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父亲万龙兰,生于1960年12月。父亲今年四三岁,可头上已星星点点地长出了白发,他容颜苍,身体瘦削,在同辈人中显得老气十足。他是地地道的农民,普通得就像那拉车的老牛,在我的心中他却永远不落的太阳。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艰难困苦的生活,使形成了沉默内向的个性。1970年的夏天,父亲小学未念完,就不得不辍学回家,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从此父亲便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种田生。这期间,父亲有过两次可以改变自己人生的机遇。次是1973年,松滋煤矿招工,可是由于他当时年纪小,无法胜任;另一次是19…  相似文献   

2.
走近父亲     
走近父亲陈人静直到工作多年以后,我仍怨父亲,在我成长的关键时刻,他那不切实际的做法,改变了我的人生座标。父亲是个医生,深知知识的重要,在那个“不学无术”的年代,从小我就看着才上一年级的大哥被他每天清晨赶起来朗读“老三篇”,父亲从小希望上大学,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3.
父亲     
父亲并非一部什么著作,无须认认真真读他便可一目了然。即使现在行将退休,父亲的人生经历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几十年就这般伫立于三尺讲台,可谓平平凡凡。父亲一生的辉煌,仅仅是得了个小学高级教师的职称。可是我尊敬父亲,因为他是我的亲人、朋友和老师。记得我读小学时,我们住在黄葛的乡下老家。那时父亲在外教书,每周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带回三两个面包,有时带回一斤干面。而这些现在看来极其一般的食品,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却足以让我们一家人兴奋好多天。我时常企盼父亲的归还,可父亲的形象在我童年的眸子里却又是那样的威严甚至有些可怕。有个星期天,我们三兄妹挤在饭桌上做作业,我和哥哥装着做的姿势却说些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     
和同学一起去市区逛街,偶尔会碰见一辆自行车在半路上出了故障,看见这,不免会让我想起家中年老体迈的父亲。他是一位普通的修车师傅。父亲是在何时开始干这行的,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好象是从我上小学以来,他就在这行里为我们家谋生路了。父亲的文化水平低,小学只上了三年。但由于家境贫寒,爷爷奶奶在父亲还小时就离开了人世,只剩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为了生计,父亲从小就要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日子过得很苦。似乎他什么苦都吃过,什么活都干过。会修车以后,他就没改行了。我不知道修车算不算一门技术。修车的知识都是父亲自学的。刚开始,…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人生有几次要跌倒的话,我希望跌倒得越早越好。因为我知道,我还有时间爬起来!"22岁前,何晟铭一直叫何敏,这是父亲给他起的名字。父亲是湖北仙桃一位乡下老师,在何敏读小学时,父亲就教他学电子琴,识曲谱;还教他做人要懂礼节,为人谦虚;甚至还教他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可在年少的何敏看来,父爱太过严厉。进入中学,叛逆心理让他开始抵触父亲。他不仅烫了头发,还偷偷打了耳洞,学别人戴起了耳钉。被父亲发现后,将他一顿胖揍。之后,何敏内心急切想要逃离父亲的严酷"制裁"。  相似文献   

6.
我的父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张我和姐姐初为人师时与父亲的合影。父亲是农村中学一名普通教师。这些年来,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名誉和地位,放弃了一次次升迁的机会,独独钟情于这三尺讲坛。父亲是我的老师,我爱看他漂亮的钢笔字,爱读他给我和同学们作业下的评语,爱欣赏他写成的一篇篇教学札记、一篇篇人生小语、一篇篇痛击社会时弊的随笔。我读懂了他的正直与严谨、坦诚与宽容,我明白了父亲为什么给我选择了这三尺讲台。我更敬佩父亲的口才,他上课语言幽默、诙谐,旁征博引,循循善诱,话语总是如一汪清泉,清澈、新鲜、质朴。遇到不平事父亲又是如此的嫉恶…  相似文献   

