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元趣。高耗低效。这是在经历了多年的教学改革之后依然存在的严峻现实。如何真正让教师从或矫揉造作或沉闷刻板或花架务虚的的教学程式中摆脱出来?如何让学生从练习、考试、分数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如何真正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个人认为,在解决语文课堂“求活”的同时,还必须要解决好“务实高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对于怎样上好语文课,可谓众说纷纭。结合这些年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教学三问”人手。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好“为什么教”“教什么”及“怎么教”这三个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一、谁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 “课堂教学是一个大舞台,但这个舞台上只能有一位主人公,要么是教师,要么是学生。”“教学应该是一个‘偏正词组’,但究竟是偏‘教’,还是偏‘学’,这就代表着两种教学理念,如果是偏‘教’,轻‘学’,教师则是语文课堂中的主人公,并要求学生的学习要听命于教师的教学;偏‘学’轻‘教’,学生自然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人公,语文教师的教学只是服务于学生的而已。”  相似文献   

4.
朱建宏 《云南教育》2001,(20):34-35
随着各行各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教育也出现了改革的崭新局面,在教学方法上“百花齐放”。教学设计是教学方法的直接反映,在既定条件下,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一、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强调“教”的重要性。《广韵》谓教,训也。《说文解字》对“教”的理解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和“师道尊严”就成了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我们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由过于重“教”、重“知”变为重“学”、教“思”,坚持将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机智。唯有“教师教得活”,学生方能“学得乐、学有成”。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以“活教”促“乐学”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6.
东立佳 《新疆教育》2012,(19):84-84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如何构建务实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呢?这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传统教学论所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论。还是现代教学论所形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论。都不利于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智慧。“完成教学转化”需要自己的方法和途径,“教学做合一”思想为之提供的思路是:为事而学、为学而教、学以致事。“为事而学”意味着为做事而学习,意味着学习做事,意味着做法决定学法。“为学而教”意味着为满足学生学习做事的需要而教,意味着教学生学做事,意味着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以致事”意味着用所学去改造外在世界,意味着用所学来助长自身生命。  相似文献   

8.
当前语文教学中,确有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困惑不解。面对新的课改理念,他们茫然无措,无所适从,教学方法非“左”即“右”,只有形式而少有实效的课堂现象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不甚理解,二是对语文课的基本特征尚不清楚,于是教学中机械照搬模式,邯郸学步,结果迷失了自我。语文课该怎么教?语文课堂教什么?这成了摆在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大问题。而相比之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故本文就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略谈浅见。语文课堂教什么?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四点认识:一、目标要实和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向40分钟要效益,就必须在课前预设中解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其中“教什么”很重要,教师须在做好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好教学目标,目标指向明确,学生求知欲望才会强烈。教学目标就像靶子,  相似文献   

10.
伍莉芬 《小学语文》2011,(10):40-40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是“学跟着教走”。备课,主要是“备教材”;设计教案,主要考虑如何“教”;教学过程中,则一味地“走教案”。这样的语文课堂往往出现如下局面:学生已知、已会的或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仍不厌其烦地教;学生应知、应会的或教师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教师忽略不教;还有不论教师教得多么辛苦,学生还是学不会的,教师也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教。一个个宝贵的40分钟,就在学生的厌烦、畏难和失望的情绪中悄然流逝。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 ,多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 ,机械地学 ;教学手段单一 ,“一支粉笔一张嘴 ,一块黑板讲半天” ,教师教得紧张急躁 ,学生学得沉闷枯燥 ,致使小学语文课堂上多了“死气”、“呆气”和“暮气” ,少了“生气”、“灵气”和“朝气”。在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运用录音机、幻灯、VCD、彩电、计算机等多种媒体 ,使教学信息的呈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声形并举 ,充分激活课堂、优化教学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一、选择组合媒体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能否恰当地运…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是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技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对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无论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还是直接参与教学的小学生,无一不为他别具一格的教学魅力所深深折服。于老师的课堂是“简单”的,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五期)但是,在这“简单”之中又往往深藏着一种“不简单”。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自身阅读经验引领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凭借自身的阅读经验“浸入”文本,借助文本细读发现、挖掘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走进文本的深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决定了学生解读文本的深度.教什么决定怎么教,“教什么”取决于教师能够在文本中“读出什么”,因而教师细读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的重要基础.下面以《项链》为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5.
张如江 《现代语文》2008,(9):107-108
刘国正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要追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发你,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欲罢不能,其乐融融。”“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把课教“活”,使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相似文献   

16.
任永生 《学周刊C版》2011,(7):109-109
一、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这句话说明了,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课堂,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它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将知识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课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要服从且服务于学生的“学”,就是把“教”立足于向“学”的转化上,即变“教”为“学”,让学生的“学”逐渐摆脱教师的“教”,使他们不断地走向独立自主,走向创新。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个性,并使其得到逐步的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课堂上老师似乎什么都“提到”了,但并不知道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不知道什么知识应该在什么阶段教,语文课堂只是教课文、教思想,这是典型的“提到”式教学。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文本的文学解读出发,根据生情设计精简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一课一得甚至多课一得,读写结合,“教会”学生;同时,学生知道与熟练掌握还有很大的距离,教师要创设各种境遇,让学生反复操练,在“操千曲”中“习得”。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即“教什么”。文选单元式教材由一篇篇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组合而成。一篇文章或文学作品到底要“教什么”,确实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认真审视多数语文课堂,一个总的感觉是设计的教学问题零零碎碎,不着边际,不同的教师在同一文章的课堂教学内容确定上大相径庭,即使同一备课组教师也是“各吹各的调,各弹各的琴”。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去确定一篇文章或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内容呢?  相似文献   

19.
王莉 《考试周刊》2012,(45):30-31
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课堂是务实的、有效的.这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文本“读、品、悟”融为一体,这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将“评价”植入课堂之中,促进目标的完成,这是解决“怎么评”的问题。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源于“教-学-评-体化”的教学思想,做好“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这三件事.课堂的效益才能体明.出隶,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多向性、创造性、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语文课堂也可以像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一样进行留白,教师可围绕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给学生留下想象、开拓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