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也从来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我希望有更多的父母成为这篇文章的读者,因为它所记叙的是很多很多我的同龄人的苦恼和希望。天下的儿女各式各样,天下的父母更是千差万别。我一个人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写这样的文章,但是当我在同学当中谈论这个话题时,他们的苦恼、忧虑和他们那发自内心的纯洁的希望都一次又一次地让我震惊。我再也不能熟视那家庭中两代人的痛苦而  相似文献   

2.
那年,我16岁     
16岁那年,我考到了离家十几里外的高中。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姐姐们早已出嫁,母亲满头白发,父亲长年卧病在床,家境很是困窘。我的父母对儿女的教育十分重视,我是家中唯一能考到高中的,因此,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带着父母殷切的希望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揣着姐姐们拼凑的学费,我跨进了高中的大门。考大学是偏僻农村孩子最大的梦想,因此,校园内的高考补习生格外的多。我们都是住校的,常常会有补习生光顾我们宿舍。可能是我的性格比较内向,补习生进出我们宿舍,我很少与他们讲话,当其他同学跟有的补习生已经很熟…  相似文献   

3.
熊丙奇 《教育》2012,(22):10
近日,北京大学一名学生发表的文章引发了媒体的热议,文章标题是《爸爸,对不起,我北大毕业,但我没能挣大钱、当大官》。有读者感慨:父母跟人拼了20多年,儿女学习都是最好的,他们觉得赢了。儿女毕业工作后他们才知道,生活上还是拼不过煤老板的儿女。这是一种除了制造情绪冲突外,没有多少价值的感慨。难道北大毕业之后个个都成为像煤老板一样有钱的人,就算"拼孩子"成功了吗?说到底,认为上大学是"拼孩子",就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父母是什么     
父母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人人皆知。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又大多会加入到为人父母的行列中去。谁都明白父母是什么。但要较真起来,似乎又都说不清,说不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有人说,父母是儿女之本。因为没有父母,便没有儿女。有人说,父母是儿女的抚养人。因为儿女是靠父母抚养大的,儿女的冷暖饥  相似文献   

5.
阅读特区     
尊敬的编辑们:我是一个长年在外的打工者,为了生活弃家不顾,把一双儿女留给了父母。本来成绩不错的孩子们因缺乏父母管教成绩下滑很多。做父母的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即便孩子成不了龙,也希望在这突飞猛进的时代,他们能加快步伐学习,将来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儿子现已毕业做了一个打工者,我们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对女(?)已经到了青春期,特别逆反,对长辈的教育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6.
熊丙奇 《教育》2012,(8):10-10
近日,北京大学一名学生发表的文章引发了媒体的热议,文章标题足《爸爸,对不起,我北大毕毕业,但我没能挣大钱、当大官》。有读者感慨:父母跟人拼了20多年,儿女学习都是最好的,他们觉得赢了。儿女毕业工作后他们才知道,生活上还是拼不过煤老板的儿女。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钱财的威风,儿女的精神。说的是人有钱了就志得意满,威风凛凛;自己的儿女争气了,有出息了,就精神焕发,神气十足。是的,对中国人而言,好像所有的父母都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他们可以为儿女忍辱负重,吃尽天下所有的苦:当他们从儿女身上看到自己的预期和目标实现或将要实现时,所有的苦都会变为甜。他们长久坚持和付出的背后,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着,那就是儿女的努力与成功。所以,每一个为人子女者,都应好好努力,不要辜负了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下面就让我们阅读《租房三天的女人》,看看在这个女人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做父母的欠儿女们什么?”美国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所表现的观点很有参考价值。做父母的不欠他们的儿女摩托车或小汽车,不欠他们去欧洲的旅游费用。做父母的不一定要供他们的儿女上大学,借贷的方法和奖学金的种类是很多的。儿女结婚后,做父母的不欠他们用分期付款的办法买房子首次该村的钱,也没有给儿女照看孩子的义务。无论做父母的多么有钱,他们也不欠儿女一份遗产。父母所欠儿女的是坚定不移的指导和始终如一的约束,他们的主要义务之一是要让孩子们懂得自身的价值、自信和自重。做父母的有责任使儿女对他们身体的变化感到轻松自在…  相似文献   

9.
刘源隆 《小读者》2013,(2):16-17
“我是世界上最了解父母的人.因为我和他们生活的时间最长。”这是许多儿女想当然的观念。但儿女真的了解自己的父母吗7美国心理专家保罗·斯隆总结了子女应该询问父母的6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一辈子甘愿为儿女付出,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无时不在操心。“为孩子把心都操碎了”,是许多家长都有的感受。然而,许多做子女的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爱和崇拜的人可能是歌星、影星或政界、商界的巨头,而很少是父母。在一些调查中,孩子们对为他们“操碎了心”的父母不但不领情,反而还有颇多抱怨。于是,许多家长都这样感叹:“好心没有好报啊!”  相似文献   

