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正华 《中国德育》2013,(10):77-79
一天中午,学生小彤来到办公室告诉我:"班上有同学懒得下楼买东西,花钱雇人当跑腿。"小彤刚走一会儿,班长又来到办公室,他神秘地附在我的耳边说:"徐老师,咱班的谢洪成替人到小店买东西,每次收取一元辛苦费,已经赚了七八元了。"说着用手指指小店外的谢洪成。我侧过头往外一看,只见谢洪成正抱着很多东西兴致勃勃地往教学楼走去。两个同学告诉我的虽然是同一件事,  相似文献   

2.
流浪汉来访     
一天,我正在大门上荡过来荡过去,犹豫着是否要走到街道的那一头去找我五年级里最要好的朋友弗娜玩的时候,看见一个流浪汉正沿着马路朝我家走来。“你好,小姑娘,”他说,“你妈妈在家吗?”我点了点头,然后将门荡了开去,把他让进了院子。他的样子看上去和所有那些在经济大萧条期间从位于河边的流浪汉聚居地到我家来的流浪汉一样。他的头发蓬松散乱,上面压着一顶完全走形的破帽子,身上穿着破旧不堪的衬衫和裤子,看得出来,他的这一身褴褛衣衫不仅饱经风吹雨淋,而且还日夜衣不离身。身上还有一股篝火味儿。他拖着脚步缓慢地朝门走去。看见妈妈出来…  相似文献   

3.
徐远宏 《考试周刊》2009,(8):239-239
有次课间,有学生到教导处来报告说,有一名学生站在楼顶要跳楼自杀。我匆忙跑上楼顶,只见该生正靠在楼顶的护栏上.刚毕业新来的班主任老师急得眼眶发红一个劲地劝他下来,而这位学生却自顾自地大声叫嚷,不予理睬。当见我上来时。他叫得更起劲了,并示意如果我走近他,他就会往下跳。看到自己辛辛苦苦从小带大的学生这么不通人情,我心里既怕又恨.但也明白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让他安全下来。面对脾气倔强的他.我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4.
<正>在竞争中,失败是令人遗憾的。但匿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成功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挫折中被显示的。成功与失败的概率是一半对一半,人生谁都祈求避免失败,但是这如同祈求婴儿学步不要跌跤一样荒唐。心理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战胜挫折能力的人,就失去了成功的基本心理晶质。因而如何对待竞争过程中的失败,进而使失败真正成为"成功之母"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失败带来的心理变化心理学家从众多的实验中发现,失  相似文献   

5.
心灵之洞     
有一个脾气很坏的人,他常常无缘由地怒火中烧。他的同事、邻居、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老师都受到过他的无理责骂。这个人从内心想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为此他向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开导了他一番,最后送给他一块刻有方格的木板,要他发一次脾气就往方格内钉一颗钉子。第一天,他就钉了七颗钉子,第二天也是如此。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他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钉进方格的钉子数目越来越少。直至有一天,方格钉满了,他又去找心理学家。心理学家告诉他:“从现在起,你每控制住一次坏脾气就拔掉一个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钉子越拔越少,直至有一天…  相似文献   

6.
在繁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位流浪汉,他呜呜的哭着,旁人看都不看他一眼。正在散步的时光老人看见了他,便问流浪汉:“你为什么哭呀?”流浪汉擦了擦眼泪说:“都怪我小时候只知道玩,不好好学习,到现在变成这样,我好后悔呀!”时光老人对他说:“如果你有返老还童的机会,你还会虚度光阴,不好好学习吗?”流浪汉说:“只要还有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时光老人决定给他这个机会。就在刹那间,他又变成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非常高兴。开始在学校学习的头两天,他学习很认真……,后来他又想,反正等长大以后变成流浪汉之后,…  相似文献   

7.
领地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当他与朋友在餐桌上聊天儿时,他有意识地将桌上一件件的餐具往朋友那边移动,结果本来谈得很热烈的朋友开始变得心神不定,最后终于提出了抗议,说他感到了某种压力。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的  相似文献   

8.
马琳 《班主任》2008,(10):26-27
吃过午饭,我带着胃的满足和满脸的惬意,和同事有说有笑往办公室走去。刚走上楼梯,迎面遇到班里小坚同学怒气冲冲地往楼下冲,他完全没注意到我,和我撞了个满怀。我心中一愣,这个“冲动大王”要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笑话笑画     
失落的父亲孩子们大多只记得母亲节,却忘了父亲节,所以爸爸们都挺失落的。而今年八月八日,有位爸爸坐在餐桌和家人用餐,突然儿子往冰箱走去,“当他打开冰箱,蹲下取物时,突然若无其事地说:“爸,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老爸心中暗自窃喜,想着这儿子可能要给他一个惊喜,因而高兴地回答:“今天是八月  相似文献   

