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五四新文化结构的构成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五四新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整体结构。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契合标志着新文化地位的确立;文化理论的形成不但给予新文化结构以理论支持,而且是这一结构的深层存在与发育成熟的标志;文化机构和组织则是新文化的操作与社会化存在。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学作家中不少人在五四落潮以后重新进行古诗词创作,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现代性,甚至有复古的嫌疑,而事实上,新文学作家重新开始创作古诗词是一个现代性事件:一从现代古诗词自身来说,它们已经具有了现代新质,其内容和五四时期的新诗内容的现代新质具有共同性。新文学作家创作的古诗词从诗词本身来说已经不同于传统古诗词,它们已经开始了形式、情感和审美的现代变革。二从新文学作家创作古诗词这一事件来看,它本身就是一个现代性事件,对现代新诗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悯农诗”的产生,既有着中国传统悯农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渊源,又有着新的五四时代文化思潮的强大影响。五四时期蔡元培等人提出“劳工神圣”思想和其主政北大时倡导的歌谣运动,对“新悯农诗”产生具有直接的巨大影响。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的成立把歌谣运动导向深入,不仅提高了俗字俗语在语言中的地位,而且为白话新诗提供了直接艺术资源,推动了“一种新的‘民族的诗”’的产生和发展。五四“新悯农诗”具有一种新的语言艺术风貌,不仅具有新颖的现代语言形态,而且具有一种现代人文关怀意识。刘半农是五四“新悯农诗”的重要创作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五四"时期是新文化与旧文化的交锋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的进步,开阔了中国歌曲在艺术上的新空间。五四运动时期不仅是我国艺术歌曲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反映人民群众思想进步的时期。其艺术歌曲主要特征有:演唱风格很独特,创作品的艺术价值很高。它们充分展现了思想内容与完善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的艺术境地。因此,本文着重阐述了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演唱意义及价值,旨在更深入了解五四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和达到更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探究五四时期小说观念的变革,第一要务是打通戊戌与五四两个时段。五四小说观念是在“破”、“立”的互动中完成变革的。“破”体现为对旧小说的全面批判;“立”包括小说形式的重新确立与小说观念的彻底更新。小说观念变革从一个侧面展览了五四新思潮,彰显出五四一代在文化---审美上的抉择。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所占据的突出地位是任何一种形式的任何一场革命都无法替代的。它们分别标志着两个思想解放和历史情境的规范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价值取向。人道主义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尽管在其勃兴的历史根据、理念及其特点、演变及其影响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流变,但是却都表现出了对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所具有的进步意义和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学是在对传统文学的否定中确立自身的,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本质之一.五四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对"自己以前的存在形式"的否定.是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从诗三百篇到明清小说,从楚辞对诗歌形式的革新到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国文学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是这一质的飞跃前的量变的积累.外国文学的影响只能是一种不起根本性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学是在对传统文学的否定中确立自身的,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本质之一。五四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对“自己以前的存在形式”否定。是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从诗三百篇到明清小说,从楚辞对诗歌形式的革新到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国文学的和第一点和发展,都是这一质的飞跃前的量变的积累。外国文学的只能量种不起根本性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经历着一次新的质的飞跃。在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过程中,教育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教育的变革,不仅表现在以往的短期学校教育正在向社会的终身教育变革,而且在学校的结构、教育内容、重点等方面也在经历着深刻的改革。和近代的教育相比,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建构了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优秀传统文化身份,传递了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观。在话语策略的运用上,国家文化身份的建构可结合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中的同一观加以分析,具体涵盖了内容同一和形式同一两个方面。