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年度总量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对周期阶段进行划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的分省面板数据对1997~2007年时段内不同经济周期阶段的利率与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到了如下结果:一是利率政策效应在经济高涨与低迷时是不同的;二是不同经济类型的投资对利率变化反应存在重大差别;三是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具有结构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研究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市场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股指期货推出后中国股市何去何从。对于股指期货,有专家曾这样比喻:目前我国股市没有做空机制,只能买涨不能买跌,这就好比一辆汽车,只有前进挡,没有倒车挡。而股指期货就是股市的一个"倒车挡",它的核心作用是为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提供一个平衡风险的工具。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股指期货凭借强大的杠杆效应和翻倍的流动能量等诸多优势,已然成为全球金融衍生品中一个主流品种。专家预言。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推动中国股市步入"机构时代",届时股市将是机构之间的博弈场,而缺少专业投资经验的普通中小投资者在市场上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那么,对于我国众多初涉股市的中小投资散户来说,如何应对股指期货推出后的股市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1,(5):42-43
今年以来,由于股市低迷、楼市投资前景不明朗、央行加息预期等因素影响,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尤其是一些超短期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青睐。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收益率高,每一期产品一经推出,便遭到投资者的疯抢。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证指数ARCH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了GARCH族模型,并以能够代表股市波动形态的上证指数日收益率为样本数据,考察我国股市的ARCH现象、风险补偿效应和对信息的反应速度等情况。结果表明,该类模型能较好地刻画股市收益率的ARCH效应。  相似文献   

5.
今年年初股市高涨,基金业也表现良好,但随着第二季度的股市低迷,基金业也相应出现低迷。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正式实施,让中国的基金业从黑夜里又看到了曙光。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如何选择股票及股票组合方法,然后把这种方法在我国股市加以运用并得出这种投资方法适合我国的股市。  相似文献   

7.
深沪股市与香港股市的羊群效应之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洪涛  谭智平  方兆本 《预测》2002,21(6):45-48
本文采用一种有效的羊群效应检验方法,对内地股票市场和香港市场进行检验。发现国内A股市场有明显的羊群效应;而香港市场却不存在。因此,从股市参与者投资行为的角度说明:与香港股票市场相比,我国内地股票市场还不成熟,并初步探讨了内地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成因及市场中个股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是当今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信息技术投资亦是各个国家提高经济效率的主要手段和投资方向。本文旨在分析信息技术对传统资本、劳动力的交互作用是否会随着投资强度和发展阶段而改变,通过Copula贝叶斯估计法,利用经验数据对比,分析我国与美国在信息技术,资本、劳动力投资交互作用的结构性特征,经过对比发现,我国信息技术对我国资本、劳动力的替代效应明显弱于美国,且呈现中心区域增强的替代作用。信息技术投资替代性的结构性差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免过高或低的估计信息技术价值,对于国家层次的信息技术投资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业投资的主要形式是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效应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而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运用投入产出法定量地对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对备产业部门总产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六个大的产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进行了研究来综合考察我国产业投资的波动效应.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创新能力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2005年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东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比较显著,对中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跨越促使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显著正面溢出效应的发展门槛.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分位数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中亚区域对外直接投资的能源进口贸易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与中亚区域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能源进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人均收入水平对能源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呈"U"型特征,能源进口产品从初级产品规模扩张向高附加值产品提质转变;地理距离对能源进口的负面影响随着条件分位点的提高呈现下降趋势,贸易投资便利化将弱化距离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大量直接投资是我国企业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尽可能的减少国内制约技术溢出的限制因素,最大化的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信息技术投资的逐年增加,使得IT投资绩效问题变得异常重要,也充满争议。研究信息技术对传统资本、劳动力的交互作用是否会随着投资强度和发展阶段而改变,通过Copula贝叶斯估计法,利用经验数据对比,分析中国与美国在信息技术、传统资本、劳动力投资交互作用的结构性特征。经过对比发现,我国信息技术对非IT资本、劳动力的替代效应明显弱于美国,且呈现中心区域增强的状态。信息技术投资替代作用的结构性差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免过高或过低地估计信息技术价值,对于国家层次的信息技术投资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若干股票投资组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美今  陆金海 《预测》1996,15(3):57-60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研究如何通过分散投资达到降低非系统风险的目的,而应用我国股市运行的实际资料对该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的成果还很少见。本文运用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沪市若干股票的投资组合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该理论在我国股市运用的某些特点,为投资者选择和组合股票投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纪生 《软科学》2011,25(7):67-71
在考虑科研投资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农业科研投资结构对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种植业科研投资的生产率效应被突出地表现出来,渔业、畜牧业的科研投资并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增加畜牧和渔业的科研投资能够改善科研投资的配置效率。在当前农业劳动力已出现结构性短缺的情况下,需要注重发挥技术的替代效应,加强对农机的科研投资。公务费、经营费、基建费和其他费用支出已影响到科研的资金使用,增加科研业务费用,适当减少这部分支出的比例,有助于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提高,试验与发展研究的公共投资比例过高,基础与应用研究投资不足,限制了企业对农业科研投资的参与。我国农业的公共科研投资应更多地集中于基础与应用研究,吸引企业参与试验与发展研究的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更好地发挥农业科研投资对生产率的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1998~2007年十年的上证综合指数为标的,以算术(几何)报酬率和上方获取率来作为衡量投资组合保险成本的指标,构建投资组合保险成本的衡量体系,将选择权的复制原理、买入持有策略应用于我国股市,比较各项可控制因素对投资组合保险成本的影响,分析在我国市场应用投资组合保险的成本大小。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股市进行投资组合保险,如果保险期为一年,就长期平均来说,其成本为负,说明相对于不保险的买入持有策略来说,它有超额报酬,但是当保险期变为两年以上时,投资组合保险成本转为正数。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市素有“政策市”之称.股市的“政策效应”刻画了股票市场对政策出台的敏感性和反应程度。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股市对政策的反应逐渐趋于平淡。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股市政策效应发生演变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完善中国股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无疑是近10年来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世界经济形势由此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市场收益及其波动性以及市场相关性是传染效应的基础.为改进copula现有估计方法的缺陷,本文采用TSML方法度量中美股市之间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关系.并使用Bootstrap方法更准确地衡量两者之间的传染效应.本研究表明,危机前后中美股市之间的相关性发生了改变,从而验证了传染效应的存在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简洁的博弈模型,分析企业研发投资各个策略效应,研发投资具有替代、互补和挤出三个基本效应,并以此来分析企业技术竞争和研发中择时、专利行为、溢出效应等行为特征,这在微观机制上深化了对宏观政策的认识,并由此分析国家技术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恶意造假,已成我国上市公司中的一大巨瘤,几年前披露如“原野”案、“琼民源”案、“PT郑白文”案、“银广厦”案等等;今年初,上市公司高管频频失踪,股市刮起“清污风暴”,从披露的案件来看,上市公司高管或涉嫌挪用公款、或侵吞国有资产、或诈骗、或造成公司巨额亏损等,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严重影响了中国的中小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这绝非危言耸听。近来,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可以说中小投资者对股市已失去了信心,尽管不断有利好消息出来,但中小投资者还是不断割肉跳水,据有关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