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一部据鲁迅纪念馆所藏的《二万五千里》誊清修改影印本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此,《中华读书报》还以《一部关于长征的“存世孤本”影印出版》为题作了报道。文中强调,“由于1942年版的《红军长征记》,在国内外存见甚少”,它才“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见《中华读书报》2006年10月18日第一版)不错,因为它与《红军长征记》在篇目与文字上略有出入,它确“为红军长征史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线索与研究空间”。但说《红军长征记》“在国内外存见甚少”,却似可商榷。因它在1954年出版的《党…  相似文献   

2.
石仲泉 《湖北档案》2016,(10):47-48
长征已过去80年了,但长征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仍有一些需要厘清的基本概念和需要澄清的模糊认识. ●为什么说红军长征是“3+1”的长征? 整个红军的长征是“3+1”的长征,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相似文献   

3.
佚名 《出版参考》2009,(12):23-23
西安事变前,一贯主张息兵御侮的张学良发生了从“清剿”红军到“资助”红军的思想转变,不仅给红军暗中创造军事行动上的便利条件,还多次赠送大批物资和现款援助处于危难之际的中国红军。解决了红军的燃眉之急,缓解了红军的生存困局。  相似文献   

4.
《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讲话》这张照片的作者,是83岁高龄的红军老战士、我军最早的摄影家、原四野副参谋长、中将苏静。 1933年2、3月间,红军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在大龙坪消灭了国民党第52、59两个师,缴获了一批蒋介石刚从外国进口的新式武器,其中包括一批新式的轻机关枪。反“围剿”胜利结束后,红军决定在江西遂川办一个机枪训练班,请俘虏的国民党士兵来训练红军。苏静时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员(参谋)。他  相似文献   

5.
秧林深  张积华 《海南档案》2005,(2):F002-F002
为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省档案局(馆)机关党委于2月25日下午,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前往位于定安县南端的母瑞山.参观了红军时期革命根据地旧址陈列馆。局(馆)党组书记、局(馆)长孙晓西同志作了简短的讲话,全体党员认真观看了展览、听取了母瑞山陈列馆负责人介绍的琼崖红军1928年秋至1933年春在母瑞山区坚持革命斗争的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6.
资讯时空     
临武县开展“我走长征路”活动(通讯员邓圣云曹元利记者胡先涛杨振豪)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10月18日,临武县开展“我走长征路”活动。来自全县各行业的52名志愿者,沿红军走过的路线,步行20余公里,亲身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在临武,曾有多支红军部队留下了脚印。据《临武县志1989年版》记载,1935年9月,红军萧克部从郴县经临武去嘉禾;同年11月14日至20日,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临武,14日,先头部队由郴县安源出临武斗水坪过小城去嘉禾,16日,红一军团分4路进入临武,20日,长征军全部通过;同年12月,红军三十四师师长陈澍湘率部掩护主力渡潇水后,欲返井冈山,途中遭国民党军阻击,转入临武西山,因弹尽粮绝,陈被捕牺牲。  相似文献   

7.
出发前当我们感觉到主力红军有转移地区作战可能时候(注一),我就想到我是被派随军移动好呢还是被留在根据地里工作好呢的问题。有一天何叔衡同志和我闲谈,那时我们同在一个机关工作。他问:“假使红军主力移动,你愿意留在这里,或是愿意从军去呢?”我的答复是:“如有可能,我愿意从军去。”“红军跑起路来飞快,你跑得么?”“一天跑六十里毫无问题,八十里也勉强,跑一百里怕有点困难;这是我进根据地来时所经验过了的。”“我跑路要比你强一点,我准备了两双很结实的草鞋,(注二)你有点什么准备没有呢?”“你跑路当然比我强,我只准备了一双新草鞋,脚…  相似文献   

8.
在我军的军史资料中,有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的讲话》。这是我军最早的摄影家,原四野副参谋长、中将83岁高龄的苏静拍摄的。这幅照片从拍摄到冲出胶卷,洗出照片历时三年余,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曲折故事。 1933年2、3月,红军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在大龙坪消灭了国民党第52、59两个师。击毙敌一师长、生俘敌一师长,缴获了一批蒋介石刚从外国进口的新式武器,其中包括一批新式的轻机关枪。这挺轻机关枪在当时是现代化的武器,但红军却不会使用。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在反“围剿”胜利结束后决定办一个机枪训练班,请俘虏的国民党士兵来训练红军,在江西遂川,机枪训练班开学了。苏静时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员(参谋)。他是福建海澄(今龙海)县人,1932年参加红军,此前曾因生活所迫出国到缅甸谋生,在小学教书时学会了照相。苏静参加红军后成为当时红军中唯一会摄影的人。红军从遂川的天主教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贵州遵义某酒店推出所谓“红军宴”,名为纪念,实为牟利。这种变味的纪念受到人们指责)。  相似文献   

