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下 ,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核威胁等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以及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对新时代美学观念的转向、文学批评视角的丰富、生态文学的发展以及我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发扬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美学的继续发展还要解决学科自身的建设以及正确对待“世界的返魅”、对现代性与科技的态度、与实践美学的关系等一系列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霞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2):76-77,112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近年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广泛的传播,它把文学批评放到生态环境这一背景之下,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评论视角,也体现了文学研究领域内生态意识的觉醒.本文主要探讨生态批评这一理论形成的原因,意义以及近年在我国文学批评界所取得的一些发展.  相似文献   

3.
整体统摄六朝文论史料,以科学求真的态度,践行以问题为纲的文论书写模式,全面体认六朝文论的重要地位,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六朝文论书写,不仅表明早期文学批评史的探索实绩,亦绘制了民国学者系统整理旧学和积极吸纳新知的时代镜像。它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郭著的经典地位,显示文学批评史学术研究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4.
文学批评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批评标准、方法,围绕着批评对象而展开的分析、阐释、鉴别、判断的理性活动,它意在表达批评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观点立场.批评对象是批评主体表达自己意愿和取向的媒介,更是文学批评活动的中心要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批评之所以在晚清发生现代转型,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主要与国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西学东渐后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以及文学自身文体变革等密切相关.经世致用思想导致文学救国论产生,使文学批评功能发生改变;西学东渐后出现的新型知识分子,使文学批评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中西学视野结构;文学文体变革导致文学批评文体变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近20年来云南文学批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不急于建立云南文学批评流派,不单一张扬某一种理论批评大旗,正视云南文学多元化的现实,云南批评家应从多种批评理论出发,建立自己的批评个性,从阅读作品的基础做起,通过总结云南文学现象来发挥对云南文学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对文艺的基本问题有很多探讨,对中国二十世纪启蒙文学理论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文学批评论中主张:主观的、印象的、趣味的、抒情的艺术批评特色;:自由与宽容的批评原则以及主观合目的性的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8.
社会历史批评在新时期文学批评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其批评实践分化为三种不同的批评倾向:社会—现实型批评;历史—思想型批评;文化—心理型批评。社会历史批评的嬗变演进为新时期文艺批评整体格局乃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建设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郭绍虞论赋涉及赋体源流演变、诗赋关系、赋体文学性、赋的文学史地位等问题,具有民国学界不易得见的现代学术视野.总体特点为:在守持原有古典文学研究传统的同时,将进化史观引入赋体源流演变的研究中,使赋体批评部分地被纳入现代学理轨道;用现代语言学关照赋体,对该文体之独特文学性做出时代性论断;率先肯定了赋的文学史地位.郭绍虞论赋...  相似文献   

10.
李长之倾其一生心血致力于文学批评,但他始终以"文化建设"为艺术旨归,传记批评是李长之文化理想诗性建构的选择与策略。在吸收西方古典与浪漫思想的基础上,李长之将其整合成"两种精神":古典精神与浪漫精神,并以此来统领中国的精神谱系,而孔子与屈原是这两种精神的形象化体现。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 7月 ,由“发展妇女和社会性别在文学文化中的学科建设项目组”主办 ,陕西师范大学妇女文化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的“女性文学与文化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香港、台湾、美国及全国各地的五十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学者们就女性文学批评基础理论、高校女性文学教学方法、性别文化与现代教学手段等专题进行了研讨。一、关于女性文学批评基础理论新时期以来 ,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日趋兴盛 ,但文学理论界对女性文学批评领域内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尚显模糊。在本次会议上 ,一些专家借鉴西方女性…  相似文献   

12.
费什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以“文学在读者:感受文体学”新理念,关注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赋予了读者绝对的话语权,一反传统的“文本中心论”的论点,开创了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研究新的领域,将接受美学开创的“读者中心论”引向深入。但这一理论也存在主观主义的倾向。文学文本意义实现的过程应该是创作与接受的对话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批评中的术语和方法 ,有许多来自文学之外。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到人物品藻和文学批评的关系 ,可以了解到文学批评的有些概念和方法是如何从论人物引入到论文学的 ,如形神、言意、风骨、文笔以及意象法、才性论、佳句品评和品藻流别。《世说新语》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媒介对当代美术批评方法论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构传统美术批评体系中的批评家与批评话语权之间的关系入手,就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网络传播媒介对传统美术批评体系的解构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从网络美术批评语言的重构、批评话语权的平民化方式、批评的学理完整性和依据以及批评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对当代美术批评方法论的拓展进行了思考性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初,我国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开始进入文学领域,并逐渐发展为备受学者们关注的一种文学批评。本文将就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有关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研究的学术期刊和著作进行检索和分析,并据此探究我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目前研究现状和特点,并展望未来可以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文学批评》高度概括了20世纪文学批评的创新性、总结意识以及知识渊博性等几方面的特点,对于本世纪产生过影响的文学批评流派依次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我们展示了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流派的多姿多彩及文学批评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一朵奇葩,它借鉴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主张从自然和女性的双重角度解读文本,力图重新审视传统的经典之作,从而刷新人类固有的文化观、价值观以及生态观等。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2009—2014)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成果的综述,发掘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分析其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读者反应批评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借鉴西方文论中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对英美文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正如文学批评已由注重文本转向了注重读者 ,文学教学的重心也应该由课本转移到学生 ,由注重结果转移到注重过程。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多元意义的创造者 ;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推进者。  相似文献   

19.
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模式,《荒原》是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许多人认为《荒原》是一部博学难读的长诗,其原因之一是作者通篇用典。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荒原》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揭示了战后西方精神文明的衰落、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20.
作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之间最基本纽带的翻译批评,是对跨文化和跨越历史的翻译活动的有效思考和科学评价.翻译工作要科学和谐地发展,必然离不开翻译批评.翻译批评能够保证翻译的价值从理想变为现实,从而更加充分地吸收和消化异域文化中的精华,繁荣自身的文化建设.本文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分化关系、翻译批评转向在场、翻译批评重点聚焦译者行为批评以及"互联网+"翻译批评等视角,研究翻译批评的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