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铭波 《广西教育》2013,(45):73-73
小学阶段的学生识字量非常大,而像“水”“山”“火”“上”等这些常用的独体字还保留了原来的字形,与学生的实际认知度联系紧密,笔者以为,恰当地引入古汉字,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学习汉字、使用汉字,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字是文化表现载体的一种认识。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自相矛盾》一课时尝试用古汉字猜生字的方式导人新课,通过分析古汉字字形学习生字,借助古汉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古汉语也是如此。古汉语的一词多义现象是由词义的引申形成的。无论词义多么丰富,它都往往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古汉语词的本义,而其他的义项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引申义。词的本义应该是这个词最初的原始意义,但是,应当看到:语言产生远远早于文字,在文字产生之前,古汉语词的本义是无从考知的。因此,讲“本义”这个概念时,值得注意的是:它指的是依靠古代文献作证的古汉语词的本义。在古代文献之前,一个词它的本义究竟是什么,是不能妄加猜测的。但是,由于汉字中有不少表意字,形声字当中也有表意的成份,所以,凭借汉字的字形,更加上古代文献的印证,我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知道,汉字的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古汉字阶段和今汉字阶段。古汉字始于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汉字甲骨文,到了秦汉之际的小篆,标志着古汉宇的发展接近尾声。作为古汉字发展史上的殿军的小篆,与甲骨文和金文相比,在形体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唐兰先生曾说:“我们所见的古文字材料有  相似文献   

4.
<正>古汉字是与现代汉语字词相区别的。同一个字古今词义、词性大多不同,甚至读音、写法也有一定的区别。这源于"古"字,即时代的间隔性,越是朝代久远,古汉字与汉字的区别越大。这就为我们研读各个时期的古代文学造成困难,尤其是涉及古文学篇章较多的高中语文课堂,古汉字成为阅读古文学难以纵横一跃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运用一定的课时,针对古汉字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强记硬背,而是将古汉字自身的优势彰显出来,美学、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借用了相当数量的日本语词汇,除日本社会上产生的新词、流行词及汉语音译的词汇外,还有日本人创造汉字词音译、意译西方语言的词汇和日语借用古汉语词的形体或是在古汉语词的基础上增加汉字意译西语的词汇,并将其赋予新的含义,这类汉字译词和被日语翻新的古代汉语词又被汉语借用过来。  相似文献   

6.
建立“信息交换用古汉字编码字符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信息交换用古汉字编码字符集”,对于古籍整理及文字学研究等的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是实现该领域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古汉字的特点、字量、分类及编码方式等方面,讨论建立古汉字编码字符集的可行性,认为对古汉字进行单独编码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综合分类法应是优选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7.
汉字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为了书写方便和间架结构美观的需要,逐渐形成了笔顺。例如:口这个字,小篆可以先弧后横,也可以先横后弧,而楷书则有固定的笔顺规则。由古汉字阶段演变到今汉字,直到现在我们常用的楷书,让人明白,古汉字都是圆笔线条组成字,今汉字则是把圆转变为方折方笔组成字,把字写得更方块了。我们不能只会认会用,更要会写。  相似文献   

