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秘密     
“罗伯塔,”父亲低声说道,“我有件事情要告诉你。”父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几天前,妈妈因为癌症去世了,父亲一时接受不了而病倒。忙完妈妈的葬礼我就立刻赶到医院,从小我就喜欢和父亲待在一起。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和很多家里的“老二”一样,我感觉自己始终在家里是无足轻重的一个。妈妈生病时,我每天都来照顾她,  相似文献   

2.
一次,我在青蒲角采访一个叫刁焕秀的女人:她含辛茹苦供养两个儿子上大学,自己却患丁癌症。采访完家人,我提出跟她本人再谈谈,家人说:“她已不能说话了。”我迟疑一会,走进房间里去。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了:她伸出枯瘦的手,在床头摸什么,摸出两块带“喜”字的糖,高举起给我。 两块糖包含多么深邃、丰富的内容,我敢说,就是作家写小说,也编不出这样的情节。 我写过一篇现场短新闻,题目叫《种菇船下江  相似文献   

3.
一只漂亮、安闲的小鸟儿衔着一枚橄榄枝,第一眼看见尤今的签名便得出这个印象。问她有什么含义,她摇摇头笑了,“只是一种快乐的流露,我祈盼所有的人都有个快乐的人生,也希望大家看了这签名后,能愉快地把书读完”。回来将尤今的签名拿与朋友看,朋友笑道,这正是她的名字呀。我仔细看后也不觉好笑,那“橄榄枝”正是个“尤”字,那只美丽的鸟是个“今”字。实在想不出这是信手涂鸦,还是匠心独运。采访尤今是件很愉快的事。听  相似文献   

4.
名岂文章著     
草壮 《今传媒》2006,(4):22
不止一个人笑着称我“名记”。每到这时,我总是笑着回应他们:“前面那个字不要加,后面那个字不能省。”这倒不是我故作姿态,因为我从不敢以什么“名记”自居。还听到有人称我“名人”。每到这时,我都感到诚惶诚恐。无名之辈如我者,何敢与这两个字沾边?数遍各门、各类、各地区、  相似文献   

5.
兰格格 《出版参考》2009,(12):36-37
《东京爱情故事》是如初恋般久远的电影,赤名莉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日本人。因为她唇红齿白,眼神天真,因为她诚实地爱一个人——就那么喊着他的名字飞奔过去。所以,当她撑着红色的雨伞站在打了烊的餐厅前等候失约的人,我开始为她心疼,并用看尽红尘般的口气说:“你永远等不到那个甘心让你等的男人。”  相似文献   

6.
黑发白发     
人们说起自己的处女作时都多少有点得意。我却脸红。那稿子一点也不象“作”,要再冠以“处女”二字,于心不安,那会玷污处女的神圣和纯洁,因为处女二字太美好了。大概是一九五四年,也可能是一九五五年,我在河南文艺上第一次把自己写的字变成了铅字,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现在记起的只有两句十四个字:“高高山上一棵槐,姐妹两个采花来”。后两句再也想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雨儿     
龙应台 《出版参考》2009,(12):15-15
我每天打一通电话,不管在世界上哪个角落。电话接通,第一句话一定是:“我——是你的女儿。”如果是越洋长途,讲完我就等,等那六个字穿越渺渺大气层进入她的耳朵,那需要一点时问。然后她说,“雨儿?我只有一个雨儿。”  相似文献   

8.
正年轻时     
“年轻人”三个字,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感情,这不仅因为我也是一个年轻人,更因为我苦苦耕耘了六七个年头的那块小园地,就是用这三字命名的。它是温州日报上的一个专版。可以说,我认识温州并爱上这块土地,一切都是从《年轻人》开始的。记得大学毕业刚分到温州那阵子,对温州,就象许多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一样,心存三分戒备。对那里的年轻人,更是不敢贸然深交。早听人说,温州这地方乱,年轻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于是,最初的几个月里,我的活动天地仅仅局限在“外地大学生”这个小圈子里。  相似文献   

9.
“我”的辩证观韩泽主持人方式和播音方式之间,明显的区别之—是说话人身份不同。在主持人方式里,“我”字的出现频率很高,因为是“我”在叙述和评说;在播音方式里很少听到“我”,因为说者只是转述。许多年中,我国通行的是播音方式。其范式大致如下:稿件(一般不是...  相似文献   

10.
台湾学者林芳谷对大陆人常挂在嘴上的“搞”字很不以为然。因为这个“搞”字“在台湾不仅是‘俚语’,还带有一定的贬义”。林先生承认大陆与台湾语境的差异,因而又说“大陆这个习惯用语有它的历史背景,我能谅解”。  相似文献   

11.
去年第一次遇到她是在网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动不动就说“给你一刀”。在被砍了几十刀后,我们成为了朋友,我知道她工作生活在广州。 去年四月,老板派我到广州出差,让我感到无比荣幸,因为我终于可以与她见面了。她的美丽让我震惊,不是我拙劣的文字所能够形容,她似乎一下子就认出了我,上前两步,对我露齿一笑。在花园宾馆的咖啡厅里,我才得知她是个护士。 也许是天意,在知道她是护士后的第二天,我因为执意要吃涮羊肉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春节足可以称得上是短信狂欢节,大年三十的盛宴既不是餐桌上的美食,也不是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而是手机短信。一阵阵铃声不停地把你从餐桌上或电视屏幕上拉过来,你还得搅尽脑汁找相关的内容一个个回复,尤其是一些不知姓名的短信,更让你哭笑不得,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我的一个亲戚,因为年三十那天要赶手头上的工作,白天没有开手机,晚上打开,一个又一个短信不停地来,改编加编写,足足让她回了三个小时,等她抬起头来时,春节晚会已经向她说再见了!大概是有很多人对短信产生了疲劳吧,春节刚过关于短信的是非评说络绎不绝,我google了一下“短信”二字,有16100万项符合查询结果,互联网上的短信频道,一个个五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对于它的议论也是众说纷纭。还有一些网友甚至在春节前发起了“抵制短信拜年运动”,列出了短信拜年的七宗罪状:  相似文献   

