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武 《现代教学》2011,(9):24-25
促进学生发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发展也是如此。教师的发展一方面靠制度,另一方面则靠教师本人的努力。“我要不要发展”“我向哪个方向发展”和“我要发展到哪一步”,这些问题应该由教师自己回答。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教学论的学科建设,推进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举办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秉持开放宽容的学术理性和直面问题的实践情怀围绕“教学与学生发展”及“教学论学科建设”两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在教学与学生发展问题上,与会代表在既有的教学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基础上,赋予了教学价值观、学生发展、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回归生活等问题以新的内涵和个性化理解。在教学论学科发展问题上,与会代表提出要从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上对教学论研究做批判反思;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视野和学科建设的维度,进行原创性研究;研究要对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若干争论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研究要秉持开放性的理念直面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学生真正、真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恩庚  冯小华 《教师》2010,(6):37-3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探求和回答问题,并能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创造及自我评价,教会学生“学会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绮 《小学语文》2024,(1):41-45
“问题驱动”融入高年级语文教学,主要表现为在特定情境下生成和表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从“语文要素”“文体特质”和“生活价值”三个维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驱动课堂学习的展开,促使学生主动理解课文、建构意义,进而实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天桥 《考试周刊》2010,(11):221-221
基于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评价方式应该体现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虽然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子”里,“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问题。要从观念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准确、公正、科学,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只有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长要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力人,为教师成长提供理论学习、专家引路和组织支持;要做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的导向人,帮教师做好人生目标、价值追求规划导向和知识能力提升规划;要做催生教师“拔节”的人,通过让教师进入“教育研究状态”的策略,让教师形成“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认识,让教师永远做专业自主发展之人.  相似文献   

7.
陈雨露 《教师》2023,(15):6-8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发展。高校要想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就要使高校思政课朝着更有底蕴、更具特色、更富内涵的方向发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新期待、新要求。由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部分课堂内容供给与学生需求不匹配”“部分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部分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文章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新发展阶段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保证高质量的内容供给”“做到守正创新”“打造思政实践育人共同体”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教学更要为“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总体目标服务,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于问题要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并从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听课这个老问题。把“听课”改为“观课”,仅仅是一个字的改动.我却认为绝不是文字游戏,正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观课”的目的——通过这个学习平台,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因为听不可以包含观,而溺却包含听,所以我赞同把“听课”改为“观课”。我们在教室里听课,不仅要看到教师的动作、行为和表情,而且要看到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细节。也就是说我们到教室里听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了我们的听觉,仅仅是听教师或学生说话,而且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要给学生怎样的自由?综观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个小问题。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由。素来“以文载道”的语文必然要从本质上视唤醒自由、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的双重力量。”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就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以知识网络横向拓展、以问题纵向深化、以思维点化学生灵性。真正做到“回归主体”以达到“发展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学科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和学生培养目标等方面注意“综合化”和“特色”办学,是师范院校改变办学模式务实基础求发展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成进 《课外阅读》2011,(11):149-149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但是,令人忧虑的是“学习困难学生”问题始终是教育工作棘手的问题,它不但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痼疾,更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学校班主任老师孜孜以求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实践中,“后进生”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我们也从各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其实,“后进生”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传统评价理念的产物。从学生评价这一角度出发探究促进“后进生”发展的评价策略,会对“后进生”转化工作有所启示,并使我们重新审视对学生的评价和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不良情绪”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学生这方面的心理问题是影响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广大教师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行之有效的办法。要对中学生“不良情绪”进行心理学分析与疏导,首先要找对问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校被广州市越秀区政府确定为“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实验学校。“主动发展教育”模式要求学生的“主动发展”不仅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业发展、学科学习之中,而且还要体现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劳动技能的综合素质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一、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发展,新课程的核心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实现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数学课堂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型教学。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为目的,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找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架起问题的桥梁,让他们积极探索未知知识的世界。如果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谈不上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教学为主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一个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王占宝 《上海教育》2006,(9B):56-57
我们首先应该认识的、准确解读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话题本身。首先,“学生”不仅是整体,更应是个体。一所学校,特别是名校,要有一些“盆景”或“光环”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这所学校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发展?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其次是“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现实生活情境之上,同时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因此,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为指导的纲领性文件,它为进入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与发展方向。《决定》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打好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是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同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