内容同一策略的运用主要基于家族质、几何质和方向质基础上的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模糊同一。形式同一策略体现为对规约形式、重复形式和递进形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生命形式 ,推进学校教育发展与演进的最深层的动力是文化结构中居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 ,教育变革的关键是主体的文化自觉和社会文化的价值认同。相对独立的学校教育可以超越社会机体 ,成为社会文化进步的推动力量。开放、多元、民主、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学校文化理念的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社会变革的宏观视角,论述改良主义文学在近代文学变革中所具有的特色、成就、价值和地位,系统闰明改良主义文学创作在内容、形式、功能等方面为中国文学发展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审美范式的超越:新媒体动漫艺术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旧媒体"而言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历史性变革的一种媒介形式.传统的动漫与新媒体的耦合所生成的新媒体动漫是指结合于新媒体如移动通讯、互联网、网络电视、P2P、IPTV等区别于传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而言而诞生的一种新的动漫艺术形式.它既有对传统动漫的更新和利用,更有对传统动漫的扩展与超越.它具有审美趣味的多元化、审美取向的世俗化、审美样式的娱乐化,审美表现的技术化、审美意象的图像化、审美叙事的非线性性、审美感兴的互动性、审美表征的虚拟性、审美价值的多维取向性等美学新质.它从某种意义上说颠覆了以往传统动漫艺术的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教育思潮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西文化猛烈碰撞、冲突、融汇、吸收乃至中国文化主体性得以全面展现和重新整合的必然要求与结果。这种新的文化走向,从价值取向上影响了人们对中国文化改造、对教育社会职能的新认识和对社会革命及社会改良方法途径的新探索。新文化教育思潮其主题是认识、探寻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问题。吸取“五四”新文化教育思潮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教训,将有益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之后学潮的频繁和复杂促使部分学人对五四运动的政治和思想文化价值进行区别性重估,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被视为一体,思想文化的革新被置于中国社会改造中的突出地位;他们对五四运动的思想文化意义的解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五四运动的复杂性,而且提出了一个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很具启迪性的问题思想变革与政治变革哪一个更具优先性。  相似文献   

16.
我所提出的“新语文教育”指 的是“五四新文化精神”的“ 新”, 其实 质 ,就 是“ 真 实、自 由 、个 性” (五四新文化的传统)。我提倡回 归传统的语文教育,不是回归它的 “ 精 神 实 质 ”,而 是 它 的“ 原 则 方 法”。具体来说,是三个原则,“举 一反三 ” 原 则,“ 着力 于言 语”原 则 ,“ 吟 诵 与 讨 究 结 合 ”原 则( 传 统中国语文教育的传…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翻译小说对我国小说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变革的影响有四大作用:(1)使中国小说的地位提高,改变了“小道”之说,使读者了解到小说作家在异域地位甚高;(2)使中国小说由“教诲劝诫”向描绘社会人生转变,成为近代小说革命和“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声;(3)使中国小说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变得多姿多彩;(4)使中国小说走向现代白话、通俗化。这些作用与当时社会的文化发展、文学的商业化有联系。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的价值关系是近年来学界已开始意识到的话题.从"新浪漫主义"入手探寻五四文学的存在主义倾向是一种新的"问题意识"生成点."新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五四启蒙现代性的历史语境,它以非理性主义为文化价值立场和审美思维形态,以现代主义为时代精神表征和艺术诉求方式,以生命哲学,生命诗学为创作话语的意义本体内涵.正是通过上述话语知识结构的建构"新浪漫主义"确证了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之间价值关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命题。启蒙是在批判传统中追求人的解放,这也曾是五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还没有从社会基础变革中全面展开,因而导致了"理性的缺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展开的背景下,现代性的迅速成长又使人面对着工具理性导致的异化和精神家园的荒芜。科学发展观在理想与现实、工具理性与价值追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人的发展确立了切实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20.
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命题。启蒙是在批判传统中追求人的解放,这也曾是五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还没有从社会基础变革中全面展开,因而导致了"理性的缺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展开的背景下,现代性的迅速成长又使人面对着工具理性导致的异化和精神家园的荒芜。科学发展观在理想与现实、工具理性与价值追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人的发展确立了切实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