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用标准答案完成作业、参加考试,曾经是我读书时的家常便饭。我几乎从不怀疑标准答案是否正确,更少追究标准答案是怎么来的。例如,我一直相信石油是一种"复杂的天然有机物的混合物",是"由生物体的残留、恐龙的遗骸,或者海藻化石经过沉积与高压形成的"。但有人就是不迷信这一标准答案,对石油的形成提出了另一种假说。  相似文献   

2.
掬水月在手     
文学阅读最怕矫枉过正,因为升学压力,很多人一味地强调应试教育,甚至连个性化的阅读也都是"斩决",仅剩一个标准答案,生生地,一千个读者就只许有一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3.
"后进生"、"学困生"、"调皮捣蛋生",甚至是"坏学生"等称谓,我们并不陌生,究其原因,无非是我们的学生当中总是有一部分人不"听话",总是不断地让我们的老师处在尴尬或者是愤怒当中,甚至经常使我们"歇斯底理"、"怒发冲冠",让我们部分老师处于一种神经质的状态中。为什么总会有这样的学生出现?为什么我们很难"改变"他们?面对他们,  相似文献   

4.
好商品离不开包装,要让高考作文"亮"起来,也需要一番精心打造。一位高考阅卷老师说得好:你的文章里要有光辉,没有"太阳"也要有"月亮",没有"月亮"也要有"星星",没有"星星"也要有"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你的作文就与高分无缘了。有了亮点,才能让阅卷老师心明眼亮,"一见钟情",何愁不能脱颖而出、独占鳌头呢?  相似文献   

5.
孟其银 《现代语文》2009,(11):62-63
"教课文"与"教语文"差不多,平时我们老师所说的"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语文书",也就是"教课文",能把课文教好,其实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语文老师了。但"教课文"与用课文"教语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语文书“教课文”,其实就是传统的“教书匠”;  相似文献   

6.
一、主题的由来 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材中第七单元主题为"师恩难忘",单元的4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许多老师的形象,习作7是"给老师的一封信",练习7是关于老师的名言和成语,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临别赠言",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笔者有幸聆听了周卫东老师"认识整万数"这节课,被特级教师高超新颖的教法所吸引。课堂中,周老师利用"小研究单"智慧地"退",巧妙地将学生往前"推"。智慧地"退","退"出了高深立意的故弄玄虚,"退"出了曲折情节的雕琢粉饰;智慧地"退",课堂上没有了华丽的对白,甚至没有了精美的课件……巧妙地"推",将学生"推"向前台,"小学生"成了"小老师",循循善诱,于无声处听惊雷。  相似文献   

8.
林程炜 《小火炬》2013,(12):22-22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样的道理,"班不可一日无师",若老师不在,那必将"天下大乱"。上星期我们班语文老师、数学老师都有事请了假,班级就像倒了一根桩子一样,眼看快塌了!虽说我是班长,但也治不了这"泛滥洪水"。这不,一出出"好戏"上演了!  相似文献   

9.
冷发田 《成才之路》2011,(13):81-81
在从教当中,时常听到学生对老师的私下点评某某老师"真严格""负责任""学生都服服帖帖"的,同样是这位老师,有的学生却称之为"酷吏";某某老师"真有爱心""总是面带微笑""充满亲和力",也同样是这位老师,有的学生却称之为"菩萨心  相似文献   

10.
张娟 《教师》2012,(12):83-84
如今每周四下午写作文已成了一种习惯,而这个"习惯"在当下却"成就"了两种现象:一是老师叫头痛:时常听老师们说:又要写作文了,也不会指导,怎么讲啊,让小孩自己写吧。有了这样的心态,作文课反而成了一些老师放松的时间。二是孩子们怕得要命:不会写,没有东西写,但是慑于老师的"威吓",必须两节课内完成,所以不得"不挤牙膏",有的半天也挤不出一个字来。  相似文献   

11.
学生千篇一律的克隆作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取材选材无新意。学生写妈妈大都写"冒雨送伞到学校"或者"半夜送我上医院",写老师即是"熬夜在灯下批改作业",再不就是"老师为我补课",诸如此类,选材无新意,跳不出框框者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在我校一堂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教学中,老师创设了课堂活动的情境,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8+7",这时一位学生快言快语说道:老师"8+7等于15",老师似乎没有听见,还按部就班教学,引导学生探索"8+7"的计算方法,最后小结时,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语言刚落,有的学生喊道,老师,我们早就会了。  相似文献   

13.
绝大多数班主任老师都倡导"严",无严无以成班。"严字当头","严师出高徒",是这类管理的理论基础。在管理工作上严,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地严,实行"一刀切",管得过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的老师喜欢"宽",想以自己的宽容来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认同,以求达到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编者 《生活教育》2014,(21):4-7
在今年第30个教师节之际,习近平同志在北师大与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长篇讲话,多处引用陶行知的师德思想,用"四有"标准定义"好老师",希望教师们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的提法,是对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引发了人们对好老师标准的关注。"万世师表"是宋庆龄先生对陶行知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我国对教师的称呼虽然出现了诸如"先生"、"师傅"、"教官"、"山长"等多种用法,但"老师"无疑是时下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最为广泛、最为普遍的一种日常称谓。无论大中小幼,校园中、课堂上,"老师"都是最经常使用到的一个词汇,不仅是承担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使命的教师被称为"老师",而且学校中的行政人员、教辅人员也多被称为"老师",只是后勤人员,如食堂职工、  相似文献   

16.
课后,常听到许多教师发出阵阵感叹: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了,有些学生真可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但静下心来细细揣摩,难道这些在老师们眼中的"朽木",心中的"老大难",真的就"病入膏肓"了吗?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试问有谁不是从孩提时代的顽皮、懵懂、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但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老师的"教学兴趣",这是当今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失误.如果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其"乐学"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焕发老师的兴趣并使其"乐教"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证.心理学上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对学生进行的所谓"智商测验",  相似文献   

18.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日常工作中一项费时低效的任务,然而其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一次作文下来,作文簿像小山一样压在语文老师的案头,老师辛辛苦苦地"精批细改",有的要一直忙到下一次作文即将开始时,再加班突击一下才勉强改完。所谓"评讲指导",也大都是匆匆搜几个"典型案例",向学生打一通褒奖加指责的"马后炮"。  相似文献   

19.
《广西教育》2013,(12):25-25
近期,老师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频发,恶劣的体罚手段令人震惊,为此不少教育同仁呼吁:要"赏识",不要"惩罚",要多鼓励,少批评。但也有不少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大吐苦水,表示现在很多孩子娇惯,难管理,连批评两句都不行,教师"动不动就丢饭碗",以至于老师不敢管。《珠海特区报》联合珠海新闻网调查发现,完全支持"教师不准体罚学生"的网友比例仅为18%,其余82%的网友认为是否该体罚,要"根据情况,视情况和处罚程度而定"。支持对学生体罚的网友们还给出理由:"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有的孩子太溺爱了!"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惩罚教育"呢?请关注本期微博看台。  相似文献   

20.
0704班是全年级的"领头雁"。班主任雷老师四十多岁,一脸带笑,工作高度负责,是学校里的教学骨干,先进工作者,女强人。可同学们总觉得雷老师批评学生时有点"笑里藏刀",谈话时又"绵里藏针"。班上很多事情都是班主任"提议",全班同学百分之百通过。这样一来,全班56个同学个个都是"乖孩子”,人人都是“好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