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季的脚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课文共四节 ,采用拟人的手法 ,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顺序 ,每节讲一个季节及该季节的特色景物。读起来亲切有趣 ,很适合低年级学生朗读。本课的教学以大自然的“美”为主线 ,把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初读———发现美1.四个小组分别读第一、二、三、四节 ,思考诗歌描写了哪些季节的美丽景色。2.学生用“”画出四节诗歌相同的地方 ,用“”画出不相同的地方。3.学习诗歌中相同的部分。比较句子“春天笑着走来。”和“春天的脚步悄悄地 ,悄悄地 ,她…  相似文献   

2.
贵刊2006年第二期刊载了李福荣、路银平的《吟诗词学历史》一文,其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笔者不敢苟同:“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的参考答案指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制第九册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九课《长征》一诗,现在通用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第九册  相似文献   

3.
“九义”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13课《草原》教例评析德保县教研室黄志平(四)小结学法:分析———概括———分析。(先初读课文概括有几美,然后再精读课文,体会怎样美,这样理解就更深刻了。)四、学习第二节(一)读一读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宽广的?(体会“洒脱”的...  相似文献   

4.
我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注意了加强写话训练。作法是,在巩固学生识字的基础上,以加强词和句的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册第十八课《不要从这儿走》,是一篇按时间顺序记事的文章,生字新词不多,通俗易懂。我在学生预习之后,这样问学生:课文写了哪些人?有哪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出:“一天早晨”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听了一节《井底之蛙》,课文选自北师大版小语教材第七册,单元主题为“大与小”。 教师按顺序指导。先学第一自然段,默读文中描写井底之蛙快活的句子,思考井底之蛙有哪些快乐,指导读出“夸耀”的语气,体会表达方法。接着学习第二自然段,画出介绍大海景观的句子,体会东海的博大精深,想象鳖在海里的生活情景。最后归纳:“蛙在浅井...  相似文献   

6.
第六册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有四篇是新课文,另外,第30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小儿垂钓》,也是新选的。《小水车》(第4课)选自1982年第3期《东海》杂志,作者张一民。它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简洁生动,通俗易懂,适合学生阅读。但生字词较多,叙述的顺序与其他课文不尽相同,应给以适当指导。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一组,本组没有安排训练  相似文献   

7.
引语《项链》是人教版必修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课。1956年,《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列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1959年,人民教学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第十二课和人教社出版的师范学校语文课本第四册第十二课第一次收录本文。可1961年就删掉了。几经反复,“文化大革命”后,《项链》被再次收录,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课,成为经典篇目并一直选用至今。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结构。  相似文献   

8.
[教例简述] 第一个环节:15分钟。任务: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胳。步骤:①初读一遍,然后按自读提示把课文划分为两大层次,再把第一层次划分为“诗人学者方面”和“革命者方面”两部分。②读第一至第七自然段,把此部分作为一篇完整的短文,划出:第一,“开头”“结尾”互相呼应的句子;第二,文中与“开头”、“结尾”相照应的词、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句及卓越成果的句子。  相似文献   

9.
学生初读《书的故事》(六年制第十二册)试着给课文分段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课文第22节“绵绵的秋雨还在下着,屋里恢复了先前的宁静”是较为简单的景色描写,究竟归上还是归下?带着这个问题学了课文后,不少学生发表了意见:这一小节与第二节开头一句(“一个深秋的中午,下着细雨  相似文献   

10.
谈谈北京市小语课本中“字词句”的编排意图宁德琮(续第3期)二、学词部分本市新编小学语文课本第一至第四册中编排了“看图学词”和“读句子学词”的内容,共16课。编排这部分教材的目的是:1.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词,初步建立词的概念。学生开始学习语文,就要学词...  相似文献   

11.
本节课是一节二、四年级语文同科目复式课,二年级第24课《葡萄沟》第一教时,进行字词教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四年级第20课《蛇与庄稼》第二教时,进行讲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湖北/王能光难点指津初语教材第一册打破传统的编排方式,按生活内容来分类组织单元,就是“试图建立以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为中心的新结构体系”,使学生“认识语文的运用与生活的关系”(《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及教材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取材于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5.6节“复数的三角形式”,第212页至第215页。课前予先要求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三角诱导公式和回忆反正弦函数和反余弦函数的主值范围,一堂课按下面四个内容顺序进行,逐一展开,一气呵成。 1.带着下列问题看书自学(20分钟) (1)什么叫做复数a+bi的模和辐角?(2)什么叫做辐角的主值  相似文献   

14.
自然界的景色是丰富多彩的。景色描写,不能面面俱到,重要的是善于抓住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草原》(第十一册19课)开篇的一段景色描写,作者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融合着自己浓烈的感情,因此,尽管篇幅不长,却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先写草原的天:“清鲜”的空气,“明朗”的天空,是大草原上“天”的特色,给人以高朗、开  相似文献   

15.
初级中学英语课本第二册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英语第二册的基础上编订而成的,供五年制和六年制中学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使用。全书是按照一学期上课17周,每周5课时,共85课时安排的。共17课,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复习。编写体系,大体上跟试用本相同。不同的地方,有以下几方面: (一) 音标教学:试用本是在第一册第8课到第18课分散教学国际音标,在第二册的分课词表和语音练习中复习巩固。改编本在第一册不教音标,采取通过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教给学生发音和拼音。国际音标集中在第二册第1课和第2课教给,随后再分散巩固。(二) 词汇教学:试用本在常用词的安排方面缺乏通盘计划。分课词表第一册按词在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解答     
问:在“小学教师”本年二月号上提到教初小语文第四册“狐狸和斑鸠”一课的目的,只是培养儿童爱好文学的兴趣,不必进行道德方面的思想教育。为什么?(启东吕四区金刚初小管守元) 答:“狐狸和斑鸠”一课(四册语文第一课、六册语文第三十二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对狡猾的狐狸的嘲笑,引起儿童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八册11课《饲养员赵大叔》,是现代作家马烽的作品。它描写了饲养员赵大叔饲养牲口的四个典型事例,突出表现了赵大叔对牲口有深厚的感情和赵大叔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课文一开头,以一句话点出了“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这开篇的“真有意思”四个字,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潜台词”。读完全文玩味一下,从课文的结尾呼应“赵大叔像个小孩一样,嘴里唱着,欢喜得脸上放着红光”,一个与众不同的饲养员形象,呼之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读本中有两句非常有意思的话:(一)“平时只能消化半磅面包的我的胃部,自从我深夜游行的练习开始之后,进步得几乎能容纳面包一磅了。”(新课程·人教版<高二册·语文读本>第1课。郁达夫的散文《春风沉醉的晚上》第3节)你看,这句里有两个词组“半磅面包”、“面包一磅”,非常有趣味。这种趣味,完全是因  相似文献   

19.
“归类识字”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的重要课型。此类课型分别编排入二年级第三、四两册。第四册共14课,分三个单元。第一、二单元各5课,第三单元4课。“归类识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台起采,对扩大学生识字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均具有重要作用。一、语文第四册“归类识字”的特点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是小学识字教学中行之自效的两种教学方法。“九义”小学语又教材立足于教学整体改革,综台集中识字自力散识字的优点,编排体系分散识字为主,同时有机安排集中识字内容,完善了教材结何,主审了识字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水船语文“旧类…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整理房间》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本节课是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个实践性的活动课 ,会应用到在第二单元学习的比较。通过这一活动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本节课是分类的开始 ,也是以后学习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分类的基础。二、说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整理房间”这一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 ,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初步养成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习惯。2 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