7.
忆父亲     
袁传伟 《师道》2003,(3):54-54
父亲与世不争,淡薄名利,无论处于何种逆境之下仍专心致志地教学,那种人生的超脱和洒脱,每每忆及都令我由衷地佩服。父亲是1949年就走上教育岗位的老教师,而且还是故乡小镇那所小学的主要创办人。父亲生前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当时办学的艰难:破祠堂、土垒课桌、油印课本,而且没有工资。他和同事们的年收入是学生家长们自愿付给的几斗大米,这与义务教学并没有两样。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待遇,用现在标准衡量简直不可思议,却丝毫没有削弱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的教学热情。父亲视艰难创业为荣,以教书育人为乐。其实,当时的父亲完…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画面     
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叱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我甚至觉得父亲成了我童年的代名词,从他逝去,我就失去了天真的童年。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他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皮袄宽大的两…  相似文献   

9.
父亲和我有58午时间同在这个世上,但是,在家庭的同一屋顶下度过的日子,包括我孩提时期在内,恐怕还不到三四年。加之,他关于幼稚教育的论著,迄今为止,我一本也没有读过。所以我对父亲的思想、生活、作风就知之甚少。也可以说,我对他简直只有一些浮光掠影的印象与朦胧的记忆罢了。一个总的印象是,父亲把自己的一生,完全贡献给了幼稚教育。大概是我三岁的时候,他从北京回到宁波,先在蔡氏星荫小学工作,后来在校董蔡琴孙的支持下,创办了星荫幼稚园,开始了他的新的人生。为什么要投身幼稚教育呢?据他的学生的文章说,因为有一次他带大儿子到慈溪县就医,在一个祠堂的院子里,看到一个女教师带着儿童在嬉戏,那种天真活  相似文献   

10.
1985年4月,我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父亲5岁那年,我的爷爷就撒手而去了。1969年,我父亲“上山下乡”到了重庆市的邻水县,直到十年后,他才回城结了婚。父亲本想从此以后就会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可是在我3岁的那一年,我母亲就狠心地撇下我和父亲,离开了我们。到小学的  相似文献   

11.
王莉 《今日教育》2023,(6):75-77
<正>又到六月,又到父亲节。每年的父亲节,我都会写一些文字,怀念我那已仙逝多年的父亲。我常常想,什么样的父亲在他离开多年以后,还能让其孩子持久、深沉、满心温暖地怀念他;什么样的父爱,能让孩子如沐春风而刻骨铭心;什么样的父教,能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无论一位父亲是什么性格、学历、职业、地位,只要他真诚地爱过孩子,只要他对孩子尽心尽力,并且心甘情愿地对孩子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情感,他的爱,孩子一定会收到,并永世难忘。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对孩子全心全意付出,“将一切可能的时间献给孩子”的好父亲。虽然他陪伴我的岁月在我的生命长河中实在是太短暂了,但是他的爱就像阳光一样始终环抱着我、温暖着我,从未离开;他的爱就像坚实的铠甲,始终保护着我、鼓舞着我,让我有勇气与力量面对人生风雨。  相似文献   

12.
愧对背影     
这一次,父亲又要远行,谁也数不清这是第几回。从我记事以来,父亲好象天天都出门。他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有时人在千里之外,还惦记家中的芝麻琐事,过不了一段日子,就得跑回来。为此,老是遭到我和妈妈的反对、奚落,这时的父亲往往脸色很难看,苍白而又狼狈。为了少面对我们的奚落,父亲尽找一些事来做以填补那不被理解的心情。我知道,父亲的一片苦心并没有得到我们的理解。这几年,我一直在外念书,平常极少回家。与父亲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一年难得有两三次。明显的,我跟父亲间隔阂越来越深了。从上小学到现在,我一直都没有很好…  相似文献   

13.
儿子的心愿     
这是一张珍藏了23年的照片,泛黄的相纸上,中间的小男孩就是我,后面的青年男子是我 父亲,背景是红麻小学简陋的校舍,模糊的门画,还有依稀可辨的对联。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就想起父亲献身教育事业的情景。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乡村语文教师 ,18岁走上讲台,那时他年轻鲜活、风华正茂。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教书很认真,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当时,家乡的土地还没有承 包到户,母亲每天下地劳动挣工分,没有办法照顾我,于是我就成了父亲的“尾巴”。教书 之余,父亲教我识字。由于淘气,一天下来,我往往只能学会几个字,这样一直伴随到…  相似文献   

