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老档"精神     
如今,具体一点说也就是昨天,"老档"开始离开工作岗位.在欢送他退休的座谈会上,领导和同志们给他概括的是:"光荣退休"、"几十年辛辛苦苦的档案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还有的同志激动地表态,要继续发扬"老档"精神.  相似文献   

2.
"老档"精神     
如今,具体一点说也就是昨天,"老档"开始离开工作岗位.在欢送他退休的座谈会上,领导和同志们给他概括的是:"光荣退休"、"几十年辛辛苦苦的档案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还有的同志激动地表态,要继续发扬"老档"精神.  相似文献   

3.
"老皮"不姓皮,姓李,"老皮"是我们上大学时给他起的外号.至于当年为什么给他起这样一个外号,连我们也说不太清楚,也许是因为他岁数比我们大,而且活得很皮实吧.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陈景润总是能躲就躲,能不发言就不发言,每当开会讨论的时候,他总是去图书馆看书或在宿舍里钻研学问.然而,尽管他竭力躲避着政治风暴,但政治风暴却没有放过他.  相似文献   

5.
"不急不恼百年不老,不懒不馋益寿延年",这句谚语听起来虽然简单,却说明了精神养生、运动养生和饮食养生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大道理。  相似文献   

6.
永远的"知心姐姐"对媒体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两个调查是通过媒体告诉大家的:一个是"知心姐姐"卢勤在上海,她问那里的一些少年儿童"你们心目中的小康社会什么样?"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我想有一栋大房子,这栋房子门很小,只有我能爬进去,父母进不去.有的说,希望那时爸爸妈妈调换工作,因为爸爸总是鼓励我,可总不在家,妈妈老批评我,反而总在家.还有的说,我想发明一种隐身药,能让我钻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里,听听他们常嘀咕我什么……  相似文献   

7.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曾告诫他想当诗人的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个"诗外",精辟地点出了提高写诗水平的玄机.写诗是这样,办刊又何尝不是如此.编辑的工作特性虽然是"编",但其工作内容和过程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勾勾画画、删删添添.倘若不注意审时度势找准宣传的"兴奋点",加以高屋建瓴的策划与编排,杂志往往会显得没有灵魂,缺乏鲜明个性和强烈冲击力,在层次上上不去,在宣传效果上也不会起波澜.  相似文献   

8.
关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早已经是一个老而又老的命题.近年来提出来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觉得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为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个命题.因为只有"三贴近",才能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不失真,才能保证和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本人在企业报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已近20年,既当过"寂寞"编辑,也干过经常"出头露面"的记者,但是遗憾的是,在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当中,既听说或碰到过别人"想当然",自己也有过"想当然",因而因为"想当然"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应该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一个年轻的摄影记者带着家人一起到海边度假.因为职业的习惯,他总是留心观察那些有意义的生活画面.年轻的摄影记者连续几天在海边散步时都发现,有一位老渔夫总是会在这个时候打上一网鱼.这里的鱼种类繁多,而且能够看得出老渔夫的捕鱼本领也很高,所以每次年轻的摄影记者和他的家人都会看到老渔夫能够打捞上满满一网鱼.  相似文献   

10.
报人胡绩伟     
每称胡绩伟为"胡老",他总是纠正说是"老胡",并加上一句:"报人老胡",他为做报人而自豪9月16日上午7点零5分,著名老报人,《人民日报》原总编辑、社长胡绩伟在北京逝世。从1936年参加革命、从事办报工作算起,到1983年退休,胡绩伟办报近50年,退休之后,仍然参与推动《新闻法》的出台,尽管从1990年之后,"胡绩伟"这个名字在媒体上逐渐淡出,但他在新闻界和思想界的地位却依然被人们看重。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老陈"其实不老,在大众报业集团青年记者的眼里,陈中华新闻激情洋溢,新闻追求执着,永远都像个"棒小伙子".称他"老陈",是因为青年记者们与他相处亲切自然,也因为在大家心里他确实堪当"老师".  相似文献   

