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的主阵地。由于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师生角色新、教学方式新、教学评价新”,所以很多老师处于朦胧状态,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的课堂教学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状态。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环境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有的教师说:“新课程,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反映了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心态.其实,也很容易,那就是“洗心革面”.洗心,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革面,代之以新的面貌,塑造新“我”,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3.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由于其设置理念与传统备课不同,容易引起老师们的误解,要么将其视为老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要么把它看作是不伦不类的东西。张汉林老师在2007年曾经发表过系列文章论述这一问题①,最近看了李惠军老师的文章②,感觉这一问题尚未解决。此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过程”  相似文献   

4.
教学背景 本人教授数学多年,自感教学经验丰富,但由于新课程新思维新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觉得方法不得要领.于是我就向这方面有专长的老师请教,可这些专家老师遇到新课程也变成了门外汉.我只好另辟蹊径,破费从书店里请来了许多“名师”:《新课程我该怎么教》、《奥数新解》、《难题趣解》等.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实施至今。带来理念普遍更新的同时.也带给老师许多新的困惑。作文教学的玄虚化令许多老师手足无措,纷纷感叹:“以前教作文,还有知识可教:现在教作文,不知道教学生什么.只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写,这样怎么能提高作文能力呢?”诚然.新课程实施之前,教作文就等同于教作文知识;新课程实施之后.作文知识从作文教学中隐退.教作文等同于“教师不作为”。新课程实施前后。中学作文教学为什么同样地陷于困境呢?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多次反复强调,要求将其贯穿于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而且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而现实情况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不闻学生琅琅的书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成了老师的事,而不是学生的事。许多乡村和边远山区的学生.即使念完高中.也只会一点“椒盐”普通话.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发展为本” ,已经喊了多年 ,但是许多课堂还是“涛声依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一套备课方式 ,即从备教材出发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只要是新授课 ,就会毫不犹豫地从复习铺垫开始 ,遵循这样一条教学途径 :检查复习———揭示课题———新授———巩固———小结———布置作业。不可否认 ,这一教学结构是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但是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 ,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上来 ,我认为 ,首先要从备课开始进行全面的转换。那么 ,面对新课程 ,我们该怎样备课呢?…  相似文献   

8.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老师们都希望按照新课程理念来追求一种理想的课堂教学一其中.有经验.有困惑,也有反思。前不久,在一场题为“‘情感型课文’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的活动中.北京市崇文区教研室的吴琳老师和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的现场对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迪。使我们在实践中走出一些误区。从而以更稳健的步伐和更饱满的激情投入新课程。  相似文献   

9.
从后面学     
新学期开始了,小龙手拿新课本问老师: “老师,这本书难学吗?” 老师答道:“开始难些,学到后面就容易啦。” 小龙:“老师,那我先从后边开始学。”  相似文献   

10.
举国关注的义务教育新课程 ,全面实施在即 .新课程怎样教 ?和原课程相比有哪些显著变化 ?是老师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新教材的特点 ,本人认为 ,数学新课程教学重点应解决好三个“突出” .1 突出探索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 .由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常常也是为了探索 ,所以“探索”处于核心地位 .从一定程度上说 ,抓住“探索”这个龙头 ,就掌握了新课程教学的主动权 .1 .1 应深入研究教材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 ,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性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对语文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前者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轻车熟路,容易把握;而后者却是我们教师容易忽视,或在具体教学中“不知如何是好”的一环。如果我们把握好了这环,我们的语文课会上得比过去生机盎然而韵味无穷,能够做到像于漪老师所说的那样具有“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魅力。那么,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性,做到“润物细无声”呢?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课程、新理念、新手段、新方式、新模式……“新”之声不绝于耳,似乎新课程的“新”,就是彻底抛弃“旧”的吐故纳新,只有对“旧”全盘否定才能适应潮流。殊不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合乎教学本质的经验或方法,已内化为“新”的一部分,不可分离。“旧”并非是与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课堂教学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学形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主角”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即“配角”地位,强调了除知识、能力目标以外的情感目标?强调了学生自主愉快地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情感教学寓教于乐呢?笔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验已经走过了三年.在各种形式的培训下,老师们已普遍形成共识:不论哪一堂课,也不论选择哪一种教材.我们都应该“用教材教”而不应该“教教材”。但遗憾的是,要将这样的意识落实为自觉的教学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于不同高中先后询问过多位从事新课程教学的教师:“新课程”究竟新在何处?教师除了说出“教材是新的”之外,其他则说不出其所以然,至于说“教材”新在何处,也不能准确作答。在此,我想围绕“新课程”的“新”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堂改革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开放了,学生活了,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课堂也乱了,变得没有秩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于是,老师们埋怨的声音逐渐多了:“现在的课真难上”、“我简直不会上课了”、“现在的学生没法教”……新课程标准下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一线老师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新旧教学理念发生了激烈碰撞,许多老师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困惑。下面是笔者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研讨中的“不同声音”的分析和观点,特提出与广大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微课教研”要关注要实践要评价,就是说“微课教研”是在乐意关注、快乐实践、积极评价的环境中创造了“微课程”。因其现象小、策略小、故事小,容易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因此,有关注、有实践、有评价的“微课教研”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转变,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需求。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微课教研”引来了“微课程”,如何  相似文献   

19.
张华 《教师》2010,(10):70-71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成为了老师们关注的一大焦点。不少老师认为:新课程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但不好教。很多选文的篇幅都比老教材中的长,个性也更为鲜明,阅读教学不好把握,教学时间明显不够;一些长文只能“匆匆而过”,难以引领学生品读“神韵”……  相似文献   

20.
曹海娟 《科学教育》2005,11(4):63-64
1.1新教材在我校实验已有一段时间,教师们经过多种渠道的培训和交流,新课程理念已扎根在心中。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没有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否存在着“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在七年级中推荐几节公开课,供同教研组的老师们教研,以期通过老师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探讨、学习等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