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从2008年西方社会掀起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反华浪潮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在文化精英的培养和精英文化传播上的不足。本文试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海外受阻为例来解析全球化语境下的精英文化和文化精英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红 《文化遗产》2014,(1):149-156,160
通过对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年例活动的调查,发现吴阳年例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民间自发组织和管理;二是春游节目大致相似;三是以"看"年例为主,"吃"年例为辅;四是村落之间相互游神的风气较浓。改革开放以来,吴阳年例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祠堂、寺庙等文物的修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乡村经济精英的无偿捐助、文化精英的大力提倡以及政治精英的积极参与。因而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给予文化生态主体尤其是乡村精英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能性,是让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北京、上海等地出现的“精英传媒”现象.从它出现的时代背景、基本特征、传播学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精英传媒是中国电视产业化的产物.必将推进中国电视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薛涌 《全国新书目》2010,(13):59-59
过去六七年中,作者陆续写了一系列介绍美国教育的文字,分别收在《直话直说的政治》、《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精英的阶梯》、《谁的大学》、《草根才是主流》等书中。这次决定把这些文字集中起来,构成了这本《培养精英》。全书分为六大部分,包括美国教育的新趋势;美国大学的内部运作;哈佛、耶鲁及MBA;多元的教育植根于多元的社会等。  相似文献   

5.
究竟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还是精英创造了历史?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基础,结合众家之言与历史事件。并根据作者的理解来论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论断;另一方面,再对精英理论进行批判,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最终的目的是强化人民群众在人们思想中的作用,更是希望当局关注民生,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  相似文献   

6.
贾冀川在《电视传媒的精英化渴望与文化精英的大众化想象——从(百家讲坛)说开去》一文中指出,电视传媒是大众文化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形式,其通俗性、大众性、娱乐性、无深度感等特点与精英文化的启蒙性、批判性、创造性、思辨性、个性风格等特征是完全对立的。但是,电视传媒从来没有放弃对精英文化的追求和渴望。如果一个电视节目过于迎合大众趣味,很快会因观众新奇感的丧失而被大众抛弃,这不仅仅是电视节目品位的问题,更是一个节目生命力能否长久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邓丽兰 《历史档案》2007,2(3):120-127
近代中国走向宪政道路是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的结果,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在其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南京政府的制宪,是“九一八事变”后以知识界为主力的宪政运动推动的结果,以法政学者为主体的知识界踊跃参与各稿宪草的讨论①。  相似文献   

8.
佟雪 《中国档案》2007,(1):63-64
“兰台”是我们共同的工作平台,我们职业生涯的酸甜苦辣皆聚于此,本栏目将开设“我入这一行”,您可将自己“入行”的经历、感悟、感受汇于笔端,与读者共享。进北京中山公园西门向右拐,便可看见一个院落,楼阁回廊与花草山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很古典的画面。这是一家餐厅,取名“来今雨轩”。店名别致又很典雅,其中自然会有典故。据史料载,这家餐厅始建于1915年,“来今雨轩”几个字出自杜甫的《秋述》。诗前小序这样写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相传杜甫曾得到唐玄宗赏识,有望做大官,达…  相似文献   

9.
王鼎 《大观周刊》2011,(34):48-48
我国政府在制定行政方面政策措施时怎样才能与国情和市场经济相符合,这是摆在我国政府进行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关键。也就是要在如何发挥政治精英人物在行政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在人民大众广泛参与下的民主行政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变迁中,存在着政府、精英、公众等主体。本文对晚清精英群体:维新人士、驻外使臣、出洋考察大臣、地方督抚、地方士绅等在近代图书馆制度嬗变中的地位和贡献进行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对立其实是数千年来精英和大众对立的延伸和结果,今天当人们在受教育和获得信息方面的差别逐渐缩小时,当大众借助互联网和便捷的信息检索,能够轻易步入知识殿堂时,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就瞬间模糊了,文化的风尚也随之转变。  相似文献   

12.
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开成立大会,到会廿一人。我父亲是十二个发起人之一,他没到会,躲在甪直一门心思作新诗。其中一首是受了我的触发,我认为是他最好的一首教育诗,题目是《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文化垄断下,中国的大众文化也日益呈现出庸俗化,不敢触碰社会现实的总体特征.从历史来看文化的构建轨迹是: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表明: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独立始终处于艰难与曲折的过程中,今天中国的精英文化在充满变革的中国社会更是陷入根本危机.在纪录片蓬勃发展的新浪潮下,本文的出发点在于探索纪录片对于中国当下的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中国的文化存在着若干复杂的层面,主要包括三层面: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毫无疑问,这三种文化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是共生共存,相互促进的,但这三种文化形态在当代媒介中的生存状态是不同的。本文将对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这样一个国家.不仅拍电影的要政治正确.连看电影的也要表情正确。从权力到社会,从文化精英到普罗大众。至今仍有许多人或明或暗不愿意承认他人的审美自治与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16.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3,(1):69-70
数字电视转型的社会影响 一、从政治层面看,数字电视转型使电视媒体政治功能实现了从宣教型向服务型转变,新的电视媒体公共领域正在形成。模拟电视时代由社会精英控制着电视媒体,公众被动接受电视构建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而数字电视打破了精英层的传播霸权,电视被建构为多元化与交流共享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刘玉清 《传媒》2002,(10):6-7
一般说来,精英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的知识分子所精心创造并在知识分子阶层中盛行的文化。一个民族文化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精英文化水平的高下。精英文化来自于大众,但经过了升华与提炼。由于精英文化与普通大众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日胜一日的大众文化的强大攻势之下,精英文化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不少学术专著无人问津、大量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18.
王月 《东南传播》2012,(8):120-122
当代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作主体及主要分众为精英文化阶层,该类作品体现出精英文化的基本课题、教化姿态和意识形态,但却也融合着当代视觉媒介表达中的"世俗化"拼贴化"等特征,折射出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间矛盾与交融的符号权力和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兴起,精英文化的传播研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同时传媒技术对精英文化传播的影响也引发了探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它们都以独特的媒介性质影响着精英文化的文化样态、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以及传播模式等.笔者搜集了自1990年以来国内精英文化传播的研究成果,在整理部分重要文献的基础上,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角度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论述总结.  相似文献   

20.
晚明一代的知识精英,心态极为复杂。他们内心常处于焦虑之中,又无时无刻不想追求快意,快意之后却是挥之不去无所依归的虚无感。事实上,在这道德代替法制的极权王朝,思想界的一切奔突只能换来折戟沉沙的静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