12.
邵益文 《编辑之友》2010,(11):95-96
假日,几位久违了的老编辑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悠然自得,可三句不离本行,又扯到了编辑工作上.有的说,现在出书可难了,被电子出版、网络冲击得厉害;有的说现在品种多,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说,现在好书不少,但多被淹没在书海中了.一谈到看稿子,话更多了,说有的作者引用外国人的话,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有的内容庸俗、低俗、媚俗;有的不分精华糟粕,把古代的东西一股脑儿往外端,一个不小心就捅娄子了.可是,老编辑毕竟是老编辑,也说了不少防范、改进的举措.我把它整理了一下,似乎有这样三条,称之谓"三要",与同行们交流,并求赐正.  相似文献   

13.
张帅 《出版广角》2018,(4):76-78
在"慢综艺"节目走红的现实背景下,节奏因素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与研究.文章认为节奏是综艺节目的重要元素,有主观节奏和客观节奏之分,节奏决定了综艺节目的"快"与"慢".节奏从主体运动、画面剪辑、画面色彩、声音四个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与其他元素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一档综艺节目的呈现方式.优秀的"慢综艺"节目必定体现在对节奏的精准把控上.  相似文献   

14.
作者韦君宜是老编辑、女作家,现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青年时代,投身解放区的编辑队伍;建国后,作过青年杂志和文学书刊编辑工作,尤其对文学书刊的编审有丰富经验和感受。本书辑入她在编审工作上,关于怎样为人民当一名德才兼备的编辑、选稿标准、作者的培养、读书心得与评论,审稿  相似文献   

15.
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是中国进行中外人文交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建构中国大国形象的必然要求.讲好中国故事,既有怎么讲、讲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来讲的问题,也有由谁来讲、讲出什么样的效果的问题.这里想强调的是,从传播者角度看,中国故事特别是中国好故事不仅要自己讲,还要别人讲,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他者"视角、"他者"讲述.从以下几个新老"他者"传播案例中,我们或许会有特别的感受,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老话说:"爷不爷,先看鞋."北京人出门在外,没双好鞋那可不成.脚底有了劲儿,脸面上才有光.老北京的好鞋上哪儿买去?"内联升"啊.老年间那阵子,洋车夫穿的是"内联升"做的靸鞋,朝廷文武大员穿的是"内联升"做的朝靴,就连那清朝末代皇帝登基坐殿,穿的也是"内联升"做的龙靴.  相似文献   

17.
"走出去"的基础,是对一种文化最基本价值观的认同,或者说熟悉、了解、不陌生、不排斥.若不从根本上建立价值观认同基础,不从文化上解决问题,只重经济上、物质上的输出,或只追求形式,做表面功夫,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中国文化"走出去"永远只能停留在表面.本文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要解决好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及如何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管涌"一词是随着1998年夏季长江、嫩江和松花江特大洪水的肆虐,频频出现在报纸、电视上的.所谓管涌,就是江水从大堤底部的"蚁穴"向外涌水的现象.管涌虽小,若不及时补救,就容易造成大堤决口.当时,荆州一带因为管涌造成决口的情景,至今使人记忆犹新,谈及色变.  相似文献   

19.
"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在一般理念里,"法官"不会被理解成"官";可是当法官当上法院院长之后,没人认为他不是"官"了.  相似文献   

20.
陈尚忠 《今传媒》2007,(5):37-37
做宣传工作要学会当好"变压器",这是已退休的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对被任命为广东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于幼军说的话.意思是说在宣传方法上要因时因事因宣传对象、素质水平、精神状态等不同而采取或增强"电力"(吹热风,鼓实劲,树正气),或降低"电力"(刮冷风、刹歪风).在宣传内容上要善于把中央采取的战略部署,通过自己的理解很好地与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变为他们的愿望与实际行动.提出搞宣传工作要当好"变压器",是旨在克服不问宣传对象,只按一个"版本",照本宣科的简单化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