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洪鹏  曲晓亮  耿娴 《学会》2012,(5):49-53
近年来,世界各地接连发生大地震,社会公众普遍产生恐震心理,谈震色变,可见社会和公众对地震科普宣传的需求越来越高。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地震灾害,提高全民防震意识的科普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本文立足于我国地震科普的现状,结合中国科技馆在地震科普中所做的工作,论述了我国历代相传的丰富的地震史料对当前地震科普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云南科技管理》2020,(1):43-4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地震安全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关注,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需求更加迫切,新时代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新平县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积极探索基层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的新方法、新路子,提出今后基层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的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众对地震及地震灾害愈加关注和重视,近年来,防震减灾监测技术和装备不断提升,全面客观、及时准确的宣传防震减灾工作,树立准确舆论导向,解疑释惑,对于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加强地震心理锻炼、构造良好的媒体形象、多种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等方面,促进了玉溪防震减灾科普事业,增强民众灾害意识和防灾素质,提高社会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规避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
本文以观山湖区新世界社区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为例,从健全组织机构及明确岗位职责、建立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制定应急预案、地震应急疏散和演练、地震安全宣传及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工作模式及已经取得的成绩,肯定了贵阳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的意义,说明了创建规范的示范社区能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避震自救互救能力,有助于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为建立贵阳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地震科普的现状,针对呼和浩特市周边农村宣传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特点和基础条件,提出了宣传方法,使防震减灾知识走进农村,不断提高居民防震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灾害严重的国家.汶川大地震血的教训,呼唤我们要加强地震科普工作.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维护公众安全、构建灾害预防文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文章在借鉴汶川抗震救灾和日本防震减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地震科普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丰富科普内容、创新科普形式、突出科普重点这三个维度,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结合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与地震科技期刊工作实际,指出了地震科技期刊在防震减灾工作及地震科技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地震科技期刊的现状及人员情况,提出了地震科技期刊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震发生后对灾区的支援和救助是减轻灾民痛苦的重要措施,但人们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渐了解灾区的真实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下属的《综合自然灾害信息共享》子网提供的大量地震资料的分析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可以定量化快速确定地震灾区可能的救援需求的一系列关系式。通过在闽南防震减灾示范区的实际应用,证实这种根据地震初期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快速得出的灾区救援需求框架,可以有效地提示救灾人员进行科学调度,缩短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的集中时间,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苏畅 《中国科技纵横》2014,(15):215-215
消防宣传工作的实效与媒介的应用密不可分,特别是微信的诞生和发展,为消防宣传工作提供了传播途径上的有力支撑。在以“防”为主的理念下,微信应用对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提升社会公众对消防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具有积极的时代性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震应急救助需求的模型化处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地震发生后对灾区的支援和救助是减轻灾民痛苦的重要措施,但人们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渐了解灾区的真实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度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下属的《综合自然灾害信息共享》子网提供的大量地震资料的分析和理论研究,提出可以定量化快速确定地震区可能的久远需求的一系列关系式。通过在闽难防震减灾示范去的实际应用,正式这种根据地震初期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快速得出的 灾区救援需求框架,可以有效地提示救灾人员进行科学调度,缩短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的集中时间,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完备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减灾救灾标准的现状及其完备性对健全和完善减灾救灾标准体系意义重大。基于中关两国现有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分析了两国现有减灾救灾标准数量上的差异;同时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从综合、灾害监测预警、救灾准备、灾害应急响应、灾后恢复重建和减灾6个方面构建了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故障树。评价了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性。结果表明:中关两国已颁布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中国共有减灾救灾相关标准779条,美国共有263条;中国现有标准中国标、行标、地标和企标分别有180条、358条、233条和8条;中国现行自然灾害相关标准有664条,其中强制性标准150条、推荐性标准493条和指导性文件1条;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的完备度为77.9%;地震和生物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度较高,分别为89.1%和88.2%,海洋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性相对较低,完备度为51.0%。目前中国在自然灾害减灾救灾领域缺失需要完善的标准内容涉及应急预案的管理、社区综合减灾、灾情信息共享、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次生灾害防范和处置、生态系统恢复、灾区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治等。  相似文献   

12.
日本防震抗震减灾新思路和新技术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防震抗震减灾技术发展的先行者。我国一些省区也是地震频发的地区,故日本在防震抗震减灾方面的经验对我国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日本这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述评,并建议我国在防震抗震减灾首先要有思路上的创新,防患于未然是最为有效的防震抗震减灾途径,要在防震抗震减灾中积极使用新兴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李莉  姚珊 《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94-195
我国是全球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76年唐山市发生的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死亡24.2万人,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作为一个灾难多发的国家,培养全民的灾难意识刻不容缓。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处于地震带的唐山市的大学生的防灾意识。结果发现尽管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震防灾知识但他们的防灾意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四川汶川大地震灾难后,公共信息的公开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公共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关系到重大灾难发生后的灾情预告、灾后防范、公民信息权、知情权等种种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共信息制度的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汶川大地震与唐山大地震公共信息公开程度的对比分析.对汶川大地震后公共信息公开程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拟对我国公共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An across-strait symposium on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was held on 27 and 28 June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16.
建议借助于现代管理手段,建立我国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和综合决策系统,以利于提高减灾与救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民生科技战略重点的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济广 《科学与管理》2012,(3):22-33,40
本文对民生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进行了分析,提出的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全民健康科技工程(大力推动心理健康建设与心理调试工作、大力推进营养学干预,尤其是科学推进新菜篮子工程、根本改造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大力支持非西医疗法的研究和普及),公共安全科技工程中的食品安全控制及食品安全检测,生态环境科技工程中的水污染问题,防灾减灾科技工程中的地震预测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发生特大暴雨,强度和范围突破历史记录,远超城乡防洪排涝能力,导致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是一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放眼全国,谋划未来,建议:深刻认识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对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的显著影响,提高变化环境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意识;将防御洪涝作为确定城市建设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动态修订相关规划,加快构建城市防御洪涝灾害的工程体系;多措并举,科学提升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星宇  陈鹏 《科教文汇》2012,(15):81-83
首先,介绍了地震形成的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次,通过对1999-2009年间的地震现场的灾害调查资料和损失评估的资料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采取以实际烈度区作为分配单元,建立适用于县级区域小尺度的地震风险分析模型;最后基于烈度的地震分析模型与基于建筑物易损性地震分析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由此说明在县级区域小尺度上,地震风险分析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 11)是实现所有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核心。然而,普遍存在的数据缺失问题导致目前SDG 11指标监测与评估工作的开展仍面临巨大挑战。地球大数据作为科技创新和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文章重点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6个主题,包括城市住房、城市公共交通、城镇化、城市灾害、空气质量、开放公共空间,基于地球大数据技术,针对相应的多个具体指标,在中国尺度上开展进展监测和综合评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SDG 11实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构建可持续发展大数据信息平台、加强科学技术在SDG 11实现中的杠杆作用、积极开展SDG 11综合应用示范,以及加强国内外相关机构的科技合作等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