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剑波 《精武》2006,(10):55-55
弟子小薛拿来《精武》2006年第7期所载李瑞林先生的《形意拳名家谱(二)》一文让我看,文中讲李老能的八大弟子,涉及到刘晓兰、刘维山、郭云深、刘轮山、杨扶山、刘奇兰等几位形意门中的名家,其师承关系和学拳过程先后次序多有舛误。我想把我掌握的有关情况粗略地谈一下,与李瑞林先生商榷,也算是给形意拳史以及先生的《形意拳名家谱》充实一点内容,如果有什么错处,请先生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我酷好形意拳,潜修二十余春秋。之前我利用礼拜天拜访一河之隔的西安市郭派形意拳传人单吉刚先生。听其拳史拳理,观其拳法练法。不知不觉就过去四个多小时,令我受益匪浅。现以问答形式整理,愿形意拳同道有所借鉴,从而对习拳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张育人,山西平遥人,1938年生,号石缶老人,是齐白石在平遥唯一的再传弟子。是山西省形意拳协会的老常委、老顾问。是国家武术挖掘整理"雄狮奖"和省体委先进个人一等奖及1994年"多宝杯"全国形意拳邀请赛老年男子48式第一名等奖项获得者。形意拳师承赵永昌、李三元二位先生;信拳师承永康一师祖及安治秀师父;长拳师承薛得胜先生;鞭杆师承曹体元、陈盛甫先生;太  相似文献   

4.
李瑞林 《精武》2006,(7):53-53
下面是形意拳第三代传人申万林于光绪二十二年抄录乾隆年间形意拳谱的部分内容: 《意拳谱历之概序》自姬公际可老先生在终南山得艺传给曹继武至戴龙邦先生留的意拳谱书上至姬公得艺约计90上下年的概括拳史此拳是由明末清初之梗概间重新又创立此拳立名为意拳现时使称为形意拳(注:此《意拳谱历之概序》由郭  相似文献   

5.
自拜读李瑞林先生载于《精武》2006年第6期《形意拳名家谱——形意拳创始人李老能逸事(一)》一文后,本人感到很迷惑,今与李瑞林先生及心意(形意)拳门的师友们共同探讨。疑问一:谁是心意(形意)拳创始人李瑞林先生在文中谈到,形意拳的创始人是河北深州李老能先生。本人认  相似文献   

6.
武夫 《中华武术》2001,(4):50-51
认识潘小杰先生是在1998年秋天的古城深州。深州是形意拳的故乡,这一年的“形意拳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就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举行.会议期间.备地名家好手一展身手,山西派的古朴,河北派的雄浑;宋氏形意拳内劲充沛,车氏形意拳刚柔相济,尚氏形意拳刚烈勇猛……真可谓“形意古拳开新花,千姿百态放异彩”。  相似文献   

7.
潘世春 《武当》2014,(8):30-31
习练形意拳,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形意合一阶段。每个阶段的技术程度不同,锻炼重点也有所区别。已故形意拳家郭云深先生总结了习练形意拳的三步功夫,并对“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习做了精辟论述,成为近代形意拳习练者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李金龙 《搏击·武术科学》2009,6(1):F0003-F0003
由于职业与专业的缘故,我非常关注武术方面的新书,特别是有关形意拳方面的著作。例如,前两年我关注到的是当代中国出版社推出的由李仲轩口述、徐皓峰整理的《逝去的武林——1934年的求武纪事》一书。最近我发现的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则是曹志清先生编著的由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形意拳理论研究》(上下册),字数多达96万。  相似文献   

9.
刘纬祥(1864~1936),河北省河间府人。8岁时从刘晓岚习八极拳,14岁时从形意拳名家郭云深习形意拳,以后又得名师宋世荣、白西园两先生指点。经多年苦修,技遂精湛。以骁勇善斗,讲求实战称著武林,时人皆以“刘二彪子”称之。为近代形意拳技击实验派代表人物之一。 刘从郭先生习形意拳约三年,闻有李某者好矜己薄人,于众徒前闪烁其词。谓:郭云深如何不敌。刘怒而前往,径入李府,言浯不洽。李身魁力猛,以铁砂掌  相似文献   

