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文联 《大学教育科学》2009,(6):F0002-F0002,73
民办高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情然兴起的一支新生的最具活力的高等教育力量,它对于弥补政府教育财政不足、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等,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伴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加速和规模的扩张,我国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问题也目渐凸显出来。如何防范和化解办学风险,实现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组成部分,对丰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探索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具有不同于公办院校更不同于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独特意义。政府要给予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更多财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鼓励政策,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赋予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更多改革实验的空间。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及时抓住机遇,着力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教师评聘机制,突出特色办学,打造品牌等,探索办学发展新路径,为社会发展提供教育和科研服务,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良性竞争生态环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独特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重要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包括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分类管理、政策和财政扶持以及民办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建设等重要问题.为此提出,对我国民办高校实行分类管理;清理针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歧视性政策,对民办高校进行实质性的政策支持与财政扶持:理顺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尊重其办学自主权;引导民办高校科学定位,将精力和财力放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缺失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不够完善,各级政府教育财政职能的定位存在偏差;二是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顾虑公共投入资产流失;三是在教育市场化大潮推动下,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行为损害了教育公益性;四是民办高校合理回报问题界定不清,导致政府公共教育财政不敢作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是建立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制度,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但政府财政资助的缺失影响了许多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江西省9所民办高校的问卷调查表明,政府财政资助占民办高校收入比例较低,2008年仅为4.26%.民办高校办学可以概括为"两个90%"现象,即90%以上的民办高校,90%以上的办学经费依靠学费收入.本文认为,政府应完善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法律法规体系,建构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体制机制,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竞争趋向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如何设计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引导民办高校的良性发展,是摆在高等教育界面前的重要课题。民办高校实施品牌战略是民办高校的战略选择。民办高校要从办学定位的确立、办学理念的追求、办学质量的提高、办学特色的形成以及民办高校品牌的管理等方面加强民办高校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7.
民办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导民办高校走内涵发展之路,既重要又迫切。民办高校应从办学观念转变、处理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的关系、以公益性体现办学宗旨等方面,制定内涵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国家培养各类适用人才以及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毕竟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历史较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不利的缺陷,导致了法人财产权不明、管理监督机制不全、董事会与校方矛盾百出以及办学目的营利性、办学行为短期性、办学手段违规性等诸多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9.
自民办高校出现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民办高校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高校一起承担着为适龄青年提供高等教育的重任。民办高校虽然在类型上更加多样化,办学机制也更加灵活,但在专业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则存在很大问题。因此,民办高等教育若要健康稳定发展,自身必须合理定位,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内涵建设,是民办高校提高办学能力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前提,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坚持科学发展现,提高民办高等教育办学竞争力的根本.本文从增强质量意识,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结构等方面探讨提高民办高校办学竞争力问题,以有效地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民办高校政府财政资助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民办高等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为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经费紧张,首都的民办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生存的危机,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本文从政府资助民办高校的理论依据出发,分析了北京市民办高校获得政府财政资助的状况。北京市民办高校很少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构建政府财政资助民办高校的机制是北京市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的比例一直较低,2008年仅为4.26%.由于缺少政府的财政资助,民办高校办学经费只有依赖学费和杂费,90%以上的民办高校90%以上的办学经费依靠学杂费收入,办学经费捉襟见肘.政府财政资助的缺失导致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受损,甚至出现民办高校倒闭现象.政府应该根据民办高等教育的外部性,制定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财政政策,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民办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办学行为不规范、内部管理不健全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的稳定发展:建立完善的民办高校督导制度,规范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对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江苏省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在高等教育布局和高等学校定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管理结构不健全、地区差别过大、民办高校发展滞后等方面。高等学校定位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重规模轻效益”,“重升格轻现实”,培养目标模糊。政府应该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把握全省高等教育的科学布局和高等学校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
当前,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作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与此同时, 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也存在着职能不到住的方面,如没有创设公平合理的生存环境,没有承担其相应的财政责任,没有给民办高等教育正确定位,没有给民办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等。这些方面严重制约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就这几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几条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等教育的财政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由于对我国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服务性质在认识上存在歧义,对财政支持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和监管等缺乏共识,在民办高等教育财政支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资助民办高校发展等问题上,至今仍众说纷纭。本研究从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理论依据、国内现状、国际比较和对策研究等方面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钊副教授的著作《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研究》问世了。该书详细阐述了民办高校办学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各种有效的应埘策略,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道路。据了解,《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研究》是我闰第一部专门研究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著作,填补了全国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研究方面的空白。李钊的著作研究透彻、论述精辟、思想独到,足见其在民办高等教育实践与研究方面造诣之深。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办高校资金短缺问题及筹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高等教育属于公益事业,同样也是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但是,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办学资金短缺已成为了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当前民办高校要摆脱资金困难,需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助,在银行贷款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并通过社会捐赠、股份化运作、债务融资等手段多渠道解决民办高校办学资金,以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益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民办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保证民办高校公益性是所有从教育中收益群体的共同责任,其中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针对目前民办高等学校在我国社会发展及公共教育事业发展方面所体现的办学公益性,以及办学经费紧缺的现实,国家应该从多方面对民办高等学校的顺利发展提供帮助,尤其是实现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以减少民办高等学校因财政困境而带来的对公益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民办高校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发展关键在于学校自身。当前,在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发展定位不准、办学资金短缺、教师流失严重、教学质量较低等问题,民办高校只有拓宽筹资渠道,稳定教师队伍,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保障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