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戴志刚 《今日科苑》2009,(22):146-146,148
《嘉莉妹妹》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精心刻画的一个美国梦的追寻者形象。本文结合存在主义观点解读《嘉莉妹妹》,分析主人公嘉莉妹妹在追梦过程中对人生本质的思考与探索,指出在"上流社会"背后隐藏的虚伪性。在美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西奥多.德莱塞以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侯庆华 《科教文汇》2013,(22):97-97,99
《嘉莉妹妹》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作品,也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作。本文将以小说《嘉莉妹妹》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自然主义在小说中的体现,旨在从美国梦与现代女性两个全新的角度探讨《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了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剖析了人说的主要人物嘉莉妹妹和赫斯伍德,同时,指出德莱塞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于他完全否定了道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卢晓季 《科教文汇》2011,(10):82-82,85
"美国梦"随着美国的诞生而产生,它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个永恒的母题。以西奥多.德莱塞为代表的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在其作品中反映了工业化社会中,"美国梦"被金钱毁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邱竞楠 《今日科苑》2007,(22):211-211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的独特情节,这个起源于移民、拓荒时代的"美国梦"情节深潜于美国人意识深处。然而踏入20世纪"天真的时代"结束了。新世纪的美国作家们不再沉迷于美国成功的"神话",转而开始对"美国梦"进行全面的反省和批判。尤其在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资本主义危机之后,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美国梦"的光彩一层层退去,最终消失。这一时期的大量文学作品紧扣这一主题开展创作。本文将其中的经典之作德莱塞的《嘉丽妹妹》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爱军 《知识窗》2014,(23):37-37
西奥多·德莱塞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母亲靠替别人洗衣服养活了13个孩子,他时常挨饿受冻,有时候,他因为没有鞋穿而不能去学校.他在学校里拒绝阅读指定的功课,憎恨算术,并轻视语法.依照他的意见,应取消学校所有的语法课程与英国文学、所有短篇小说创作课程和一切新闻学校.他说:“作家绝不是这样造就的.”即使这样,他竟然还想当一名文字记者。  相似文献   

7.
《走遍美国》(Family Album U.S.A.)是一套著名的英语教材,对《走遍美国》教材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进行了研究。将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经过实践,《走遍美国》教材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增强了学生"听"英语的意识和开口"说"的信心,学生对所选内容掌握程度好。  相似文献   

8.
杨峥 《科教文汇》2011,(19):85-87
霍尔顿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本文利用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对其进行了全新的精神分析研究,指出霍尔顿早期心理创伤的根源在于弟弟艾里的死使其过早地失去了一个"足够好的照顾者",并且在寄宿学校的生活又使其失去了一个"促进性环境",从而使他的自体发展出现了障碍。而最后回到妹妹菲比的身边,他又找回了他的"足够好的照顾者"和他的"促进性环境",妹妹菲比充当了分析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吴嘉平 《科教文汇》2012,(26):70-70,77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著名的"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Fitzger-ald)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讲述了"爵士时代"美国年轻一代"美国梦"的破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悲剧,是现代叙述艺术的经典之作。本文探讨作品的叙事特色及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科苑辑 《金秋科苑》2011,(16):65-68
小邓要参加"放炮仗" 1986年6月24日,《解放军报》在头版头条刊出通讯《"两弹"元勋——邓稼先》,一个像宝石一样在矿脉里埋藏多年的名字发出了巨大的光芒。邓稼先1950年从美国回国,与钱三强、彭桓武、王淦昌‘起,参加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他当时才27岁,被专家们称为“娃娃博士”。  相似文献   

11.
都是金庸惹的祸,为了编故事方便,在《鹿鼎记》里将建宁公主移花接木,写成了康熙皇帝的妹妹,又乱点鸳鸯谱,让她嫁给了韦小宝。 这使我的历史小说《后宫》出版后——因为其中写到建宁公主“这位太宗皇帝皇太极的女儿,清世祖顺治皇帝的妹妹”——就总有武侠迷上线谩骂说:去学学历史吧,建宁明明是康熙的妹妹,你看你连这个都不知道,还写书呢!  相似文献   

12.
赵坚 《百科知识》2011,(22):51-52
"菊"与"刀"的统合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1887~1948年)在其经典名著《菊与刀》中,以"菊"和"刀"概括日本的民族和文化性格。在作者看来,"菊"是日本民族性格"纤细柔美"的象征,"刀"则是日本民族性格"好勇斗狠"的标志,她认为"菊"和"刀"共同构成了日本民族矛盾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3.
盘旋 《中国科技信息》2011,(6):111-112,120
《菊花与刀》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具有"菊花"和"刀"所象征的二重性特点的日本文化面貌。此书作为人类学的经典作品,一向被认为对美国战后成功地接管日本提供了正确的分析,是人类学应用的成功例证。本文在肯定《菊花与刀》的学术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同时,重新审视人类学应用的这种"成功",并反思作者所持的文化特殊论立场客观上产生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4.
等同侵权是指"等同原则下的侵权",其思想和判定规则源于美国,发展壮大于美国,是判例法之下"法官造法"的产物,至今仍未写入美国专利法典中,仍属于司法裁判的范畴。2000年以前,我国专利法律体系中没有关于等同侵权的明文规定,但一些法院在司法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专利法》第二次修改之后,  相似文献   

15.
《金秋科苑》2009,(23):99-100
他是2007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唯一的企业家;他曾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由于从事环保产业,2008年他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全球环保英雄";他就是被誉为"全球最环保富豪"的施正荣。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总统布什因喜欢炫耀武力、四处开战而被称为"好战的牛仔",然而他并不是美国历史上最好战的总统。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才是美国历史上最好战的总统,他是二战中赫赫有名的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09,(23):99-100
他是2007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唯一的企业家;他曾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由于从事环保产业,2008年他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全球环保英雄";他就是被誉为"全球最环保富豪"的施正荣。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于探求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中的法理渊源问题,并渴求在法学理论与外交关系这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之间构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对于《联邦宪法》中并未明确记载的外交权力的精神源泉、制宪者们关于该项权力的深刻反思以及在制宪会议中关于外交事务处理的具体设计的回顾与分析,初步展现出这一"隐秘"权力背后关于美国宪政与民主政治之间令人难以捉摸的关系图景。  相似文献   

19.
广告铺天盖地于晓明看一下美国人一天的典型生活吧。城市居民是听《美国公众电台》--这是一家非商业电台--"健美仪器公司向你提供户外运动器具和服装"。妈妈抓起"丽丝"牌钱夹,把她的"费拉"牌的毛衫塞进印有"百花公司"的购物袋中,急忙跑下楼。快吃饭!把"乌...  相似文献   

20.
吴海棠 《科教文汇》2010,(13):151-152
阿瑟·C·丹托(1924年-)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及艺术批评家,他提出艺术终结论时,震惊了艺术界。本文从读《美的滥用》入手,在此基础上对"美"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在新的世纪,人们对"美"的定义发生改变,并为艺术在生活中扮演新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