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子恺的童心信仰使他以一种独特的姿态进行童话的创作。在为数不多的童话作品里,他描绘了纯净的童心世界。在他笔下的童心世界里,他竭力表现的不是他作为成人对儿童的某种俯就或训诫,而是他对童心世界的虔诚仰慕以及对构筑理想国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 :一 ,几组女性形象及其意蕴 ;二 ,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反差 ;三 ,爱国主义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3.
陈雪曦 《教师》2016,(4):24-25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说:"教育决定儿童心理发展,教育本身又必须适合儿童心理发展,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才能实现其作用。"(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由此看来,儿童的教育需要儿童视野。儿童视野是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视野指通过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和感受世界。一、儿童眼中的生活是怎样的1.儿童眼中的生活是简单的在成人的世界里,世界因为熟悉而  相似文献   

4.
《本爱安娜》是一部充满趣味的儿童小说,对于儿童的心理世界和外部的生活世界都有细腻的展现,而且作者对于社会生活中成人世界的问题也有所揭露。小说通过高超的叙事策略,把儿童的世界展现为表面文本,把成人世界以隐含的文本表现出来。这两种文本的结合,使得儿童的小世界中包含着成人的大世界,所以小说达到了趣味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余华的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中有几类儿童形象,或孤独或叛逆或忧郁。余华以一贯的血腥、死亡、暴力描述了这些儿童艰难的成长,其实是以此反抗成人世界的压迫,以暴力反对暴力。关注儿童的命运,也是关注成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选取《格林童话》中的三个经典童话文本,探讨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权力关系、成人对儿童本性的认识以及成人对儿童性别的不同假设,得出结论:成人总有一种想置儿童于自己统治之下的欲望;儿童作为成人的"他者",是不完善的人,具有某种动物性;男性在于行动,女性在于外貌,女性是第二性。  相似文献   

7.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同于成人画.有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和形式,是儿童在探索和信手涂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出来的。这些画以成人的眼光来看也许不可思议.但当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往往会发现那是多么耐人寻味……当然评价儿童的画便成了解读儿童内在语言最直接的方式。教师科学地、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感受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8.
《春寒》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罗伯特·潘·沃伦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一篇典型的成长小说。"春寒"是一个贯穿全篇的关于成长的隐喻,与作者创作时所经历的思想消沉、情感空虚密切相关。小说主体部分以儿童视角来讲述,展现成长过程中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小说中描绘的流浪汉则可以作为神秘的、悲剧性的、变化无常的人类命运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周闻 《中国教师》2004,(8):55-56
一、童年消失根据传播学者的研究,在电视发明之前,儿童的社会角色和认同的发展要受限于他们所在的场所,通常是师长们所认定的适宜场所。而现代电子媒体则使他们有机会“虚拟”式地介入成人生活,使儿童可以轻易地窥知成人世界的秘密,最终促成了成人与儿童的模糊化,或“童年的消逝”。过去,童年期被视为是一种“修行”期,是要通过对大人秘密的维护,给儿童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成长环境。人们相信对一个尚未发展成熟的心灵而言,太早让他们知道太多成人世界的暴力和“败德丧行”乃是极危险而不健康的。一直要到儿童的“羞耻心”已转化成为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已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说:"教育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教育本身又必须适合儿童心理的发展,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才能实现其作用。"(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由此看来,儿童的教育需要儿童视野。儿童视野是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视野是指通过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和感受世界。一、儿童眼中的生活是怎样的1.儿童眼中的生活是简单的在成人的世界里,世界因为熟悉而显得复杂,他们  相似文献   

11.
萧虹与林海音都曾以孩童的眼光作为聚焦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然而个人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叙事视角和不同的叙事色调。单纯的儿童视角的运用使林海音的童年回忆温柔敦厚,色彩明丽;儿童视角复调方式的渗入却使得萧红的童趣表现背后透露出成人世界的重重叹息。两人对女性命运的不同思考,在其作品中通过女性主人公的不同遭遇与人生结局表现出来。萧红命运多舛,不幸的生活、不幸的出走经历使她永远悖离了传统的家.同时也使其作品获得深刘的悲剧性;林海音由于女儿情结的牵绊.回归传统,归于温文儒雅。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儿童的世界——儿童是这个舞台上的绝对主角,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在这里展示,儿童的话语在这里张扬……这又是一个成人的世界——有关成人教养儿童的种种困惑、成人对待儿童的种种"劣迹"以及成人关于儿童的种种思考都在这里凝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成人儿童视角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引用故事和名言,阐述了儿童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无限成长的可能,必须得到尊重和理解。论证了寻找儿童的视角,对于助长儿童向着最好的可能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得出了儿童视角就是要求我们成人用儿童的眼光去发现属于儿童的世界,最重要的是去理解儿童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儿童视角”是余华小说的一个重要叙事策略。借助于儿童视角,余华对成人世界、乡村记忆和人类生存境遇作了原生态的还原和真实的敞开。从叙事形态上看,成人视角制导下的“儿童世界一成人世界”、“儿童话语一成人话语”形成了儿童视角的“复调诗学”。从价值形态上看,儿童视角不仅有着对成人世界的理性审视、对儿童本体创伤性心理的关怀,而且也内含着作家的深层审美建构。  相似文献   

15.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独特的,成人不应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生活世界,而是应理解儿童的生活世界.教育呼吁关注儿童生活世界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阅读自人生初始,就一直伴随着孩童的成长。对成人而言,阅读主要是指对文字符号进行理解并获取意义和信息的过程。对儿童而言,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他们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不可能像成人那样阅读。所谓儿童阅读,也就是早期阅读,是指儿童在正式进入阅读前掌握相关经验和技能的阅读欣赏和感悟活动,表现为在成人直接指导和参与下,由成人朗读和讲述、儿童听赏的特点。成人为儿童阅读,是实现早期阅读最终教育目标——儿童独立阅读必要的途径和过程。因此,作为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他人",成人如何为儿童阅读,如何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唤起他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最终引领儿童进入美妙的阅读世界,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文学即人学。描绘人,描绘女性,特别是展示女性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是世界文学不可忽视的方面。在世界文学的女性画廊里,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其独特视角、精湛的技艺塑造了一批茨威格式的女性形象,为世界女性画廊增添了新的光辉,茨威格为此也赢得了“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家”的荣誉。  相似文献   

18.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独特的,成人不应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生活世界,而是应理解儿童的生活世界。教育呼吁关注儿童生活世界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根据研究取向的差异,儿童研究可分为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基于成人视域和儿童视域融合的研究。其中,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是成人本位的研究,成人在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是儿童本位的研究,儿童在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基于视域融合的研究是共生立场的研究,成人与儿童在研究中作为研究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和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割裂了成年与童年、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内在联系,最终沦为了异化的"反儿童"研究;因此,有必要推进基于视域融合的研究,以期实现儿童生命与成人生命的绵延生长及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视野中的儿童本位论强调的是儿童具有不同本质和需求,与成人世界“二分”式分离的关系已经获得普遍的合法形式。但究其实际,“二分”式分离下的儿童无法与成人世界进行共在的平等对话。儿童以先天内在欠缺的弱文化群体被置于成人世界里的“他者”位置,其本位的身份不过是成人世界对儿童进行的文化构建与想象。现代性视野中的“儿童”身份起源的矛盾是与生俱来的:“发现”儿童的同时,也“遮蔽”了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