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壁是东汉末年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鏖战之地。赤壁之战是在战略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术上智取强敌的典范,影响深远。中学课文《赤壁之战》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这次著名的战役。但是,赤壁究竟在哪里,两篇课文的注解说法不一。《赤壁之战》注...  相似文献   

2.
建安十三年(208)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揭开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帷幕。有关赤壁之战的一些问题,史学界历来存在着不国的意见。早在五十年代,有的史学家就对赤壁是否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表示怀疑,但没有提出新的史料作为有力的佐证。近几年来,史学界对赤壁之战诸问题又展开了讨论。这次的讨论,是以尹韵公同志的《赤壁之战辨》为发端。他从时间和军事角度出发,认为赤壁之战不是大战,是曹操所率的五千轻骑与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孙、刘联军的遭遇战。这个观点的提出,引起史学界对赤壁之战问题的再探讨,这对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我们认为,对赤壁之战的研究尽管有了新的  相似文献   

3.
赤壁之战的真相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操为何失败?人们几乎都认为是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策略的结果。事实并非如此(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据历史记载和近代科学研究证明,血吸虫病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疾病。《周易...  相似文献   

4.
长江及其支流流经湖北地段,两岸多赤色岩石。由于水流冲击,赤石外现,故“赤壁”之地名甚多。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爆发的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史书载明其地点是在赤壁,故名“赤壁之战”。1700多年来,人们考证古战场究竟在哪一个赤壁,一直没有定论,留下一大悬案。近年来开发旅游资源,争论更趋热烈。为探寻赤壁古战场遗址,笔者奔波于各地。现就江汉九赤壁之来龙去脉,提供一个鸟瞰式视角。一、汉川赤壁汉川赤壁,亦名赤壁草市,位于长江之北、汉水之东。此处曾被认为是赤壁战场。唐《汉阳郡图经》载:“赤壁,…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篇章,《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虽然采用了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总体框架,而在细节描写上,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鄱阳湖之战的影响。文章试论证《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素材来源,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赤壁之战》(五年制七册21课、六年制九册6课)写的是东汉末年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在今湖北省境内赤壁附近的江面上,利用火攻大败曹军的故事。这次战役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它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次战役的主要特点是,在众寡悬殊情况下,周瑜抓住曹操的弱点,在长江上利用火攻,打败了曹操,扭转了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7.
讲出《赤壁之战》的特色礼县东关小学王小英《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45回至50回部分内容改写的。是指东汉末年公元208年,刘、孙联军与曹军在赤壁进行的一次战役。主要讲周瑜、黄盖设计火攻曹军,使曹军大败的故事。这篇课文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三国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它对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此次大战的确实地点究竟在何地,古来众说纷纭,迄今并无定论。江汉之间,“赤壁”凡五,分别在汉川、汉阳、武昌、蒲圻和黄州。鉴于“赤壁之战”亦称“乌林之役”,而与“乌林”可相关涉者,唯蒲圻与黄州两地,其余三地必无发生大战之可能,故本文考论的视点遂放在蒲圻、黄州二赤壁之上。我们认为,只要周密细致地考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以翔实史料论证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不是发生在长江上,而是发生在汉水上。章通过对在汉川境内的众多有关赤壁之战遗址、遗迹和遗物的考证以及引证大量的历史献并结合对赤壁之战当时的战况的分析,指出蒲圻、武昌、嘉鱼、黄州、汉阳、钟祥赤壁不是赤壁古战场;论证真正赤壁之战古战场应在汉水下游的汉川赤壁街和垌冢镇(古代乌林镇)一带。  相似文献   

10.
赤壁,山名,共有五处,皆在湖北省境内。其中有两处最为著名,一处是在蒲圻县赤壁乡,相传历史上赤壁之战发生于此,也叫“武赤壁”;另一处是在黄冈县城西北,亦名赤鼻矶,因苏轼等文学大家在此写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而闻名,也叫“文赤壁”或“东坡赤壁”。  相似文献   

11.
赤壁之战是一场大战,还是一场小战々是一场决定形势的重大战役,还是一场意外的遭遇战?历史上多数人赞同前者,几乎已成定论。一九八一年三月三十一日《光明日报》史学版,发表了尹韵公的《赤壁之战辨》,对传统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赤壁之战不是一场决定形势的大战,“是五千而不是八十万曹军同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  相似文献   

12.
近来我又思考赤壁战址问题,再次拜读张国光先生发表在湖北文史研究馆主办的《荆楚文史》1991年第一期上的大作《苏武(前赤壁赋)所反映的思想矛盾与复杂的感情一兼林苏武误以为黄州赤壁即‘三国周郎赤壁’的原因及比赋的艺术疵点》(以下简称《兼析》),对先生认为赤壁之战是发生在燕诉赤壁,而苏武则是误以为黄州赤壁即三国周郎赤壁的观点,笔者思之再三,却仍然不敢苟同,故就赤壁遗址这一旧案,草撰是篇,以求正于张国光先生。《兼析》的作者认为:“汉末的赤壁之战,是一次左右当时政治局势的著名战役。由于这次战役规模甚大,并因此…  相似文献   

13.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著名战例”。这次战争的史实原来散见于晋人陈寿所著记传体史书《三国志》的《吴主传》、《周瑜传》、《鲁肃传》、《蜀先主传》、《诸葛亮传》等篇。《赤壁之战》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是司马光根据《三国志》...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及其支流流经湖北地段,两岸多赤色岩石。由于水流冲击,赤石外现,故“赤壁”之地名甚多。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爆发的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名战役,史书载明其地点是在赤壁,故名“赤壁之战”。1700多年来,人们考证古战场究竟在哪一个赤壁,一直没有定论.留下一大悬案。近年来开发旅游资源。争论更趋热烈。为探寻赤壁古战场遗址,笔奔波于各地。现就江汉九赤壁之来龙去脉,提供一个鸟瞰式视角。  相似文献   

15.
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末,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曹操消灭了袁绍,统一了北方以后,挥师南下,想趁势统一  相似文献   

16.
小倩  杨琍琼 《音乐世界》2008,(1):104-105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此次大导演吴宇森将它搬上大荧幕,重新演绎1700年前的喋血江湖,还有梁朝伟、金城武等众影星加盟,一场电影盛宴即将拉开帷幕。几经波折、令人期待已久的历史巨作《赤壁》即将在2008跟大家分享它的绝壮与豪情。  相似文献   

17.
《赤壁之战》(小学语文第十册)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选择有东南风的一天,采取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的事。教学要求是让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析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讲的是周瑜、黄盖设计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故事。课文情节曲折,关系复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文章的思路(定计的原因、议计的根据、施计的过程),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9.
【原文】进,与操遇于赤壁。……引军北还。【分析】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它牵涉到当时三个强大的军事集团,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关系复杂。怎样用文字表现这一巨大的战役呢?课文中直接描述赤壁之战的实况这一部分,写得十分精彩。但要真正赏析、理解这一部分的精妙之处,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赤壁之战是一个大战役,为什么文章的绝大部分(占全文五分之四以上)却写战前  相似文献   

20.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苏轼《念奴矫·赤壁怀古》中的句子。不少注家都认为这几句刻画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雍容闲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表现出周瑜的军事才能和蔑视强敌的气概。然而“小乔初嫁了”一句又如何理解呢?因为众所周知,周瑜娶小乔不是在赤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