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使用了多角度叙事、碎片叙事模式等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后现代叙事风格,控诉奴隶制对美国黑人身心所造成的伤害和扭曲,揭示美国黑人的昔日的悲惨境遇,呼吁黑人共同关注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巨作《宠儿》奠定了她在文学界小说家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探索爵士乐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的音乐特性,与《宠儿》内容相结合,体现莫里森对爵士乐这一黑人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3.
黑人女性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心灵世界逐渐被扭曲和异化。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作品《宠儿》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对在此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的心灵世界进行描述,把她们内心世界的冲突、抗争、寻求解放的艰辛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运用边缘人格结构的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等理论对《宠儿》中有关三位女主人公心灵世界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并阐述作者对重构黑人女性心灵世界这一主题的思考和探索,可以进一步挖掘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黑人妇女这种弱势群体的观照与关怀。通过对黑人女性由迷失自我的奴隶向拥有自我和独立主体的自由人迈进的艰难过程的讲述,展现了黑人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托尼.莫里森相继发表的五篇主要作品里可以看出这位生长于美国白人个人主义文化语境中的非裔黑人女作家在写作中不断寻找自己的民族历史和身份、思想意识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轨迹。在《宠儿》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尤其强化了自己的集体主义意识,认为黑人个体只有依靠家庭和社区集体的力量,团结起来,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美国黑人民间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将黑人音乐元素引入文学创作中,在其创作的历史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天堂》中,借用黑人音乐的表现形式,即重复、召唤应答和即兴发挥等技巧,展现了黑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理,而且体现了美国黑人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宠儿》是重建美国历史的里程碑;《宠儿》独具一格的后现代主义叙述策略确立了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尼美.莫里森在当今美国文坛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8.
周晓兰 《海外英语》2014,(3):194-195,201
婚姻模式的扭曲,家庭结构的破碎以及家庭关系的混乱时著名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宠儿》中众多黑人奴隶家庭的共同形态和特征。该文从当代批评话语中的创伤理论与文化病理学理论汲取阅读视角,通过对《宠儿》文本细读,揭示奴隶制这种暴力性文化符码在铸造非裔家庭形态方面所体现的病态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籍非裔作家,发表于1987年的小说《宠儿》是莫里森最震撼人心、最成熟的代表作,一直被评论家视为"黑人文学历史的里程碑"。本文以二元对立为视角对《宠儿》进行文本解析,通过对《宠儿》中四组二元对立的分析:人与鬼、反抗与压抑、黑人婚礼与白人婚礼、塞丝母爱的缺失与对子女的宠爱,分析出是奴隶制社会以及塞丝本人性格中的对自由和平等的追逐导致了塞丝弑女的非偶然性。  相似文献   

10.
文学人物的文化身份阐释是当代形象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美国少数族裔中黑人女性群体的代言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中,揭示了美国黑人,特别是黑人妇女所遭受的社会压抑和性别歧视,唤起了黑人的自省和改变自我命运的勇气,同时也唤起整个社会对改善黑人成长环境的思索。本文通过对《宠儿》这部作品的分析,从独特的视角透视了美国黑人妇女多重的、复杂的族裔文化身份,同时也昭示了一个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是一部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小说中讲述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弑婴惨剧,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另类的母爱:那就是在万恶的反人类的奴隶制度下处于性别和种族双重劣势下的黑奴母亲的爱,一种非凡的充满创痛的母爱。与早期的小说不同,《宠儿》挑战了传统的母爱价值观,通过毁灭的方式对母爱进行诠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In Beloved, Toni Morrison, through excav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ale and nature from the peculiar angle of a woman writer, demonstrates the strong desire of black women to get rid of the miserable fate of slavery and pursue liberation and independence.The paper provides a new way of reading the novel by adopting ecofeminist view.  相似文献   

13.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其巨作《宠儿》奠定了其作为一位杰出的美国小说家的地位。在黑白文化冲突中 ,黑人 ,尤其是黑人女性遇到了身份危机。《宠儿》的发展史就是黑人族群 ,尤其是黑人女性的艰辛的身份求证之旅 ,最终 ,《宠儿》通过塞丝的自我求证和冤魂“宠儿”的讣证使黑人女性得以逃脱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4.
焦春艳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5):122-123,131
托尼·莫里森是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经验,深入到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讲述她们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之下的身心重创,以至于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性。通过《最蓝的眼睛》《秀拉》和《宠儿》三部作品,作者描述了黑人女性主体从丧失、觉醒反抗到最终建构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15.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一部力作,讲述了一个黑人母亲在逃亡路上无奈弑婴的故事。作品以多种叙述模式蕴含深刻的主题意义,以灵活的叙述手法和细腻的写作手法重现了黑人奴役史上一个心酸泣血的故事,揭示了黑人妇女遭受的种族歧视和压迫。  相似文献   

16.
吴迎春 《海外英语》2012,(3):216-218
《宠儿》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为莫里森获得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该文重点分析了莫里森独特的奴隶叙述方式及其在整个黑人文学中的文学地位。莫里森以奴隶尤其是女性奴隶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改写了黑人女性在传统的奴隶叙述及主流文学中的刻板形象,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填补了以往奴隶叙述的空白,为重建黑奴文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王亚琳 《海外英语》2012,(13):187-188
《宠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丰富的《圣经》文化和黑人文化。在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中,神话原型的应用随处可见,这些原型都是黑人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分别从《圣经》原型和神话原型角度对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进行深层剖析,深刻揭示奴隶制度的残忍,有助于对黑人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挖掘出隐藏在文学文本最后的神话原型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18.
《宠儿》是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之一。从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小说《宠儿》中的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通过分析莫里森在小说中对黑人女性一段被遗忘历史的痛苦回顾,揭示出生活在奴隶制及其阴影下的人们,只有爱自己,积极融入黑人社区,才能直面历史的阴魂,重新寻找历史对现实的意义,粉碎无法言说的过去附加于身的他性,走上获得主体地位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