8.
从甲骨文到小篆,古汉字的结构形式一直在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内部的相互转化以及“四书”向记号字、半记号字的转变两个方面。古汉字结构产生变化的内部原因很多,主要有形体的简化、意音的强化、形体的整齐化、形体的讹变和形体辨识度的加强等。在古汉字结构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古汉字的结构,一是要重视“四书”又不能囿于“四书”,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古汉字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字理识字”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 ,古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构建不是人类无意的和随意的行为 ,而是有一定目的的 ,有一定理据的。抚今追昔 ,汉字虽经数千年的历程 ,发展到今天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许多字理仍然清晰可见 ,能“视而见意”。当然 ,一部分汉字已变得字理不太明朗 ,但只要稍加分析 ,仍然可以得知。不可回避的是有一部分字至今字理不明 ,尚待考究 ,一部分汉字已经变化 ,失去了理据 ,不过这部分字是少数。我们抓住大部分汉字能够解析字理的特点 ,将字理解析运用于识字教学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字理识字教学法。字理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10.
古汉字的通假问题虽然很复杂,但它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规范地去诠释它,才能正确地理解它和认识它,这对于初涉古汉字通假的中学生而言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1.
古代日本字大体经历了吸收汉字、使用汉、以汉字标写日语特殊词汇,以日语语序书写汉、万叶假名、平片假名、和汉混合语体等诸阶段。日本从最初没有字到自己创造出独有的假名字与“和汉混合”的字体系,这个过程同时是全面引进汉字、学习使用汉字、并根据日本原有语言对它消化和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从语言层面显示出日本民族自古就有乐于和善于吸收外来化的卓越才能和传统,另一方面,它也印证了古代中国化的价值在异域语言字中的影响和积淀。  相似文献   

12.
汉字学界通常认为:一个字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只有一个本义。而通过对《说文解字》进行研究,发现这个结论适用于大多数古汉字.但对少数的古汉字无法解释。对此.从这些“少数的汉字”入手加以探讨,以补上述结论之不足。  相似文献   

13.
刘静 《考试》2011,(Z2)
人们看到汉字,就会想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开展正确的汉字学习呢?记者就此提问古汉字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赵平安教授。  相似文献   

14.
汉字本体研究应该为字形、字构、字用三个系统。《古汉字结构变化研究》正是立足于这三个系统,对古汉字结构变化的的现象、规律和原因进行了全面阐释。对该书的学术价值从全面分析材料、系统比较异同和深入解释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对其不足也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谈到汉字形体的发展阶段,很多人自然就认为是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顺序发展。其实汉字的发展演变不是线性的单一序列。笔者从汉字字形演化的角度对隶书的起源、小篆的性质、篆隶之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重新描述古汉字发展演变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16.
汉字的作用是把音、义结合的语言记录下来,因此,汉字的栽体是它的形,汉字的内涵是它的音和义。汉字把有声语言的听觉信息转换为汉字符号的视觉信息,这些符号所负载的实际上是不同的语言单位。形是字的本身,字音和字义是字所记录语言的声音和内容。认识、研究汉字,实质就是认识、研究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笔者从形音义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来谈“0”和“零”这两个常用汉字的异同,从而回答“0”=“零”与“零”≠“0”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在《古汉字三重定义法初探》(见《益阳师专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一期。下文简称《初探》)一文中,从新探讨了古汉字定义的原则。在这以前,文字学界曾有过“顾形生义”说、“联想规定性”说和“单纯”“表音”说。就古汉字完整字义的考释而言,上述三个学说,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古汉字的通假问题虽然很复杂,但它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规范地去诠释它,才能正确地理解它和认识它,这对于初涉古汉字通假的中学生而言尤其如此。现行人教版六·三制语文教材与相应的教师用书,对通假字却有不同的解释。以  相似文献   

19.
汉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字系统,其区别于其他文字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早在五十年代就引起了文字学家们的注意,自八十年代则已成为汉字研究的热门话题.对于汉字的性质,众说纷纭,迄无定谳。大体说来,时哲们考察问题的着眼点有两个,一是根据汉字所能起的表音、表意等作用来给汉字定性,一是根据汉字所能表示的语言单位来给汉字定性.以汉字的表音、表意作用为着眼点的学者们主要有表意文字说,意音文字说,商代甲骨文为形意文字周代以后汉字为意音文字说,古汉字为意符音符文字隶变以后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以及  相似文献   

20.
桂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是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然而他的著作《说文解字义证》及其语言文字学思想一直为人忽略.《义证》卷四十九集中体现了桂馥的文字学思想,包括文字的起源,文字的作用,文、字、名,书的辨析,对六书的理解和认识,对汉字形体演变的认定等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字学问题。本文试于丰富的义证中探析桂馥的文字学思想,以期填补中国占代语言文字学之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