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贾鲁,元一代名臣,曾总督治理黄河与汴河,取得一定成效,但对其治河策略和功绩,自古以来褒贬不一。因此,探讨和分析贾鲁治河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对于其历史功绩给予正确评价,同时对于今日河道治理,造福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约翰·福尔斯的作品《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的角色加以审视,发现传统小说中作者的角色在这部作品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福尔斯所采用的作者和人物对话的处理方式,表现出他对传统小说全能作者角色的一种否定。他所主张的是与人物处在平等地位上的作者角色。他不仅给人物和读者以最大限度的自由,而且还毫无保留地在小说中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小说创作理论。在解放了人物的同时,作者也实现了自己的角色转换。作者这一高高在上的“上帝”终于走下了神坛,站到了和众生平等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3.
《寒山拾得》1916年发表于日本杂志《新小说》,是日本近代文豪森鸥外晚年创作的历史小说,并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在以"寒山子"为题材的日本文学作品中最广为人知,关于其主题的研究不在少数,但说法大有不同。这篇小说正好创作于作者辞去军医总监、陆军省医务局局长等高官的时期,因此有许多研究者将研究重心放在官僚批判上。众所周知,《寒山拾得》的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闾丘胤撰《寒山子诗集序》,但内容上,特别是人物描写存在着几处较为明显的差异,可见作者是基于原典进行再创作的。本文通过比较小说及原典《寒山子诗集序》的不同点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考察晚年作者的境况,进而系统地把握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4.
李恂生 《九江师专学报》2004,23(3):44-45,36
《孔雀东南飞》以生动传神、深刻隽永的个性化语言,有力地刻划了刘兰芝这一古典文学中优秀的妇女形象。其个性化语言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对焦仲卿无瑕的爱情信念,二者相互促动、相互生发并相互辉映,体现了她身上所有的美好品质,并给焦仲卿以精神力量,影响了他走上反抗道路。  相似文献   

5.
一 最近,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老校友余新河先生建议要根治黄河,他担任了“根治黄河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己捐款一千万港币,以为提倡。他认为黄河的病根在于河底的淤沙无法清除,想搞一个利用河水自激、自动去除泥沙的装置。《老残游记》作者治理黄河时,用“束水攻沙”的办法成了大功,恐怕就是这个原理。我说给余新河先生听,余先生深有同感。因而更加激起我对刘鹗根治黄河理想的探讨。今就此问题,叙述如下。 刘鹗先生是清末的小说家,且精通数学、医药、甲骨文及水利。提起水利是与他的家庭出身密切相关的。刘鹗的父亲刘成忠,在河南省作了40年的地方官,从祥符县知县、开封府知府到河南布政使,可以说一辈子都在与黄河作斗争,所以深知治河的原理,曾著有《治河舄议》一书。而刘鹗生长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从小随父在黄河边长大,黄水泛滥给灾民们带来的苦难以及父辈们的治河技艺,无疑在他幼时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他后来在治河方面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鹗先生注重调查研究和执着钻研精神,为他后来治河技术的提高和治河学术的造诣提供了先决条件。例如:当时很多人对黄河水的含沙量说法颇不一致,有的文献说是“斗水六沙”,有的文献却说是“洪涨期泥占八”。而刘鹗在《治河五说》中,用生动的  相似文献   

6.
不断加深的爱——析刘兰芝的爱情心理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宇 《学语文》2005,(5):14-15
《孔雀东南飞》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诗中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善良。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刘兰芝同焦仲卿的爱情。备受人们歌颂。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刘兰芝对焦仲卿的爱是始终如一的,刘兰芝以死殉情也是早已决定的。但认真阅读原诗,我们认为这种通行的看法值得商榷。刘兰芝对焦仲卿并非一开始就一往情深,她的爱是不断加深的。直到最后,才达到爱的顶峰,以死殉情。  相似文献   

7.
秦可卿的生命虽然短暂——在第五回初次登场,至第十三回就香消玉殒,可是她的戏份很重:她在太虚幻境唤醒了宝玉的性意识,完成了小说主人公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她是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列在金陵十二钗的压轴,她得病蹊跷、死因不明,与贾珍有乱伦的重大嫌疑:她临死前托梦语重心长、高瞻远瞩,她的丧事办得惊天动地、奢华靡费……这一切都是小说中精彩而且蕴含深意的篇章。在作者网织的迷阵中,可卿的死因和身世之谜尤为突出。早有红学家为我们考证出,可卿并非病死而是淫丧天香楼;近年来又有论断:可卿出身并非寒微而是皇族血统。《红楼…  相似文献   

