究历来备受学者关注,他们的创作带有强烈的酒神精神,这与他们的生命历程密不可分。在写作上,他们注重叙述的狂欢之美,在人物的塑造上充分体现人性的自然之美。酒神精神在他们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与《红高粱家族》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彰显了福克纳与莫言在生命与艺术上的狂欢。  相似文献   

11.
废名、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创作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但不同于鲁迅、茅盾等,他们更加讲究主观个性的表现,把表现“美”当作创作的最高追求。废名的小说是一首首真善美的诗,它使小说意境“雅化”,沈从文的小说是一首首湘西民歌,它使小说的意境“通俗化”。一雅一俗,概括了他们小说意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朱山坡的小说创作强调精神高度,在时代背景下,年轻人的精神归宿是其小说的一大核心主题。他用近乎宗教的慈悲情怀,予以底层乡民们温暖和关爱,并书写他们心中的理想和憧憬、彼此关爱的温暖。本文用李泽厚"情本体"理论,从"以情作为人生归宿""以情成就天地境界"来分析朱山坡小说的独特情怀。  相似文献   

13.
白桦的云南边地小说创作经历了50年代边地题材小说创作和新时期边地传奇小说创作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以边地反敌特斗争为主题,同时也展现独特的边地风情;新时期以来的边地传奇小说创作,展示了一个充满神秘异域风情的边地,那是一个理想的精神栖息地。  相似文献   

14.
从小说创作与绘画艺术的联系的新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的某些审美特质;认为其小说创作融注了中国画特别是其文人画的创作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神似,二是境中有我,三是笔墨情趣。文章并从作家的绘画修养、个性情趣、哲学意兴等三个方面,揭示了汪曾祺小说创作之所以能融注中国画的传统精神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池莉小说是当代"新市民"小说的代表性文本。通过对"新市民"小说这一概念的阐述,论述池莉"新市民"小说的发展过程、创作理念和基本风貌。利用看似平常却很传奇的故事慰藉"新市民"日益萎缩的精神世界,寻找他们在喧嚣生活中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池莉"新市民"小说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16.
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王小波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王小波对卡尔维诺的作品爱不释手,他的小说创作中随处可见卡尔维诺的创作踪影.他们的小说创作在故事内容的设置、叙事技法的安排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三个方面都有很多异同.正是他们小说创作的异同,引发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17.
"左翼"文学精神是绵延在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最基本、最有价值的文学精神之一,王十月的小说创作明显与此既有继承又有超越。从"左翼传统"的精神遗产出发来认识王十月小说创作的精神之源是当下评论界少有的视角,也是探析王十月小说创作中与"左翼传统"的继承与超越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陈耿之、林汉秋是当代潮州业余青年作者。十几年来他们都从不同的生活道路上写出了许多各有特色的小说,颇为读者称道,有的小说还得了“大奖”。为了繁荣创作,促进作者间相互砌磋,取长补短,本文试从他们的创作道路,创作内容、和创作风格作一个粗略比较,以让读者对他们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有自己“心目中的小说”,“说话”、“精神”、“实与虚”、“中与西”等四个层面体现了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的一贯追求。为了努力实践自己心目中的小说理想,贾平凹在小说创作理论领域和创作实践领域锐意探索,在追求和实践的矛盾中小说创作理论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小说创作也不断推进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20.
明清小说作者绝大多数都对八股文十分熟悉,甚至形成了八股的惯性思维。当他们从八股文领域转移到小说领域时,这种八股笔法和惯性思维也随之融入了小说创作。比照明清小说与八股文可以发现,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汇了诸种八股文要素,他们在小说中用大量篇幅讲谈八股文写作技巧,对八股文破题、文风以及各种写作方法都有涉及,使小说俨然成为一部八股文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