14.
在我看来,爱好对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爱好,对人生过程受用非浅。有的人的爱好是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而有的人的爱好则是在父母的培养之下具备的,我就属于后者。我出生在湘南偏僻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小时候没到过县城,更没看过火车、汽车和轮船。小学三年级开始上作文课时,我心里直发怵,几个小时憋不出三五个字,作文本从没交给老师批阅过。老师经常批评我。无奈,我就不去上学了。父亲要我放牛,我就把牛拴在树上,自己躺在山坡上晒太阳。父亲要我和他干农活,我沉闷得一天一句话也不说。过了一年,父亲重提我…  相似文献   

15.
读懂父爱     
很久以前,我不懂得父爱,对于父爱,我感觉麻木。小时候,父亲在我眼中属于重男轻女的那一类。听母亲说,我一出生,父亲就没有抱过我。我听了后,一言不发,内心深处埋藏着对父亲的怨恨。我上小学时,父亲对我还是十分冷淡,从来不与我讲一句话。即使我取得好成绩,他的目光却仍是那样冷漠。在生活中,我与父亲形同路人。在我心里,父爱是如此地淡薄。记忆深处有一个让我难以抹去的画面。那年春节,我与父亲、母亲一同到父亲的好友家吃饭。吃饭时,父亲的好友提到我,父亲的回答却是:“她读书一点儿也不努力,学习很差。在别的方面也没有…  相似文献   

16.
一位青年即将大学毕业。数月前他看中了一种漂亮的跑车,知道父亲有能力给他买,就对父亲说他非常想在毕业时得到一辆那样的车。毕业临近,这位青年很希望看到父亲为他买车的迹象。但是,他失望了。终于熬到毕业典礼的那一天清晨,父亲郑重地把他叫到自己的房间,对他说,他为有这么好的儿子感到骄傲,他非常爱他。从一进门,他就紧紧盯着父亲手中拿着的那个漂亮的礼品盒。当他终于打开盒子时,却只看到里面装着一本精装的《人生指南》。他失望至极,根本不想再打开那本书,就气愤地对父亲大喊:“你有那么多钱,知道我想要什么,却为什么只…  相似文献   

17.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但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  相似文献   

18.
罗海亮 《广东教育》2004,(10):64-64
年过半百的父亲因车祸匆匆离世,五内俱焚的哀痛就开始袭击母亲与我,非亲历者不能深切体会。父亲是木匠,生前母亲在他的作坊里帮助忙点手活,也算一个工作;然而他走后,她便无力为之,闲赋在家——由忙到暇更增添母亲的哀戚愁绪,我不只一次见到母亲偷偷地哭。我看在眼里,伤在心头。母亲出身农家,只念过几年小学,操劳几十年,不料中年遭遇这等事情。……  相似文献   

19.
我是家里的女孩子,父亲却好像从来没有流露出对我特别的爱。在我的小心眼儿里,父爱全部给了我的哥哥,离我却是那么遥远。幼儿园和小学就在父亲的不经意中度过,上学放学就像父亲打工的早出晚归,顺其自然,他不关心我的学习,尤如不关心庄稼收成。可是,当我考上了孙庄中学读高中,这意味着父亲大半收成都要被我一人吃掉时,母亲望着太年轻的我,和父亲渐渐微驼的背,商讨地说:“要不,别让丫头上了?”父亲额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一跳说:“这哪能成,再难也要供她读书。”就为这句话,我着实感动了好几天。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用…  相似文献   

20.
王荷琴 《文教资料》2010,(36):174-175
一、故事改变我 多年前,我就看了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看完了,笑过了,心头漾起了一份沉甸甸的感动。如今,做了十年班主任的我,再来看这步影片,就不仅仅是感动了,更多地折服于这位伟大的父亲,一个充满智慧、懂得教育艺术的父亲。他把一场本来充满着硝烟的战争神奇地幻化成了他与儿子的一场精彩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