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槐乡五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由物及人,从白生生的槐花、香喷喷的槐花饭、清亮清亮的槐花蜜到可爱的槐乡小姑娘、小小子,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槐花飘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课文的语言如诗如画,句式错落有致,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叠词、象声词的运用,使文章锦上添花,是语言积累的好素材。写槐花白:“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写槐花香:“嗡嗡嗡  相似文献   

2.
俞慧 《考试周刊》2014,(68):46-46
<正>动词的运用能让语言变得丰满,意思表达得更准确生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提高对动词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动词分析的训练,强化对动词品味的渗透,帮助学生从品读动词中感受文章主旨。一、案例对比,重视动词有两位上课老师都选择了《槐乡五月》这篇文章,并不约而同地选择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作为讲解重点,课文如下:"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  相似文献   

3.
正有机会听了一堂课《槐乡五月》。课上学生曾一度群情振奋,兴致高昂;而我呢,怎么也兴奋不起来。请看部分教学实录:师:请同学们将课题读一下。(学生读课题,教师出示槐花的特写镜头:几棵槐树,花开得正盛)生:(异口同声)哇!师:这就是槐花。那么,五月的槐乡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打开书,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师:看。(出示"槐花图":满山满岗都是槐花)生:(异口同声)哇!师:"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师:再看。(出示另一幅"槐花图":槐花有似圆球的,有像小辫儿  相似文献   

4.
青山映朝霞,白云绕山崖,亲爱的“家乡”啊,你的女儿回来啦!(一)五年前— 东风送我 在这里把根扎。五年间— 贫下中农的关怀 抚育费长大‘ 顶风冒‘雪迎考验, 我扶犁走遍了山洼洼。五年后— 贫下中农送我上大学, .肩负重任离了“家”。多少次梦回扎根洼,多少回梦里扶犁把。人离“家”呵心在“家”,我的心永在扎根洼。喜鹊登枝叫喳喳,亲人笑迎把手拉。我放下背包抢犁把,得儿—驾!鞭儿一甩响叭叭。今天,我又回来啦,不是参观,不是休假,是“开门办学”—到咱山洼。为革命我把誓言发:毕业后仍回咱的“家”一辈子当个新农民,生根开花在山洼。 “孩…  相似文献   

5.
母亲河     
汪佳 《教育文汇》2004,(8):64-64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势如惊涛骇浪,不可遏止。湍流的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卷过丘陵、沟壑、无数的坡坡洼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实,荣辱兴衰,流过这黄褐色的被视为生命的土地,无穷无尽,直奔大海。  相似文献   

6.
程玲玲 《广西教育》2009,(31):40-40
一位青年教师拿着她的教案《槐乡五月》来跟我研讨。教案预设的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结构相似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山道上走来一群学生娃。尾着臂膀、光着脚丫,点点泥水脸上洒。“风大雨急怕不怕?”怕个啥!阿妈盼我飞出山洼洼。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小道上走来一群学生娃。戴着皮帽、裹着棉袄,串串箱花眉间挂。“天寒路滑怕不怕?”怕个啥!阿爸叫我早日走天涯。山道上走来一群学生娃@何生禄!810600$青海省平安县海东群艺馆~~  相似文献   

8.
,一E导每分钟80拍清新、活泼地张停词华建国曲(5 1 1 5 3335 i。}鱼立鲤叠j二些}二。};51}些3 5 5 1 1 5 1 21仁可迪{2药1。5 332}0532 5221 l。二)1厂、厂、3 5 5 51春春八八!八}互=里且』些」!全遥里全卫l娃娃风吹雨淋过了过了山洼山洼过来一群过来一群山里山里·走走洼洼塑  相似文献   

9.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史记·河渠书》“披山通道”不应写成“陂山通道”,“陂”直至《后汉书》时期才发展出“依傍”的含义。在古代“披”与“陂”是一组同源词,且存在互通现象,但需要分辨不同的义位,“披”字内部分为音“攀糜切”的披1和“彼义切”的披2,与“陂”形成同源关系的是“披2”;又,“披1”与“被”是古今字,两字在替换过程中,“披1”由于词义沾染也产生了“依傍”的含义,古代学人因此误认为“披1”与“陂”相通,造成误释。  相似文献   

11.
【教材解读】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美生活美”,表达了作者对槐乡五月深深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美妙动听,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对称的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  相似文献   

12.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课  相似文献   

13.
凌云,是一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她取山之高峻为名,言凌云人有雄心壮志之意:其山川秀丽,历代名人骚客曾为之赞叹,也曾聚“老、少、边、山、穷”而昭著。在全境面积2053多平方公里中,喀斯特地貌就占40%,石山林立,重峦迭嶂,沟洼纵横,石漠化严重,被称为“九分石头一分土”。全县有耕地16万多亩,其中  相似文献   

14.
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线,通过反复诵读、细品研读.读出味,读出情;创设情境,增强体验,激发兴趣,让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槐乡孩子的情感融为一体。教学中,教者力图让学生入境、体验、激情、创造,徜徉在诗意的课堂,领略美丽的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15.
(配合第六册课文《槐乡五月》)《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叙述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既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这一主旨自然生发开去。  相似文献   

16.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用较多叠词以及秩序整齐的长短句.营构了一幅朴实无华却又真挚活泼的“槐乡图”。这幅画围绕“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家乡孩子的季节”而展开,画中有人有花,有景有情,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人花和美。文本既写了槐花的多、香,又写了槐乡孩子的乐、闹。不论是三年级的孩子还是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被这种美与乐所吸引。沉浸的同时,我们不免要想一想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正如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言“: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的显示,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因而,美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培养内容。《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洋槐开花的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五月槐乡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不枝不蔓,相得益彰,使“花美人更美”这一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美有很多,精致严谨等备受称赞,而我们的家常课中,随意缔造的些许粗糙浅近松散放纵,也是教学的需要,并体现出别样的教学之美。一、粗糙之美看过多位教师执教《槐乡五月》,为了让学生感受槐乡的山  相似文献   

19.
贾祎华 《江西教育》2010,(12):29-29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针对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特级教师周婷巧妙运用角色转换,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置身于美丽的槐乡,切身体会并与之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设计说明:《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树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文章既写花又写人、花与人、情与景水乳交融,浓浓的意境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