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拥有超过140万名像龙彪这样的民间发明人,他们是中国搞发明创新最有活力的一个群体,却得不到国家一分钱的资助.”对于媒体有关湖南民间发明人龙彪因搞发明妻离子散的艰难处境的报道,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鹿大汉如是感叹.2011年,中国发明协会完成了一项名为“我国非职务发明人群体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30岁到40岁的民间发明人中,未婚和离异的分别占25%和3.57%,还有很多民间发明人负债累累.如北京、江苏、浙江等省因搞发明而负债10万元以上的民间发明人,超过当地这一人群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这个专利交易平台好李先生(湖北省武汉市)我是一非职务发明人,现已有发明专利2项,急需转化。前段时间,我也想了不少办法,虽然也参加过一些专门针对非职务发明人的展会,但疲于奔波,花费不少,终难成交。而高新技术展会门槛较高,想进也进不去。  相似文献   

3.
读编往来     
杂志社的编辑同志们:你们好!我是一个非职务发明人。我从小就爱“捣鼓”,热衷于搞小发明,虽然工作多年,但业余时间我还是一直没有放弃我的爱好。其中,有几项发明获得了专利授权,令我备受鼓舞。自从我偶然发现了《中国发明与专利》这本杂志后,简直是如获至宝,每一期的每篇文章我都反复读上好多遍。说实话,我感觉从今年开始,杂志的风格有了些变化,一些比较冗长的文章减少了,读起来比较轻松一些了,不知道其他读者是否也有同感。毕竟我们这些发明人不是搞学术研究的,希望杂志能多刊登一些实用的知识和信息。衷心祝愿《中国发明与专利》越办越好!浙江省嘉兴市崔先生  相似文献   

4.
胡沫 《发明与创新》2007,(10):10-11
近几年,大量民间发明人因发明而致贫甚至走向极端的现象越来越多地被披诸报端,这种现象无疑会影响我国的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事业.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专利方面存在着公认的两个老大难问题:一是专利转化实施难;二是专利维权难。而对于绝大多数非职务发明人来说,困扰他们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发明创造,如何才能尽快转化实施,成为赚钱的产品,为发明人带来回报。 在前不久举行的湖北襄樊市2006年度“发明专利奖”颁奖仪式上,陈世宪老人代替妻子领完奖,面对采访的媒体,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唉,我老伴搞发明搞了十几年,发明了一种中药,至今未能转化成产品,她托我帮着打听一下,如果有企业愿意生产,我们可以1分钱转让费都不要。”陈世宪话音刚落,其他来领奖的专利发明人也发出一片唏嘘声。“我也愿意免费转让,只求有人愿意投资生产,别让它‘睡死’!”说着,60多岁的发明人陈富先竟然红了眼圈……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专利方面存在着公认的两个老大难问题:一是专利转化实施难;二是专利维权难。而对于绝大多数非职务发明人来说,困扰他们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发明创造,如何才能尽快转化实施,成为赚钱的产品,为发明人带来回报。 在前不久举行的湖北襄樊市2006年度“发明专利奖”颁奖仪式上,陈世宪老人代替妻子领完奖,面对采访的媒体,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唉,我老伴搞发明搞了十几年,发明了一种中药,至今未能转化成产品,她托我帮着打听一下,如果有企业愿意生产,我们可以1分钱转让费都不要。”陈世宪话音刚落,其他来领奖的专利发明人也发出一片唏嘘声。“我也愿意免费转让,只求有人愿意投资生产,别让它‘睡死’!”说着,60多岁的发明人陈富先竟然红了眼圈……  相似文献   

7.
他自己命题,执著地从事非能动控制研究长达40年,在艰苦无助的条件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堡垒,开创了梭式压力管道非能动控制研究之先河,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他是我国非职务发明人的典型代表,他把自己比作"游击队员",很羡慕在国家队搞科研的"正规军"。他就是四川省非职务发明人、四川省专利协会会长、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获得者、四川省当代十大专利发明人曾祥炜。  相似文献   

8.
申请141项专利、拥有42项专利权(其中有4项为发明专利)的45岁的任文林在武汉非职务发明界内小有名气,被媒体誉为“发明大王”,由于多年来痴迷于搞发明而耗尽财力,妻儿离去,家不成家,因此,又有人称他为“专利流浪汉”。  相似文献   

9.
专利展示网络版,诞生啦!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也是一名热爱发明、喜欢创造的非职务发明人。多年来,我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研究,制  相似文献   

10.
“民间发明人”又称“非职务发明人”,他们既是我国创新体系金字塔结构的基础,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然而,因普遍受制于文化环境、体制机制以及个人自身等内外因素,其中有很多民间发明人目前已陷入了精神迷失与心理冲突、经济贫困与家庭解体、发明事业难以为继等各种困境中。  相似文献   