10.
严国伟 《武当》2013,(7):27-28
我所学的是河北武术名家耿继善先生传下来的耿式形意拳,我的老师冯子中先生是耿德福先生(耿继善先生之孙)的弟子,现就本人所了解的耿式形意拳传统练功方法和特点作一个介绍,以供广大武术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孙德兴 《精武》2008,(11):15-15
山西车氏形意拳术,传自车毅斋先生。车毅斋(1833~1914年),名永宏,山西省太谷县桃园堡村人氏,师承清末武林之魁、形意拳名家、河北深县李洛能(字飞羽),并兼得戴家秘传。车毅斋先生精研拳理,精炼拳技,形成了其形意拳的独特风格和气魄,博大精深,气势恢弘。先生也因此成为形意拳的一代宗师,无人能敌,故人称“神拳”车毅斋。车先生也因此被清王朝授予武官四品官带,其拳技深奥、神妙莫测,拳势古朴文雅、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形意拳与心意拳的关系,有人说是“一字之差”所至,也有人说是郭维汉改“心”为“形”,而更多的学者认为是李老农后始有形意拳之说。为此,山西王文清先生借助有关资料,对“形意拳”与“心意拳”的渊源关系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王志强 《武当》2005,(9):23-23
凡喜好形意拳的武术界同好们都知道,形意拳的功夫分为三步:即“刚(明)”“柔(暗)”和“化”劲。那么,这三步功夫又是如何划分的呢?既然形意拳是拳,当然就要在实战技法上去寻根问源,通过演练使其得以充分体现,形意拳大师李文彬先生很早就明确指出,形意拳在运用中,疾用骤发则为刚(明)劲,也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步功夫;缓动遂发的为柔(暗)劲,这是第二步功夫;不意而发的为化劲, 是形意拳第三步功夫,也是形意拳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王冬文 《精武》2005,(8):16-16
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根本,形意拳的练和用基本上都是采用三体式的腿劲和步型,故练形意拳的人都以三体式桩功为主要桩功,尚派形意拳亦不例外。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母式,而鹰捉则被称为形意拳的母拳。练形意拳的人都非常重视这两项功夫的训练。李文彬先生在其著作《尚式形意拳械抉微》中曾将三体式桩功和鹰捉合称为尚派形意拳的筑基功夫。  相似文献   

15.
此《形意拳秘法》据其著者高降衡先生说。成书于民国二十四年。而高先生之师贾大俊先生与形意先师李洛能则是同时代人,且为同门师兄弟(见原谱师承表),那么,高降衡则与“半步崩拳”的郭云深为同一辈分。可见此书成书之早,不知为何竟然叫做《形意拳秘法》?“形意拳”三字本该是李洛能的“专利”才对。有关形意拳煌煌巨著,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姜容樵、孙禄堂等大家都有论著出版,然独不见此书(《形意拳秘法》)见著于当时。不知何故?近见日本杂志《武术》刊登《形意拳秘法》,故本刊全文刊发,以示其全貌。供形意拳人及此道爱好者研究之、析疑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尚氏形意拳是山东乐陵的尚云祥先师所创,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尚云祥,字霁亭,1864年出生于山东乐陵市城南尚家村。他自幼习武,嗜武成性,是我国近代武术史上的三大形意拳名家之一。他先拜李存义先生为师,后得武术大家郭云深先生真传。他体弱瘦小,却以“大杆  相似文献   

17.
为增加群众活动的项目,使传统武术活动遍地开花,我想试从形意拳的锻炼价值,注意的事项介绍一下,仅供参考。 形意拳是一项老少皆宜、简单易学、有利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有人认为形意拳只适合青年人演练,其实不然。据说形意拳家李洛能先生的学生李镜斋63岁才拜师学艺,而我在将近20年的教学中,随我初学者最大为69岁,最小为4岁,实践证明:形意拳同样适合年老、年幼、体弱或有慢性病的任何朋友。 形意拳动作简朴,一般都是直来直往,一屈一伸,学练时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室内、室外均可,只要有一块稍平坦、空气清新能够回旋…  相似文献   

18.
张金涛 《武当》2023,(1):27-28
<正>形意拳是中国的四大名拳之一,和少林拳、八卦掌、太极拳在武术界并驾齐驱。近代形意拳技击高手人才辈出,如“半步崩拳打遍天下”郭云深先生、“单刀”李存义先生、“铁脚佛”尚云祥先生等。尚云祥先生从学于李存义先生,得郭云深先生衣钵,继承了郭先生的“半步崩拳”“大杆子”“丹田气打”三绝技,在河北派形意拳基础上悟而有化,其教授的形意拳源于河北派形意拳,而又不同于河北派和山西派的练法,被武术界尊称为“尚派形意拳”。民国初年,李存义先生在天津创办中华武士会,曾设下百天擂台,邀请天下英雄豪杰参加打擂,  相似文献   

19.
形意拳历史渊源甚久,据记载始于明末,盛行于晚清.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际可,字龙峰始祖所创,始日“意拳”,后称“心意六合拳”。河北形意拳至今已有150年历史,创始人李飞羽先生。李经商至山西太谷县,从师戴龙邦先生门下研习心意六合拳,他刻苦钻研,昼夜练功,10年艺成,为武林当代魁首。  相似文献   

20.
在形意拳老谱中首先提出“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工夫,有三种练法”的是形意拳大家孙禄堂先生。在孙先生的著作《拳意述真》中,他是借用“郭云深先生云”而提出这一观点的,并给以定义解释,其实这是代表了他本人的观点,是他多年对形意拳技术的研练、资料的搜集、理论的学习,融合道家修炼理论而提出的,对形意拳的理论体系是一种提高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