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文章从文体特征的角度探讨游记散文的教学策略。如何在文体特征的统摄下,践行彰显游记散文特点的教学实践?文章通过对《壶口瀑布》一文的实践探索,具体论述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游记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以及如何在体现文体特征的前提下创新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得课堂文体特征鲜明,更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2.
探讨游记散文教学,指出游踪、景象、游感是教学游记散文的基本内容和重点.教学游记散文要重点关注语言的学用与审美情趣的培养,“读美”“品美”“探美”是以欣赏美为主线的教学游记散文的策略,主要研究作者是如何表现美的.  相似文献   

3.
游记散文教学中要突出“线”和“点”,简单地说,就是要“跟游踪、观景色”。“线”就是游踪,“点”即为风景点,一篇成功的游记既要使读者观其游踪全貌,又要能突出各主要景物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必须处理好“线”和“点”的关系。游记散文根据其内容和特点可分?..  相似文献   

4.
1、《散文两篇》、《长江三峡》、《雨中登泰山》学完这三课写景散文后,组织学生对本地风景名胜作一次游览欣赏,然后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游记。具体要求见课本第二十四页“单元练习”提示。补充要求;①要合理地安排观察的顺序,风景画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散文教学经常不考虑当下阅读文本的具体特性,把“这一篇”散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的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为此,笔者提出了散文教学要教出“这一篇”的“韵”的观点,并从“形韵”、“语韵”、“情韵”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教出散文的“韵”。  相似文献   

6.
《威尼斯》是朱自清《欧游杂记》第一篇游记散文。一九三一年八月,朱自清取道苏联到欧州游学;次年七月,从威尼斯回国,途中将“目游”记下,遂成这本著名的五国游记。朱自清的游记,无论叙事、写景还是状物、抒情,皆自然清新,娓娓动人,具有娴熟的艺术技巧,是我国现代游记中的瑰宝,是中国散文艺术中的明珠。特别是《威尼斯》,它看似平淡,诵之有味;仔细推敲,才能领略文章所孕涵着的“美”。  相似文献   

7.
正《桃花源记》作为一篇经典,出现在几代人的语文教材中。它在教材中被称为游记散文。在教学之初,我对此也并未抱有疑义。文章确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读者跟着其游览桃花源,看起来确实像一篇游记散文。但在带领学生翻译文章后,一位学生开玩笑道:"怎么有点像鬼故事?"我借此向学生解释,虚实结合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泪珠与珍珠》是一篇很精致的散文,作为散文教学,从宏观上讲,应当着重体现散文雅致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及深刻的思想。因为,散文是一种凝结了作者生活体验,集中体现了真、善、美的文体,是需要用情感投入去理解的文体。《泪珠与珍珠》这篇文章收录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从单元的教学要求看,所选的文章服务于“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这个总体教学目的,鉴赏的教学内容是: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因此,怎样具体落实“鉴赏”这个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的突破口就成了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
李昱 《教学随笔》2013,(16):143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这四篇游记散文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文章,既然这四篇文章编排到一起,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抓住它们在作为游记散文之外的其他方面的共同特征,将它们对比整合起来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篇目。  相似文献   

10.
《内蒙访古》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散文。作者翦伯赞先生是一位长于用散文笔调来纵论史事的历史学家。本文是他采用访问游记形式指点江山、评论今古的佳作。文章的中心内容是“访古”,即在访中去论古,既不能因访而视作一般性的游记,也不宜因论而等同为纯然的史论,还是把它  相似文献   

11.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是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感染力的一种教学类型 ,也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发挥教师创新作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我在《五月的青岛》的教学中 ,始终抓住“认知、感悟、鉴赏”三个环节 ,将之以散文来教学 ,以诗歌来诵读 ,以画作来品味 ,让学生读之于文学 ,感之于形象 ,从而探索出一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改革传统散文教学模式的新路子。以“认知”为切入点。 以现代散文教学而言 ,每篇文章的组成不外乎是“人、事、景、物、情、理”六个要素。概括而言 ,即是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散文教学的整个活动原…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小石潭记》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为一篇精妙的游记散文,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点有很多。我力图在散文的情感表达、游记的文体特质和文言的结构技巧这三者之间做一个平衡,在教学中兼顾作者由乐转忧的情感变化、灵活多样的观察视角和起承转合的结构手法,同时穿插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对重点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本单元四篇课文,前三篇都是游记,后一篇是一般散文,从写作内容看,都属于写景状物的记叙性散文。前两篇是讲读课文,是教学重点。教学本单元课文,要教育学生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景状物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情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热爱悠久文化传统,热爱现实生活,奋发向上,勇于拼搏的美好情怀,以达到学文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蓝蓝的威尼斯》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江山多娇"主题单元的最后一篇自读课文。作为一篇游记,文章语言优美,语意颇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力通过游记散文文本赏析方法的介绍,辅以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文字背后的情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是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散文也不例外。在散文作品中,“形象”的表现形式有:山水游记和写景状物散文的“景物”、“风物”,托物言志散文的“意境”、“意象”,写人记事散文的“情趣”,哲理散文的“理趣”等。一、以写景状物和托物言志为主体的散文作品的解读这类文章的主体是包孕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或“风物”,所以,“形象”也就是文章中的“景物”或“风物”。———那么,应该如何解读这类散文的“形象”呢?下面我们通过对具体文章的解读,来阐述之。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  相似文献   

16.
《壶口瀑布》是我国当代散文作家梁衡先生的作品,是一篇经典的山水游记散文。在《壶口瀑布》一文中,梁衡观“真景物”而抒其“真感情”、写其“真哲思”,通过由外而内、由次及主的巧妙构思,以及由景即情再即理的符合思维导向的顺承性表达设计,以凝练自然的语言揭示出“磨难塑就个性”的深刻哲理,体现出作为一篇游记散文应有的立意、构思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7.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为著名的山水游记之一。这篇散文通过对西山景色的描绘 ,表达作者的傲世情怀。教学时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将收事半功倍之效。一、诵读点拨使学生略知大意准确朗读课文是文言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古人云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始得西山宴游记》读起来不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那样朗朗上口 ,这就需要教师教读 ,再由学生自读 ,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长短句错落有致的句式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号为单位或以相近…  相似文献   

18.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鉴赏、解读此类散文时,大多只关注"言"而忽视"文",为此需要文言并重,在关注"文"的过程中,可以另辟蹊径从章法的视角去解析此类散文的布局谋篇技巧,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文章以三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为例,比较分析了此类散文记事、绘景、抒情和说理的写法技巧,明确了此类散文的鉴赏重点,为鉴赏此类散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古代游记散文一直是困扰师生的共同难点,教师头疼怎么教,学生烦恼如何学.不妨把握初中古代游记散文的文体特点,从理结构、炼字句、掘思想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点拨教学,为改善古代游记散文教学现状提供新思路,解放课堂.  相似文献   

20.
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保留了现行高中语文第二册中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和徐迟的《黄山记》。这两篇都是游记散文,都以独特的构思谋篇而见长。我在教学过程中却有另一番感受,而学生也在质疑中激发了创造力。《过万重山漫想》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作者把写作的重点放在“漫想”上。面对三峡奇景,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