10.
“我们红军里面的人,对于你的名字(指范长江——笔者注)都很熟悉。你和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周恩来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范长江,是以报道红军长征著称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三十年代中期震撼中国和世界的重大事件,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壮  相似文献   

11.
如此纪念     
(据报载,贵州遵义某酒店推出所谓“红军宴”,名 为纪念,实为牟利。这种变味的纪念受到人们指责)如此纪念@肖继石~~  相似文献   

12.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什么会“兵不血刃”地突破蒋介石在粤北第一、二、三道封锁线?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文史资料,破译了陈济棠为红军的“让道”之谜。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有着这样一个谜:红军为什么会几乎“兵不血刃”地顺利突破蒋介石的粤北第一、二、三道封锁线,而在深入湖南腹地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时,却损失巨大?原来.中国工农红军在突破前三道封锁线时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秘密达成“借道”协议,使得红军顺利通过。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文史资料,破译了陈济棠为什么为红军“让道”之谜。  相似文献   

14.
柯成韵 《中国广播》2006,(12):42-43
2006年8月~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推出了十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别直播节目《万里长歌》。每期节目直播时长两小时,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本文就《万里长歌》所体现出来的直播节目的“广播化”思维做一个浅显的解析。一、直播的新闻性和现场性在传播的大众化时代,新闻的“新”与不“新”已经很难有确切的判断。在同一时期,全国所有重要媒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媒体)都在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进行大规模的报道。这实际上构成了竞争。如何做出广播的特色?直播前期,报道组通过多种渠道搜寻资料,挖掘  相似文献   

1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70年前的长征是那么遥远.对于我们这些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当年红军战士形象是高大却遥不可及的。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这支队伍为什么叫红军?浙江有过红军队伍吗?参加红军的是怎样的人?他们怀着怎样的梦想参加了红军?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在我们周围还有健在的红军战士吗?带着疑惑、好奇,我们这一群参加“现代传媒技术在档案抢救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的浙江传媒学院在校学生,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追寻传说中的英雄。  相似文献   

16.
《逸经》第三十四期封面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当年是哪种媒体最先向世人报道和宣传这个消息的?在国统区的人们是如何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详情?———令人想不到的是,最先全面披露红军长征胜利的是上海一家文史掌故杂志《逸经》,在1937年7月出版的《逸经》杂志第三十三、三十四期上以连载形式发表了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2005年11月16日《中华读书报》刘统文“《红军长征记》出版情况及其价值”内称“上海《逸经》第三十三、三十四期合刊上,发表了一篇署名‘幽谷’的文章《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相似文献   

17.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史》《红军长征纪实》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月20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这一座谈会,宋平以及洪学智、陈锡联、廖汉生、李德生等当年参加长征的老同志以及有关方面人士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两套丛书分别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泽民总书记为《红军长征史》题写了书名及“英雄的史诗”的题词。刘华清副主席也作了“长征精神万古长存”的题词,并为《红军长征纪实》丛书作序。  相似文献   

18.
1935年9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甘肃省迭布县俄界。党中央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俄界会议是党中央脱离险境,进入甘肃召开的第一个会议,也是党中央研究决定红军入甘后行动方针、同张国焘错误路线公开斗争的一次重要会议。俄界会议是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召开的。“俄界“和“高吉”是音同字不同的藏语译音。“俄界”是红军当年根据从四川境内所带“通司”(翻译)的发音而标写的,“高吉”是1949年以后行政区划工作中根据汉族干部的藏语发音写定的,而根据藏文较为准确的汉字音译应该是“郭界”,是八个山头的意思,依据该村…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与北上抗日有什么关系?有同志认为,中国南方各个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相继进行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有同志持相反的意见,认为红军由于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失败,不得不被迫进行长征,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恶果,与北上抗日无关。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红军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方针。一早在红军长征前,中共临时中央已经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方针,并设想了几种实施方案,但均未能实现。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主张抗日的。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公开宣布对日作战。那么,远离抗日前线的中国工农红军怎样  相似文献   

20.
从1930年至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军事“围剿”。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敌人前四次“围剿”均被粉碎了。但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被迫撤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本组史料,系从馆藏国民党重要军事档案中选出。它反映了敌人第三次“围剿”失败后的部分战况,记录了反动派的反革命策略和罪行。透过这些史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尽管国民党反动派费尽心机,制订了一整套“围剿,红军的策略和计划,但由于红军的战略战术正确,国民党反动派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保持史料原貌,凡史料中对红军的诬蔑之词,均未改动,请读者鉴识。各份文件标题,亦系编者所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