11.
他们被称为“民间发明人”。这里的“民间”,其实更多是指“业余、职务之外”的意思。他们更准确的称呼应该是“非职务发明人”。据统计,我国的非职务发明人数量在百万以上,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庞大群体。  相似文献   

12.
发明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产品要进入市场。这一点对于成千上万的不乏精明又颇富想象力的非职务发明人而言,尤其应予以重视。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经出现难以数计的新技术、新产品和发明人,但名利双收者都是将一项或几项发明转化为产品,并具有市  相似文献   

13.
读者心声     
结合本职搞发明我是《发明与革新》的忠实读者 ,从1978年以来 ,年年自费订阅 ,从未间断 ,其中一些文章反复细读 ,学到了很多东西 ,受到了不少启发和鼓舞 ,自己也涉足发明领域。通过学习和总结这几年自己发明创造实践 ,有一个体会 :即结合本职工作搞发明是成功的捷径。拿我来说 ,我学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是热能动力方面。但一开始自己想的是在化学方面有所作为 ,但终究因为“外行”而屡遭失败。我接触的发明人中和我一样因为脱离本行搞发明而招致失败的不少。吴君是发明爱好者 ,他学的专业是电气 ,但他却一度热衷于研究如何降低汽车行驶中阻力…  相似文献   

14.
杨萌 《科学中国人》2005,(12):34-35
专家简介:曾祥炜,四川省政协科技委副主任、省专利协会会长、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流体控制研究,发明的差流可调梭阀、梭式系列控制阀及压力管道梭式非能动控制系统等系列发明专利,应用于石油、化工、核工业等重要工业领域和国防领域,替代进口、降低成本,累计节约5亿多元。获中、美、日、德等国专利65项,其中发明专利“差流可调梭阀”先后获美、欧等国际发明金奖和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是中国拥有外国专利最多的非职务发明人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人们从事发明的动机多种多样,一项发明完成之后是否申报专利,发明人考虑的问题也很多,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技术进步,二是经济效益。从我国的实践看,发明人在确定发明课题或申报专利前,一般仅通过专利文献检索和有限的市场调查,来判断其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经济效益,这就使得几乎所有发明人都认为自己的发明课题或申报的发明专利带来了技术进步,将有良好的效益.而实际上,有许多项目最终却又难以实施并产生经济效益,关街的一点就是没有辩证地对发明从技术经济与技术经济情报分析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发明的技术经济…  相似文献   

16.
雷蕾 《发明与创新》2006,(12):32-33
核心提示:当前,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创新、崇尚发明创造,发明创新被认为是科技进步、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也被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但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仍然有一群以自己单薄的力量,一直在从事发明创造的人群正为他们自己的发明所累。他们通常被称为“非职务发明人”。用百度搜索这个关键词,一下就能跳出23900多个相关链接“,贫困群体”“、新丐帮”“、占专利申请总数60%”“、群体尴尬”等字眼频繁出现。非职务发明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大量专利证书,有着巨大的创新能力,但其中很多人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一群…  相似文献   

17.
安徽电视台有个“金点子行动”节目,每个星期四晚上播出,很受欢迎。“金点子行动”节目,请几个发明人登台,介绍各自的发明,还要接受现场观众的提问,经过一系列的挑战,最后,由其中一个发明人获得冠军。我几乎每期都看,但由于我在私营企业打工,经常累得臭死,所以即使看了,也无法将每个发明都详细地分析一番,尽管我想这样做。故而,我只把一些印象较深的发明做一些描述,和大家一起分享发明带来的快乐。1.防盗窨井盖窨井,就是便于维修下水道的井状物。大街上,经常有窨井盖被偷了,以至于行人都绕着走,诚惶诚恐的。陈源先生发…  相似文献   

18.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很多发明人也深有体会。除了细节,有时候,心态也能决定成败。不少发明人遭遇失败,其实不是败在他的发明成果上,而是败在心态上。"网式墩布脱水器"的发明人吴冀生先生,他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二十多年前,吴先生开始搞发明。当时他家住在一楼,地面经常返潮,用墩布拖地后更加潮湿。经过调查,他发现当时国内外都还没有能够  相似文献   

19.
智慧接触     
九宫写字板搞发明的过程多是艰苦而曲折的,这一段特殊的经历甚至会改变许多发明人原来的个性。与乐天派的戴顺天聊起他的发明历程时,他表达出来的豁达与随意却让人多了别样的体验:“发明九宫写字板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我中间也有过不耐烦的时候,这时我就将手头的活放下来,给自己一个缓冲与思考的时间,想明白了,自然会心平气和地做下去。从创意到完善共用了整整9年的时间,我一直以轻松的心情去做这件事,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辛苦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胡沫 《发明与革新》2007,(10):10-11
近几年,大量民间发明人因发明而致贫甚至走向极端的现象越来越多地被披诸报端,这种现象无疑会影响我国的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事业。为此,我们有必要理清民间创新的误区,明确民间创新的“为”与“不为”,防止民间创新走入死胡同,引导民间创新和谐健康地发展,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