11.
年迈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希望他们在父母身体不适的时候能够表达关切,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寂寞及对儿女的思念之情,经常回家看看。这样的要求,一个冷血的人是做不到的,一个能够感受到他人内心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相似文献   

12.
人的一生,接受的最早的是父母的爱,接受的最无私的是父母的爱,接受的最真挚的也是父母的爱……而有些人就是不懂得珍惜,不懂得体谅,不懂得感恩。不然,社会上怎么还会有这么多儿女不孝,这么多儿女虐待父母,甚至谋害父母的?……我每每耳闻目睹,就为他们惋惜,为他们羞愧,更鄙视谴责他们。  相似文献   

13.
"批判"父母     
子打10岁起就喜欢思考,不时对父母作出些批判性的发言。我总是洗耳恭听,虚心纳“谏”,也不时儿子交换意见。我想,孩子对父母的批判,实际是自我批判的一种式。比起批判那些完全由他们自己造成的错误来,通批判父母所完成的自我批判,要深刻得多、有意义得。伟人们常常在自谦的时候说:“我不过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父母仿佛就是我们潜意识中的巨人,除非着他们的肩膀,我们无法突破性地成长起来。我们的子同样如此。时代越是剧烈变迁,父母的老经验、老传统越是不利解决困扰儿女的种种问题,儿女“通过批判父母来完成我批判”的必要和可能就越多,儿女…  相似文献   

14.
为父母圆梦     
“孩子是父母的天”,一直以来,为了孩子,父母总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每每问起父母有什么心愿,他们总会说:“不求别的,但求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其实,父母并非没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或愿望,只是在他们心中,儿女永远是第一位的。儿女们健康平安,快乐成长就是他们最大的梦想!“鸟反哺,羊跪乳”,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在感恩节即将来临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怀着感恩的心为我们的至爱双亲进上一份真挚的祝福!  相似文献   

15.
我爱我的两个小孙女,她们是我生活中的开心果,她们是我们家中的“明星”。想当年,在那种现在年轻人难以想像的艰苦环境下,我和妻子把我们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看现在,各方面条件今非昔比,我和我的一双儿女约法三章,一定要把他们俩各自的女儿培养得超过他们父母  相似文献   

16.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引导学生懂得关爱父母,我在任教的两个班的110名学生中布置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为父母洗一次脚,并把洗脚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希望父母签上他们的感受。学生听了目瞪口呆,引用学生作文中的话来说便是:“听到这个作业时,我不禁笑出声来,太可笑了,怎么是给父母洗脚呢?老师怎么会布置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作业呢?”另一个同学则写道:天啊!老师有没有搞错呀!是父母给我们洗脚吧!第二天给学生批阅作业时,我被这份特殊的作业感动了。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滴滴真情,透出儿女一份份诚挚的孝…  相似文献   

17.
刘细细 《班主任》2009,(6):46-46
小时候,我特别不喜欢班主任,原因是我父母都是班主任。打从我记事起,就有不少人在我家穿梭,那是我爸妈的学生。我很不喜欢他们,因为他们分享了我的父爱母爱,使得父母没有时间跟我交流,不能像别人的父母一样体贴关心我,使我不能享受家庭所特有的饭前饭后的温馨,所以,那时我特别希望自己的父母不是班主任。  相似文献   

18.
送考     
今年的早秋,我伴送一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来投考。 这一群小学毕业生中,有我的女儿和亲戚朋友家的儿女。送考的也还有好几个人,父母、亲戚或先生。我名为送考,其实没有重要责任,一切都有别人指挥。因此我颇有闲心情,可以旁观他们的投考。  相似文献   

19.
姚鸿昌 《师道》2010,(9):6-8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希望,我们很爱孩子,但如何去爱是值得思考的。我也是一位家长,在二三十年前,我在向儿女学习,在和儿女共同成长过程中,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成长。后来我把和儿女共同成长的过程,写了20万字的读书笔记,而且把孩子小时的照片录音录像等收集起来,作成一个多媒体,在我的两个孩子即将走向婚姻的时候,我给他们放了一下,  相似文献   

20.
终于明白,对于那些命里注定、无法改变的事,最好的态度就是叹口气,然后认命。我说的是父母。和身高、相貌一样,父母也是不容你选择的。我的父母……想起来就让人气馁,他们,就是这座城市里被人们称作最没有文化、素质最差的那种人。我并不奢望他们能像有的同学的父母那样知书达理或是宽容开明,我对他们的希望一点儿也不苛刻,只希望他们在深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