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媒体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 文的所考察的第四媒体是指新闻单位网站以及从事新闻登载的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一方面 ,它们显示了对传统媒体的强劲冲击 ;另一方面 ,也暴露了新生事物的诸多缺陷 ,譬如报道的虚假、无视信息原创者的正当权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等 ,目前网上新闻传播活动还很不规范。本文拟结合新发布的有关互联网站管理的行政规章 ,对当前从事新闻登载(发布与转载)的网站在传播实务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作一分析。登载权与采访权新闻媒体的功能特征在于信息传播 ,而搜集信息又是传播信息的前提。媒体经由其从业人员搜集信息的过程就是媒体自身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网络作为信息制造、发布、交互的最大的平台,对于虚假新闻的传播无异有扩大乃至倍增的作用。较之传统媒体,网络上虚假新闻的传播更缺乏道德约束与法律制裁,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更广、更快,危害更深、更大。及时控制和预防虚假新闻在网络上的传播,是一项迫切又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业界资讯     
《新闻战线》2015,(3):236
"人民曰(yue)报"等17个微信公号被依法关闭1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近期被依法关闭的一批网站、栏目和微信公众账号。共有50家网站、频道(栏目)以及微信公众账号被依法关闭,包括24家网站、9个网站频道(栏目)和17个微信公众号。有关网站、频道(栏目)、微信公众账号被关闭的原因包括:假冒党政机关或媒体名义发布虚假信息;发布涉赌博、诈骗等违法信息;传播淫秽色情内容;不具备登载时政新闻资质违规登载时政新闻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猛崛起,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新闻真实性也面临严峻挑战。作为拥有新闻登载资质的重点地方新闻网站,红网一直把防止虚假新闻作为树立  相似文献   

5.
朱琳 《东南传播》2021,(2):149-152
数字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受众更大的话语权,而传播主体的泛化,在使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言说、评论、转发的同时,也容易滋生虚假新闻。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虚假新闻为例,认为社交媒体中的虚假新闻表现出传播数量多、速度快、内容广、影响大等巴赫金式的狂欢表征。虚假新闻的滋生主要受媒体工作者素养缺失、受众认知心理影响、社交媒体监管缺失、虚假新闻迷惑性、社交媒体开放性、政府信息管控不严等原因。为此,需要借鉴福柯的规训理论并从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三个方面加以细化或延伸,以推动社交媒体信息的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6.
我们身处信息爆炸时代,一旦在媒体上出现教育类不实新闻、虚假新闻,便会呈现几何倍级传播,波及千家万户。本文就如何避免传播虚假教育新闻,如何去伪存真传播真实有效教育类资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呈现出渠道多元化和传播主体多元化,新媒体和自媒体、社群、平台层出不穷,给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生存条件.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打击和防范虚假新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做好加强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素养、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杨元龙 《新闻窗》2007,(1):80-81
新闻自律是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提倡新闻自律,必定存在新闻主体的道德失范,西方新闻界的黄色新闻潮和我国目前形形色色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的屡禁不止,说明在保护新闻自由的同时,加强新闻自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王鹏  庞雯 《东南传播》2016,(4):130-132
自媒体的兴起为人们使用网络传播信息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但其中也不乏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很多"把关人"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经考证便将各类虚假新闻加工成为"真新闻",这种新闻不仅欺骗了受众,还可能成为社会不良情绪的助推器。本文从虚假新闻定义出发,首先阐明虚假新闻及媒介把关人的定义,以及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的区别,其次分别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由《新闻记者》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虚假新闻入手,分析探讨虚假新闻类型、产生原因及传播现状,由此得出媒介把关人在虚假新闻中起到的主观性作用,以及对其把关不严导致虚假新闻传播造成不良影响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后明确媒介把关人的职责及其应对虚假新闻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复杂和多样,对媒体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影响可谓无孔不入。借助互联网等大众自媒体传播渠道,一条小小的虚假新闻的影响力,完全可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几何倍数的放大,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是此前难以想象的。因此本文将对虚假新闻做出简单介绍,针对在大众自媒体语境下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需要加强管理的原因及如何加强管理做出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秀 《新闻世界》2013,(9):300-301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当今的新闻传播环境复杂多变,网络传播的便捷快速,把关人角色弱化以及监管的缺乏,网络虚假新闻泛滥,对坚持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2013年3月25日开始流传于网络的“深圳最美女孩”新闻迅速被证伪,却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网民表示极大愤慨,纷纷将矛头指向造假者和发布新闻的专业媒体网站。这一产生于网络的事件体现出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传播特点,具有一定象征意义。本文试揭示网络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网络传播特点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2015,(2):12
美国社交网站"脸书"1月20日宣布,该公司将采取行动遏制虚假新闻在其网站上的传播。什么样的新闻属于虚假信息?"脸书"将这个任务"外包"给了广大用户,在页面上添加了一个举报键,用户可说明某新闻是故意造假和欺诈或是经权威渠道辟谣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正以指数增长方式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就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新闻的信息发布平台,中国现存的多数网站大部是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业,这一方面加快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但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管理方式、经营模式、从业人员素质、新闻业务等方面问题,给新闻网站的发展投下了阴影。因此,新闻网站要真正成为有公信力的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被新闻界视为"毒瘤"的虚假新闻却不时见诸各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呈现出传播途径多元化、快速化的特点。虚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而且降低了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的公信力,损害新闻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治理虚假新闻迫在眉睫。本文试从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以进一步增强新闻从业人员对虚假新闻的认识,预防和减少虚假新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网站成为公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网站新闻信息的生产、呈现与传播渠道等发生重大变革,网站编辑作为新闻信息的直接把关人,其工作方式也发生着改变,集中体现为对新的数字化技术工具的使用.文章以美国网站新闻编辑对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为视角,考察数字化工具在新闻搜集、新闻核验、新闻呈现和大数据新闻中的应用,以期对我国网站新闻的编辑过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丁骋  李西铨 《新闻春秋》2020,(1):63-66,75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虚假新闻及其传播也呈现出新特点。作为互联网技术条件下新闻生产过程的方法论变革,新闻“透明性”原则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不断发展。本文结合《新闻记者》2010—2018虚假新闻研究报告,从“新闻生产前”“新闻生产中”和“新闻生产后”三个层次分析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论述了透明性原则在新闻生产各阶段对规避虚假新闻的生产与传播起到的作用,探讨了透明性原则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引入新闻工作实践对规避虚假新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新闻标签是对热点事件的凝炼和提升,表达的是事件的核心和精髓,具有生动形象、浓缩概括和调侃讽刺等主要特征,能够增强报道事件的传播效果,有助于撰文者和网站观点及思想的扩散.但新闻标签如果制作或使用不当也有可能会导致虚假新闻的产生、社会责任的缺失以及自身能量的削弱,因此新闻标签要因时因事而异并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和影响范围不断增大,网络上一些虚假新闻也随之出现。网络虚假新闻的出现,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如何还原新闻事件真相,是新闻从业者和网络文化研究者必须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被新闻界看作是"毒瘤"的虚假新闻却屡见不鲜,并表现出传播渠道快速化、多样化的特点。虚假新闻既对公众的知情权造成了严重损害,使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受到了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对新闻生产和发展的根基造成了损害,对此,急需大力治理虚假新闻。对此,本文主要对虚假新闻的危害、成因和治理办法展开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