13.
有些记者朋友兼为诗人,两行都很出色,我很羡慕。我不行,努力试了几回,都是失之于太实,不成功。新闻要求真实,是事实的真实。诗也要求真实,是感情或意境的真实。两个真实不一样,这两个行当也就各有一套本事。 文学史里有一个“推敲”的故事很有名。苦吟诗人贾岛有一回得了两句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他拿不定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骑在驴子上一会儿做推的姿势,一会儿做敲的姿势。那是在京城长安,结果冲撞了代理市长韩愈的仪仗队。韩愈是大作家,问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说用“敲”字好,两人从此成了好朋友。有人考证这个故事是编造出来的,因为他们早就相识了,这点我们暂且不管它。 我想说的是,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字表述的是两种不同的情况,要看实际情况如何。说“推”,是自己推门  相似文献   

14.
珍惜神圣     
现在,我们需要面对“神圣”这两个字了。克朗凯特很了不起,是美国大牌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完全有资格在节目主持人的权限以外谋求更多的权力,他有这样巨大的公众威望和关系网。然而他没有那么做。他以良好的职业素质抵制了各种诱惑。由此他被美国公众称为“最受信任的人”、“最正直的人”。他因为“具有不利用自己权力的品质而被载入史册”。难怪基辛格说:“当我想表达—个观点时,我打电话通知的第一批人中就有克朗凯特”。  相似文献   

15.
班长相亲记     
邵军 《军事记者》2006,(12):62-62
班长休假了,因为班长要回家相亲。班长姓黄,做事踏实、任劳任怨,又不爱说话,所以人称“黄牛”。今年28岁的班长,处过3个女朋友,都因为很少陪人家而“黄”了。班长母亲有些着急,到处托人说媒,前几天又来信要班长前赶回去相亲。班长有些无奈,但还是回去了。班长是被母亲和“媒婆”拉着去的。地点就在女孩家里。进门后班长像个害羞的小男孩,低着个脑袋啥也不敢看。“黄斌,是我呀,还记得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班长耳边响起。班长一愣,“自己还没好意思看她一眼,她倒先叫上自己的名字了。哼,咱当兵的可不能让人给看扁了!”想到这,班长陡然抬起…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上午,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很犹豫,她说:“你能给我订一份《生活报》吗?为这事儿,我在家想了一整天,真是不好意思!”听了这话。我没有犹豫,对着电话大声说:“行!没问题!”其实,我没有权利随便送人全年的报纸,只能自撺腰包给她订一份。可我觉得她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儿子,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打电话的人就是商景超大娘。  相似文献   

17.
新书架     
“汉族是最后的少数民族,因为汉族在不断的融合中已经把自己的特点消失殆尽,汉族的服饰,汉族的表达,汉族的信仰,汉族的崇拜,还有汉族的传统……”作写道。这样的发现总不免让人心头一震。我是汉族。从上小学开始,我已无数次在各种表格上的“民族”—栏内填写过这两个字。但是,至少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几乎从未意识到这两个字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关刘亦菲家主动向郎朗家示好(爱)的新闻,又让很多人兴奋起来。其实,我早就有这个美意,希望这对金童玉女可以成为一个爱情组合。中国人有个朴素美德:就是什么都希望“一对儿”,好事成双。很多时候,人性里还有个弱点,你“好”会遭人嫉妒的,但是如果你好到“绝好”,人们就会更希望望年轻钢琴家郎朗,有个好上加好的国产好女人与他好上后,带到全世界去显耀我们的华丽、富强与文明,我吃饱了撑的找了老半天,发现只有刘亦菲是最好人选,她干净清纯饱满的面容适合国人的审美,我其实也试想过章予眙,但是她因为演过日妓遭一些中国人抹黑,而刘亦菲虽然没有她名气大,但是起点高,很有国际化潜力,更重要她给人一尘不染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一条极容易被忽视的线索 我的办公桌正对着办公室的门,有人进来的时候,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我。 1999年 11月 15日晚 8时 40分左右,我正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写稿。副刊部同事邹晖走进办公室,她看到我后说:“热线占线,有个反映情况的读者把电话打到她的桌子上。”她要我去接电话。 我接到一个王姓读者打来的电话。他说:他刚才与几个朋友在武昌新宜大酒店吃饭时,看到几个日本人可能因为对菜的质量不满意,其中一个日本人要强迫中餐厅女经理下跪。在场用餐的中国人都被激怒了。还有人向日本人扔菜了。 这是一条极容易被忽视的线…  相似文献   

20.
2008年2月27日晚,北京展览馆剧场,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大会。当我看到获得“优秀出版人物奖”的名单中“唐瑾”二字时,心里不禁说道:“果然有她!”立即兴奋地对坐在旁边的陈至立国务委员说:“这个唐瑾是湖北教育出版社的,我们民进会员!”也不管她听清楚没有;轮到唐瑾和获得同一奖项的人一起站在高高的旋转台上出现时,我又给她指:“那就是唐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