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语境下的普法生力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肩负着法治强国的重任。将法治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高校的需要,更是实现高校现代化治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践行依法治国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基于高校思政教育下的大学生法治文化培育,可以通过学校育人、网络辅助以及社会实践等不同路径进行创造性交融,实现培养法治素养与思政素养兼具的现代化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响应和落实党中央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新要求,加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汽车文化课程在思政育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更好地将大学生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课堂;进行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增加对学生品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考核。通过多方面的课程思政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实践文化育人、专业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徐升 《高教论坛》2023,(11):5-8+33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伟大实践中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党中央对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特别是要在进教材的基础上实现进课堂、进头脑,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时需要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即处理好大学和高中的纵向衔接关系、高校思政课相邻课程的横向衔接关系、教学方法上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之间的关系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容上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些关系,有利于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最终实现进课堂、进头脑。  相似文献   

4.
坚定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石,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文化自信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关联。高校应加快探索文化自信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互促的有效途径,整合文化自信内容,系统融入思政教育环节;兼顾思政课“三大课堂”提振文化育人效果;协同各部门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推动文化自信培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需要加大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专题教学力度。思政课专题教学体系的实施,应当注重在专题教学师资人员选定、专题教学组织、专题教学管理、专题教学实施、专题教学评价等环节全过程融入新思想、新理论。  相似文献   

6.
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亦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党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探究,深入挖掘党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索党史教育融入课程的教育耦合性,获得经验启示,在有效增强课程教育效果的同时,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提供学理依据与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与清晰的逻辑。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也能够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探讨如何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内容,从教育主体、教学内容和教育载体等维度提出建议,以使大学生具备理性的法治意识,实现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为大学生思政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提供思想指引。因为高校在融合方式、师生认知、网站建设以及教育体系构建上仍存在诸多不足,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仍需优化,所以,高校要进一步提升师生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优化思政教育体系以及红色文化融入方式,促使思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将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论述和分析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发展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能够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将红色文化基因注入思政课堂,加强红色文化课外实践课堂的建设,在高校中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从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长效机制,实现由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科学转化,切实增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1.
2012年至2022年,是新时代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锻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使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彰显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并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增强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自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高校思政课、高校课程思政和高校第二课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榜样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具有内在耦合性,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更加可感、可知、可学。高校在推动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中,需进一步重视学生榜样在思政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加强学生榜样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学生榜样进思政课堂的实践机制、创新学生榜样进思政课堂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党和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必由之路,是高校思政课堂优化的路径所在。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依据每门思政课的特性挖掘融合路径,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高校学生内心并付诸实践,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要建设数字法治中国,高素质且高水平的数字法治人才培养不可或缺。为回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应当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字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借助课程思政的价值引导功能,可以着眼于教学的顶层设计,整合产教融合的资源,以系统化的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引导学生逐渐树立建设数字法治中国的理想信念,提升适应数字法律职业创新性发展的职业素养,不断激发个体行为意愿以形成稳定的数字法治思维和认知能力,从而实现综合能力、思想政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面对新时代的新情况、新任务、新挑战,封闭式传统教育模式将难以适用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拓展教学思路,摸索以“思政课+雷锋式职业人+职业教育”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形成了融雷锋精神、职业教育和思政课教学为一体的特色教学模式+移动的思政课,大大提升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相似文献   

16.
魏晓红 《文教资料》2020,(9):69-70,7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时代要求。高校需要通过课堂、校园网络、校内外活动等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德法兼修是警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公安院校应创新警务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改革入手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效融合,才能在牢牢把握警务人才培养的前提下厚植法学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在我国高校全面开展以来,如何用习近平法治思想铸魂育人,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提升大学生法治认同,成为当前高校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民法典》的诞生深刻影响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及民事法律制度的变革,它实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命题、历史命题、制度命题和实践命题。公安院校“民法学”课的教学内容应适时作出调整,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从而完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有效融入的根本任务。在公安院校“民法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阐释“四个自信”抵制西方思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法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民法学”教学中,应先充分挖掘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素与《民法典》的契合点;从战略性、实践性、原创性、时代性、生态性等诸多方面充分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维度,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途径、教材选择及教学技能等方面提升教学水平,以达到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警校院校“民法学...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法律知识多寡,法治情感好恶,法治意志强弱,法治能力高低,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厘清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时代特点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作用,形成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下的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可忽视的资源,也是承载此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对红色文化内涵及思政教育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展开,提升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本次研究从红色文化及思政教育工作的含义着手分析,阐述了目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现状,包括影响力不足、灵活度不够等问题,最终重点探究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希望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过程中融入地方文化不仅顺应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从意义、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应用价值三个方面探讨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