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我国的医疗模式发生了转变,因此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如何成为一名护士,特别是一名优秀的护士,除了要掌握精湛的医术以外,更应该具备一流的心理素质,以提高护理质量。本文论述医疗过程中护士职业当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所应该具备的职业心态和引导护士职业心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临床护士造成职业危害的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劳动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原因 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有效的自身防护措施,对临床护士在以最优化的方式参与工作,降低职业危害,保护职业安全,保持身心健康的等有着积极而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仲瑶  焦亮瑜 《金秋科苑》2013,(20):110-110
本文根据地域及医院规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赣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赣州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职业情感积极性亟需提高,要改善职业情感问题,关键在于提升职业认同感,建立有利于护理工作者身心愉悦的医院文化。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ICU护士的心理问题产生因素,并提出了如何提高其心理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淑英 《科协论坛》2007,(9):228-229
护士职业形象是护士在护理实践中的外表及行动体现,是社会公众对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护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综合效应的整体形象。美好的护理职业形象是护士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机结合与表现,它能潜移默化地美化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文探讨了提高护士的素质,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医院形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21)
职业心理素质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日后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个人素质。随着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对这项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学校中基于学生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辅导,提高学生性格品质、心理适应能力、内在动力等职业心理素质,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水平和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胡航 《科教文汇》2008,(22):45-45
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我们往往重视了他们专业理论和专业各项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秘书职业心理的培养。如何让学生了解在实际工作岗位和环境中,秘书应具备哪些职业心理素质,该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急诊科具有病情急、病种多、病情复杂等特点,因而对护士的素质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新毕业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操作欠规范,为了尽快提升新毕业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很多医院开始实施新毕业护士轮转急诊室,这样就形成了护理工作人员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为了探究如何在新毕业护士轮岗过程中确保急诊科护理质量本人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临床调研,提出了新毕业护士轮转急诊室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以期对新毕业护士在急诊室轮岗提出一种其实可行的培训模式,尽快提高新毕业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索朗卓啦 《西藏科技》2013,(11):41-41,52
现代医学随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念的不断更新,临床护理对每一个护士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的标准。要想为每一个生命垂危病人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获得良好的疗效,离不开医护人员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显然,在护士素养的要求中,护士对病人谨慎的工作态度,崇高的职业道德占第一位,这种精神是护士“慎德”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鞠钟鸣  万琪  刘素华  何娟 《西藏科技》2015,(3):27-28,30
目的调查西藏高原地区临床护士离职意愿情况。方法采用离职意愿量表对西藏高原某三甲医院244名临床护士离职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离职意愿总体较低;年龄25~30岁护士离职意愿最高,且显著高于年龄﹤20岁和30~35岁护士离职意愿;大专学历护士离职意愿显著高于中专学历护士离职意愿;未婚护士离职意愿显著高于已婚且夫妻同城工作护士离职意愿;月均夜班数≧10个的护士离职意愿显著高于月均夜班数0~5个和5~10个的护士离职意愿。结论应尽量满足护士的合理需求;尽量避免护士过度疲劳;充分重视大专学历护士这一群体的离职倾向;在招聘护士、确定骨干护士培养人选时,充分考虑其亲人或爱人常居地等。  相似文献   

11.
朱颖 《科教文汇》2012,(23):190-190,193
对于所谓的积极心理学,是在20世纪后期兴起于美国的一门心理学思潮,这门学科是符合现代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启发与借鉴意义,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中职生的积极人格为首要目标,以塑造中职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重点内容,以丰富和深化中职生的积极心理体验为手段,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组织系统为保障,构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构建积极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推进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翔 《科教文汇》2012,(14):13-13,16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关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合社会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岳媛  阳运清 《科教文汇》2013,(27):36-36,38
公关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公关素质是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关系整个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独立院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公关素质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竞争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就独立学院大学生公关素质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任智霞 《科教文汇》2014,(27):38-39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推进,高校在进行教学时也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公选课作为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它的教学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高校相关部门应该要重视大学公选课的建设,构建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为高校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本文通过对当前理工科高校开设的人文社科类公选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加强教学管理,做好公选课课程设计,最终达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刘欣 《科教文汇》2012,(2):174-175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尤其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和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职业教育更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探索行之有效的增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以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万茹 《科教文汇》2012,(18):97-9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新课改的扎实推进,教育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思考。组织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了关键。  相似文献   

17.
阳晖  李昌满  李宇  孙钟雷  李敏 《科教文汇》2013,(16):86-86,95
为了适应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研究了一整套适合社会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多维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将人文理念应用到实践教学,强化实验教学方法,改革见习实践教学,强化实习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缩短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期,增强社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陶呈君 《科教文汇》2011,(33):79-79,82
意志品质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意志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在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坚毅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传庆 《科教文汇》2014,(30):197-199
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又以心理素质为基础和核心,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西藏高校辅导员的115份调查问卷,分析了西藏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现状,并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社会支持对西藏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有正向显著影响的结论。最后,提出了提升西藏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金侠 《科教文汇》2012,(12):177-178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很高,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尤其是单亲家庭的逐渐增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个别学生出现了心理偏差,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