10.
给予的能力     
有一个老人在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幸福地生活。一天,一个流浪汉走进了他的家,向老人乞讨一点食物。老人拿出面包递给了流浪汉。当流浪汉准备接过去的时候,他看到了老人手上戴着一枚宝石戒指。流浪汉鼓起勇气对老人说:我知道你是个慷慨的人,如果你能将这枚戒指给我,我就用它去换一笔钱,然后用这笔钱去做点什么,我这辈子都不会再过这种悲惨的生活了。  相似文献   

11.
一天,我和爸爸在家闲着无聊,这时我看见爸爸穿着个大短裤,上身光着身子,没有穿衣服。光着背多像个没人要的流浪汉。于是我说:“爸!快穿上衣服吧!这样像个流浪汉会没有人要的!”“流浪汉就流浪汉!反正我是你爸,穿不穿都无所谓!”“穿上。”“不!绝不!”这时爸爸又说了一句:“不如你给我画件衣服吧!”  相似文献   

12.
慎闯禁地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当他与朋友在餐桌上聊天时,他有意识地将桌上一件件的餐具往朋友那边移动,结果本来谈得很热烈的朋友开始变得心神不定,最后终于提出了抗议,说他感到了某种压力。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的禁地。  相似文献   

13.
慎闯禁地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当他与朋友在餐桌上聊天时,他有意识地把桌上一件件的餐具往朋友那边移动,结果本来谈得很热烈的朋友开始变得心神不定,最后终于提出了抗议,说他感受到了某种压力。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禁地。  相似文献   

14.
《福建教育》2007,(11):1-1
有一座“神仙居”位于一片深山老林的山顶。一天,一个年轻人从很远的地方来求见“神仙居”居主,想拜他为师,修得正果。年轻人进了深山老林,走了很久之后,他犯难了,路的前方有三条岔路通向不同的地方。年轻人不知道哪一条路通向山顶。年轻人看见路旁一个老人在睡觉,于是走上前去,叫醒老人,询问通向山顶的路。老人睡眼蒙咙地嘟哝了一句“左边”就又睡过去了。年轻人便从左边那条小路往山顶走去。走了很久,路突然消失在一片树林中,年轻人只好原路返回。回到三岔路口,老人家还在睡觉。年轻人又上前问路。老人家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说:“左边。”随即又不理年轻人了。年轻人正要分辩,转念一想,也许老人家是从下山的角度讲的“左边”。于是,他又拣了右边那条路往山上走。  相似文献   

15.
慎闯禁地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当他与朋友在餐桌上聊天时,他有意识地将桌上一件件的餐具往朋友那边移动,结果本来谈得很热烈的朋友开始变得心神不宁,最后终于提出了抗议,说他感到了某种压力。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的禁地。  相似文献   

16.
慎闯禁地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当他与朋友在餐桌上聊天时,他有意识地将桌上一件件的餐具往朋友那边移动,结果本来谈得很热烈的朋友开始变得心神不定,最后终于提出了抗议,说他感到了某种压力。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领域的禁地。  相似文献   

17.
方晴薇 《素质教育博览》2010,(1):I0008-I0009
时光老人手一挥,刚刚还是流浪汉的他变成了一个背着书包的读书郎。他满心喜悦地向学校跑去,路上看见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很热闹的样子,走过去探头一看,原来他们在玩弹珠。要不要玩一会儿呢?他又想到时光老人说的话:“一定要珍惜时间呀!不要辜负了我对你的期望!”于是,头也不回地走了。  相似文献   

18.
慎闯禁地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他与朋友在餐桌上聊天时,他有意识地将桌上的餐具一件件地往朋友那边移动,结果,本来与其谈得很热烈的朋友开始变得心神不定,最后终于向他提出了抗议,说自己感到了某种无形的心理压力。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的禁地。  相似文献   

19.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他:“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玩麻将,家产都败光了。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跪下,苦苦地哀求:“假如您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身上还背着书包呢。他想起刚才的话,便向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在玩玻璃球,他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玻璃球。他仍按老样子捕捉妙处:“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不懂珍惜时间的人总是觉得自己的人生还很长,今天该做的事明天做也行,结果一拖再拖,人生就过去了。这种在碌碌无为中虚度光阴的人,就算给他十几个青春,他也不会懂得珍惜。边读边悟:我们常常听到这么一句话:“时间老人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人。”一天24小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那么多,谁也不会多一秒钟。当我们变老时,千万不要为浪费了时间且一事无成而懊恼呢。文前文后:在非洲有个民族,那里的人们过着一种“...  相似文献   

20.
慎闯禁地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当他与朋友在餐桌上聊天时,他有意识地把桌上一件件的餐具往朋友那边移动,结果本来谈得很热烈的朋友开始变得心神不定,最后终于提出了抗议,说他感受到了某种压力。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禁地。一天中午,我去教工食堂进餐,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