8.
在封建社会中,治河历来被视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要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连绵不断的河患加剧了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的动荡。人们对河患“闻者心惊,见者胆落”。一般官员也视治河为畏途。周馥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亲信僚属,曾一度署理永定河道,多次受命治河,果敢任事,不辞劳苦,见解独到。人们评论说,周馥一生“功德在民,尤以河工为巨”。从1871年到1904年,他多次对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滹沱河等直隶河道和黄河进行堵筑、勘察和治理,取得了(?)的成效,他还潜心研究(?)治河经验,(?)治水述要》(?)自己的治(?)思想,堪称(?)可多得的治河专家。本(?)试图对周馥的治河思想和实践做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有意无意地采取了一系列的距离控制方法,通过对各种距离关系的调整和控制,左右着读者的反应,调节着读者的阅读感受。小说作者与小说隐含作者、小说作者与小说人物、小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控制,是巴金在处理主体与主体之间关系上做出的努力;另外,巴金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处理上也有他独到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高中语文学习内容重要组成部分,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剖析是学好诗歌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高中语文诗歌篇《孔雀东南飞》一文为探究载体,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焦仲卿和刘兰芝两个人物进行辩证的分析,以便于进一步理解人物的内在本质和个性特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论文都认为《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性格是软弱驯良的,本人认为焦仲卿的性格并不比刘兰芝软弱。  相似文献   

12.
陈欣 《文教资料》2010,(10):35-36
本文关注的是关于舍伍德·安德森的成长小说《我是一个傻瓜》的视角问题。通过仔细研究这个小说,以及对相关材料的阅读,作者在该小说中发现三个以第一人称叙事的优势。通过第一人称,这部小说读来更自然、可信和发人深省;恰恰是第一人称的叙事给叙述者创造了一个机会.使其可以非常清楚生动地叙述他的成长过程;通过第一人称叙事.使作者、小说、故事和小说中的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得到完美的平衡。总的来说,这三个优势表明:在这本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得到了非常合适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老人与海     
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952年,作者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曾在《堪萨斯城明星报》当记者,记者生涯练就了他简洁明快的文风。一战期间,他作为救护队成员服务于意大利前线。他本以为,战争将成就一个男人;不料,战争最大的功绩是摧毁人的理想,也使人不再相信爱情神话。1926年,《太阳照常升起》出版,海明威也因此书而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老人与海》取材于一古巴渔民的真实经历,是海明威于晚年证明自己创作实力的中篇杰作。小说最初在《生活》杂志匿名刊出,小说简洁有力的风格深深打动了读者,同时也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作者到底…  相似文献   

14.
《渔舟图》是英国作家艾伦·西利托的一个短篇小说,发表于1959年。小说以诺丁汉郡为背景,以现实主义手法描述了二战期间英国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主人公哈利是一个邮递员,他生活麻木,对婚姻玩世不恭,对妻子情感漠然,哈利以此方式来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战争的厌恶。小说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识。值得称道的是,在小说的结尾,妻子凯西的惨死让哈利从颓废迷茫中猛醒,他重新认识到了生存的意义和自我价值。"渔舟图"这一意象贯穿于小说中,作者以此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的生活和美好婚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小说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情节细腻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主题。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人物、情节和环境三个要素。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允许进行艺术虚构。小说中的人物和真实人物不同。他是作者虚构的,而这种虚构的人物来自小说作者的心灵之中,是融有作者的血肉、灵魂、性格、气质的“臆造”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小说的国度里,这个国度是一个叙述者与创造者合而为一的世界,他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一种是间接描写,以描写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来衬托、表现…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他用自己的文字描写他所熟悉的市井民情.这与他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的环境以及老师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因此他的小说中包含着大量的民俗风情.他的小说以短篇为主,用平淡的叙述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展现一个地区的乡土民情.汪曾祺的小说风格展现了作家的独特的审美品格,是中国哲学的文学化反映.小说中的民俗风情是作者心中的一处情感港湾,纯朴而美好,蕴含作者内心深沉的情感,亲近而致远.  相似文献   

17.
黎世序是嘉道时期治河名臣。在担任江南河道总督期间,他力主修缮黄河堤防,加固两岸险工,推广碎石坦坡护堤技术,积极整饬河工弊政,使黄河治理出现了新局面。他的治绩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广泛认同。这种局面的出现与其自身能力、两江总督的配合、幕僚的辅佐、皇帝的支持密切相关。其治河经历充分表明,治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说被誉为“文学之最上乘”,由被轻视的“末技”而一跃成为“文坛盟主”。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小说创作活动,甚至成为职业作家,梁启超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由于梁启超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也导致了他的小说理论主张也充满了难以克服的矛盾。本文将简单分析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的主要主张及其矛盾性。  相似文献   

19.
《渔舟图》是英国作家艾伦·西利托的一个短篇小说,发表于1959年。小说以诺丁汉郡为背景,以现实主义手法描述了二战期间英国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主人公哈利是一个邮递员,他生活麻木,对婚姻玩世不恭,对妻子情感漠然,哈利以此方式来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战争的厌恶。小说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识。值得称道的是,在小说的结尾,妻子凯西的惨死让哈利从颓废迷茫中猛醒,他重新认识到了生存的意义和自我价值。"渔舟图"这一意象贯穿于小说中,作者以此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的生活和美好婚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死水微澜》的作者李劫人,现在的读者可能比较陌生,但他的作品在中国长篇小说的现代演进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是新文学中最早试验做白话小说的一位作家,1912年就发表了以讽刺四川立宪派的共和党人选举为内容的白话小说《游园会》,是传统小说向“五四”新小说过渡的一个代表人物。“五四”运动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