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5年赵朴初、冰心等九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来,经典诵读活动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响应和推广,现已有近百座城市数百万人参加到这一活动中来。经典诵读通过让儿童接受经典诵读教育,使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提升人格品质,夯实做人根基。许多教师和家长都体会到:通过推广儿童经典诵读,自己的经典文化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期,我们和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联合推出《“经典诵读”夯实做人根基》刊中刊,以期待有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这一意义深远的活动中来。——编者  相似文献   

2.
经典诵读就是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使儿童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儿童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而且实践证明,让学生诵读经典文学有利子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加强儿童的记忆力,因为曾有人实验过,诵读经典半年一年之后,约有百分之五十的儿童,可达到近平“过目不忘”的能力;有利于儿童识字最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儿童阅读及写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增加知识;有利于儿童人格的成长与完善.诵读经典文学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因此,我努力将经典引进了我的课堂,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能与经典同行.那么,怎样才能让经典诵读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呢?  相似文献   

3.
自从1998年南怀瑾先生将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推行的儿童读经典运动传入大陆以来,全国各地的经典诵读活动此起彼伏。温州市是倡导经典诵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今年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编制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诵读地方教材,进一步推进了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以上四位教师为我们展现了四节风  相似文献   

4.
我们所提倡的“儿童中西文化导读”,就是利用3~13岁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中、英文的学习上教导儿童直接背诵中西文化的经典:中国文化的《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孝经》、《千字文》、《黄帝内经》,西方文化中的《圣经》、《犹太经》,文学、哲学名著等。其教法是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背诵。有的家长、老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让不识字、不懂 ABC 的儿童诵读这么深奥的经典岂不是天方夜谭?明明是“死背”,却说开发儿童智慧?这不是和现代的教育观相违背吗?其实诵读教育法就是在补充现代教育中最缺失的一部分,而且是完全合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我们是从事教育研究的,我们一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王财贵博士近几年来本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仁心,到处奔走呼吁新一代要读经典、背经典、用经典,以期净化人心、规范人们的道德品行,使社会文明又和谐。他还特别强调背经典的黄金年段是少年儿童时代。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编订的《儿童经典诵读教育手册》一书中这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倡导的"经典诵读"中的"经典"是适合儿童,语言优美,名家名篇。选取的作品是适合孩子诵读的优美的文学典范。经典诵读的读不仅仅是朗诵,诵读更需要学生在读的同时有简单的记忆。在这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为此,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读了两篇有关儿童经典诵读方面的文章,一篇是《我的儿童阅读观》,另一篇是《13岁以前的语文》。前者认为儿童应该读的书,首先是儿童文学作品。后者认为小学语文教育的第一个“大石块”是国学经典,其中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显然,这两篇文章的观点不太一致,甚至有相悖的地方。由此引发了我对儿童经典诵读的一些思...  相似文献   

8.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我们重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我们重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经典诗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了很多传统文化,这让学生接触了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为教育教学增添了一道光彩。同时,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优越性和价值。因此,经典诗词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当前,文学社团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学社团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为经典诗词诵读提供了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因为为文学社团中,经典诗词能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能够拉近教师、学生与经典诗词之间的距离。学生在文学社团中诵读文化知识,便会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由此可见,文学社团中进行的经典诗词的诵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和学校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读了两篇有关儿童经典诵读方面的文章,一篇是《我的儿童阅读观》,另一篇是《13岁以前的语文》。前者认为儿童应该读的书,首先是儿童文学作品。后者认为小学语文教育的第一个"大石块"是国学经典,其中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显然,这两篇文章的观点不太一致,甚至有相悖的地方。由此引发了我对儿童经典诵读的一些思考。思考一:何谓"经典"?说到"经典",许多人一直以为就是指"唐诗""宋词""四  相似文献   

12.
华夏五千年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绚烂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不仅在世界文化宝库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辉.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照亮人生道路的明灯。正是依托了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精华。儿童诵读经典如今逐渐盛行并发展为一门成体系的课程。笔者认为.儿童诵读经典课程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学经典诵读成为教育界一大热门话题,许多学校正通过晨读或开设专门课程等形式加以不断推进。事实上,国学经典蕴含着无尽的德育资源,一方面,《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易读、易懂、易记,有着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其中不乏深刻道理,但容易使大家接受。另一方面,《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和小学品德教学目标有很多相通之处,不少教材的学习内容都可以用“经典”中的文句概括提炼。如《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教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强调"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培养语言知识建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传承文化经典"。因此,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对经典文学的诵读。广义的经典诵读,是指青少年儿童利用生长的关键期诵读中华传统名篇名著,对中华传统经典诗文熟读成诵,以此丰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狭义的经典诵读,是指在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诵读教科书上选编汇集的经典名篇名著以及其他优秀作品,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诵读目标】1.能诵读《弟子规》《论语》《孝经》《礼记》等经典文学中关于"为人子女之孝"的片段节选。2.学习用"打节奏""吟诵"等方式读经典文学,感受读经典的乐趣。3.了解"孝顺、孝敬",并知道将"孝"吟诵于口,付诸于行。【诵读指导】一、"孝"字导入1.猜字师:这是一个篆文"孝",上面部分是一个老人的形象,背已经驼了;下面是个"子",像一个孩子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人。  相似文献   

16.
识字教学,是文心书馆课程的主要内容。将以《说文解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字学分析字形、考究字源、解说字义、辨识字音的方法引入课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具体实践包括:将汉字学习与儿童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参与汉字的创造发明,让儿童结合经典名篇的诵读学习汉字,重视《新华字典》的功用,切忌对汉字构造与起源妄加臆测。  相似文献   

17.
严涛  梅琴 《教学月刊》2015,(Z1):12-14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教育界积极呼应。2010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下发《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中开设了传统文化经典选修课程。笔者所在学校也加入了这一行列,通过课程设置序列化、教材开发规范化、课程学习活动化的策略,对高中传统文化经典选修课程的开设进行了有效探索。一、对高中传统文化经典选修课程设置的基本认识(一)高中传统文化经典选修课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选修课分成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孔子学会与《东南快报》为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开展了儿童经典教育,旨在推动儿童经典诵读活动健康迅速的开展。今年4月中旬,特邀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郭齐家教授前来,分别在南平、福州、福鼎等地为师生作了六场“儿童经典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报告。郭齐家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所谓“文化经典”,是对于某个文化传统而言的最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如儒家的四书五经、老子的《道德经》等等。今天倡导儿童读中国文化经典,主要是为了“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使中华文化传统的长河永不中断的需要。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达到了相当高的道德水准。让少年儿童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在于为他们提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指导。正如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星河璀璨,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往今来,文学宝库中积累了很多经典瑰宝。《弟子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均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儿童处在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抓住机遇背诵一些经典名篇,将会对其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诵读经典无疑是一种适合幼儿智力结构发展特点的最简洁高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0.
儿童汉语经典诵读工程与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的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儿童汉语经典诵读工程及其意义 儿童汉语经典育读工程,是指在0—13岁左右这一人生中记忆力发展最快的年龄段里,儿童通过诵读我国古今最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在通过经典诵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