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报业竞争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炬 《今传媒》2005,(9):40-41
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办公。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通令,定重庆为战时“陪都”。重庆的人口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以前有三十万多人,本地人占百分之九十五。据《重庆通史》载,成为“陪都”后,1938年重庆人口为53万,1941  相似文献   

2.
1937年11月,中国军队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迁往重庆。日军为了威胁中国政府早日投降,不断派遣大批飞机对重庆进行大轰炸。国民政府成立了防空司令部,任命刘峙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国民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防空部队,  相似文献   

3.
孙武 《重庆档案》2005,(1):36-37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又在上海燃起了战火,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危在旦夕。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宣布迁都重庆。  相似文献   

4.
张敏 《档案时空》2015,(1):13-14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而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下令改组湖南省政府,张治中接替何键担任省政府主席,则标志着湖南政府抗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张治中在湘期间,秉承联共抗日方针,在中共湖南地方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进行抗战准备.  相似文献   

5.
李友唐 《湖北档案》2012,(11):40-41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中国沿海重要口岸平津、淞沪落入敌手,日军并南下侵占广州、海南岛,全面封锁我海上交通,禁止国内外商船往来。国民政府迁都西南重庆,形成以西南为中心的抗战格局。但大后方经济恶化,后方所需各种战略和民用物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等,国内能解决的很少,大多数要从外国进口。  相似文献   

6.
在对日抗战采持久战战略上,国共两党领导人与中国其他有远见的人士取得了共识.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申述中国政府对处理卢沟桥事变的基本立场与外交政策.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国防联席会议,正式确定了“抗战到底,全面抗战”的抗战国策和“持久消耗战略”,对中国的抗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使其成为战时首都,并明定为陪都,从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出版中心。本文着重简述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这一时期重庆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随着大片国土的沦陷,许多学校被迫内迁,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以后,遵义成为相对安宁的大后方,浙江大学、海军学校等相继迁至于此。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这些内迁高校在遵义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使其成为战时首都,并明定为陪都,从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出版中心。本文着重简述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这一时期重庆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 文官制度在中国,古已有之,但真正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文官制度,即公务员制度应首推国民党南京政府统治时期。1929年10月29日国民政府公布《公务员任用条例》,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开端,揭开了中国文官史新的一页。从此,国民政府下大气力整饬吏治,积极推进公务员制度。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公务员法被各种“战时暂行规定”所取代,刚刚建立起来的公务员制度急转直下。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无法集中时间与精力去整顿吏治,恢复和完善公务员制度。这样,1929至1937年就成为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时期建立的公务员制度最为典型的阶段。这一阶段呈现出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1937年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西迁重庆,各地音乐家、音乐团体也纷纷迁渝,战时重庆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一个新的音乐之都、在此基础上,为加强音乐界自身的力量与团结,适应不断发展的抗战新形势并满足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需要,大批重要的音乐团体、音乐组织,如中华全国音乐界抗敌协会、山城合唱团、南国音乐社、中国音乐学会等纷纷在重庆成立。其中,“中华交响乐团”便是在战火纷飞中诞生于重庆的一个影响广泛的音乐团体,也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首次冠以“中华”之名的交响乐团。中华交响乐团,筹组干1940年春。该年4月14日,时任行…  相似文献   

12.
本人是钱币爱好者和收藏者,多年前,在康乐县一农民家中购得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九月发行的“救国公债”一张。这张“救国公债”券见证了抗战的历史。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卢沟桥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战火到处,商业萧条,税收大减,前方急需军费日渐增多。为解决困难,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13.
韩江雪 《青年记者》2009,(12):89-90
1937年至1945年,是重庆担负起“战时首都”功能的8年。从1937年10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迁回南京,重庆的新闻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在重庆有名的报纸便有数十种,但由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各家报纸的政治倾向性不同,读者对象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重庆后,重庆及长江沿线城市成为日机轰炸的重点。日寇利用其空中优势,从武汉宜昌出动飞机对重庆地区进行狂轰滥炸。1939年至1942年,日机多次轰炸丰都城,丰都人民死伤无数,财产损失惨重,给丰者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5.
民国首都南京,地处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华东地区.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此后,南京成为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及汪伪政权的政治中心,是日伪政权重点经营之地.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大规模接收日伪资产,南京理所当然成为国民政府战后接收的重点城市之一.本文拟在论述日伪资产接收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南京市日伪资产的处理情况,客观评价国民政府战后对日伪资产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至8月,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备党派、各界名流参加的"庐山谈话会",共商国是.7月17日上午,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战宣言》,拉开了伟大的全民族抗战序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史上,重庆可谓是一座重要而独特的城市:说它重要,是因为自1937年抗战爆发起,直到即将跨入21世纪的今天,在6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重庆一直是我国国防工业的重要基地;说它独特,是因为重庆的国防工业产生虽晚(它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真正成为国防工业则在1937年7月抗战爆发之后,比我国国防工业的诞生晚了半个多世纪),但它发展速度迅猛,发展原因独特,且在发展时期的各个阶段,对重庆地区的经济均产生了巨大影响。本即拟对重庆国防工业的历史演变及其对重庆区域经济的影响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宋哲元为军长的第二十九军在平津作战失利,退守冀南。随着中日战局的急剧变化,蒋介石于1937年12月退出南京,驻足武汉,几经权衡,决定把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准备入川。此时,对蒋介石亦不满的地方部队首领刘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韩复榘(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均因不满蒋借抗战之机消灭异己,于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至8月,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名流参加的“庐山谈话会”.共同商讨国事。7月17日上午,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战宣言》,拉开了伟大的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战宣言》“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  相似文献   

20.
重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建城至少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秦汉时代,这里是巴郡的郡治所在.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289年),升州为府,得名重庆,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就近代意义的城市来说,重庆于1927年设市,抗战期间,曾作为国民政府陪都而为世界知名.这是重庆博物馆事业起步的城市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