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所谓“成功教育”就是要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提供学生多样化的成功标准;教会学生成功的策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活。而在日常教学中,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异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结果造成部分学生因“吃不饱”而觉得信息技术课没意思。另一部分学生又因“吃不了”或“吃不好”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借鉴“成功教育”这一先进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实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施春花 《考试周刊》2009,(34):219-220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求,使学生“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较普遍。新课程最核心的理念指导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观念,进行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新大纲指出 :“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 ,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 ,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 ,发展个性。”作文教学是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领域。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 ,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 ,创设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 ,就能促使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和谐发展。一、因材施教 ,关注个性化差异华…  相似文献   

4.
谢秀芝 《云南教育》2006,(11S):18-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我从以下三方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差异”看作是“差距”,总是尽可能地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不同的个体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形成了全班“齐步走”、“一刀切”的局面,导致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吃不饱”、“吃不好”,学生成了规格统一的“产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差异教学是一种“在班集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更能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体育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通过运用学生分类、目标异步、教学异步、评价异步等策略进行异步教学,结果表明:异步教学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解决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尖子生“吃不饱”与后进学生“吃不了”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数学应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认识规划的思考.这一教学理念促使我们对现行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尽可能避免那种不顾学生学习水平和认识能力的个性差异,致使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现象.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学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使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就要求教师具有分层的意识:即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速度、方法、效果都应因人而异,尽可能地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数学教学的最优化.在高三的数学复习教学中,要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对话式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本文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角度谈谈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分层意识的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游安军 《湖南教育》2002,(13):34-35
培养21世纪创造性人才,必然要求我国基础教育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个性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因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总是与学生个性的张扬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顺应世界教育的发展潮流,提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强调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是“在内容标准中仅规定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不规定…  相似文献   

9.
高峰 《小学生》2010,(7):42-42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倡导“因材施教”,于是有了个性迥异的七十二圣贤,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学生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不同的人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我们教师要正确认识,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实施个性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征,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业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就成为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倡导个性化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和体现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都知道: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借鉴一些先进的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探讨,满足了学生个性差异发展中对因材施教的需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周红 《现代语文》2006,(12):63-63
《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和组织。”语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学科的特点,关注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近年来,语教学中个性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智力发展与个性发展并重,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中学语教学共同的培养方向,主张“通过语教育培养丰富的人性”,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差异教学”是指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求,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法。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如何运用“差异教学”进行操作呢?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每一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 ,“没有两个像两滴水那么相似的儿童”。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 :“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 ,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发展个性。”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追求完全趋同 ,要求千差万别的具有丰富个性和巨大发展潜能的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速度 ,沿着同一途径到达相同的终点 ,而忽略了学生基础、需求、特点上的差异 ,其结果是严重阻碍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实施个性化教学 ,让每个学生有差异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一、“自主、合作、探究”——“貌合神离”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分类教学。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能“吃了”,也能“吃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糕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书写、阅读、习作等的教学中,作文教学无疑是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领域;解放个性、发展个性自然是每位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笔者想要通过多年的实践,对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以为要想促使学生作文个陛化发展,一定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这一理论首先承认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人的学习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现代教育中又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即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实际,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来源较为分散(包括城镇、矿区、农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状态等都有较明显的差异。为此,建构和实施“分层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发展层次,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一、在职业学校中实施“分层次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鼓励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中介,是背景材料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和欣赏者。因此,教师要立足教材,拓宽对话渠道,营造民主与平等的对话环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发展学生的个性。一、营造对话氛围,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20.
以前为了应付考试,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为作教学打制各种条条框框,从背诵范到制定“套路”,可谓绞尽脑汁,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即使在考场上得高分的作,大多也是写得四平八稳,没有灵性,没有个性,甚至没有可读性。这是与“新课标”所倡导的作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的。“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