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理想主义的执着、时民间立场的坚守以及对人文精神重建的渴望,是张炜创作的典型特征.1990年代开始,张炜创作了以<九月寓言>为代表的一系列长篇小说,显示了他对知识分子精神理想和民间立场的坚持.本文试图从奔跑的意象、融入野地的理想两个方面来解读他的<九月寓言>的创作思想与特色以及张炜的精神理想和民间立场在当代文坛上的特有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炜的小说致力于描述饱含生命活力的民间世界,他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自然生态意象,对众多的动物和植物进行描写,还原真实的民间生存形态,礼赞自然、感恩大地,坚持理想、守护家园。本文关注张炜作品中所体现的具有胶东地域特色的生态民俗,对张炜小说中的动植物描写进行了梳理,以求从中解读张炜作品的精神蕴涵。  相似文献   

3.
鲁迅一直是张炜崇敬的作家,张炜在小说创作方面深受鲁迅影响。从二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文化精神气质的构造两方面入手,寻根究底张炜受鲁迅影响的深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时期"道德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张炜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保守主义"思想倾向。同时,作为具有民间情怀的知识分子叙述者,他以知识分子身份俯视民间,主动与民间接近、与民间融合、在民间寻找文学创作的资源、在民间获取文学创作的灵感。深入解读张炜的作品,对理解其精神立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奔走”意象是张炜小说《曙光与暮色》的主题意象。张炜通过反复强调,让“奔走”转化为包蕴意念的象征性意象。“奔走”意象与多元主题相关:“奔走”意象将作者强烈的入世情怀、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体现出来;作者借“奔走”意象象征了现代知识分子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奔走”意象还包蕴着存在意蕴。就生成原因而言,“奔走”意象是张炜人生状态在文本中的艺术凝结;“奔走”意象的营构与作家的流浪情结有关;“奔走”意象是张炜继承“中国现代文学形成的新传统”而创构的一个行为意象。  相似文献   

6.
《九月寓言》是张炜最为厚重的一部小说。文章从小说中“工区”与“小村”、“奔跑”与“停吧”、“地瓜”与“大地”等意象切入,阐释文本的内蕴,揭示作家选择的困境。在他面前横亘着一个巨大的矛盾:“现代文明”与“人文关怀”的二元对立。这注定了他要在“寻根”与“无根”的旅途上跋涉。  相似文献   

7.
约翰·缪尔被誉为美国自然保护的领袖,其力作<我们的国家公园>曾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我国作家张炜的散文集<我选择,我向往>蕴涵着浓郁的生态意识.文章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事方式、叙事话语、叙事视角等方面分析缪尔、张炜上述作品中以"鸟"意象为载体的生态意蕴及各自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北方》是艾青一首内涵很丰富的抒情诗,诗作通过对意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感。诗人对人民遭受的苦难的同情,对战胜苦难的精神和力量的赞美和讴歌,在诗中得到了独特的表达。文章以中国古代和现代及西方文艺界对"意象"的理解为切入角度,对作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诗作通过具象来表达抽象,从而使得作品感情的表达更加充分和具体感性;其次,作品运用了形象体系中不同的意象作为载体营造独特意境;最后,诗人运用独创的艺术形式,使得意象的表现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景物意象的写人或叙事功能、景物整体意象的表情内涵、景物描写技巧三个方面探讨了肖洛霍夫的写景对刘绍棠的影响。景物意象对表达人物心情,突出作品主题或显示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起着重要作用。刘绍棠在写景技巧上,自由接纳了各种艺术表现方式与各类写作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贺胜兰 《现代语文》2009,(11):138-139
论文涉及了诗歌中的三个重要概念:物象、意象和意境,重点阐述了意象的内涵及意象的特点:意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的获取过程便是艺术作品的产生过程作者对意象选择、创造的偏好,使作品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意象群的流变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诗歌史的变迁;意象的普遍性和传承性使得某些意象在历代诗文中反复出现,延绵不绝,形成了不言自明的象征意义。这几个方面的概括可以较全面深刻地帮助读者认识意象在生成作品意境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的意象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复的意象是张爱玲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张爱玲小说中包含隐喻、象征等深层意蕴的意象,在主题及情节上具有凝聚作品的精神意义、贯穿叙事结构的功能;充满对人物命运、情绪等的象征暗示的意象则以其本体上特异鲜明的特征,带来对特定的人物思想和人物心理一种持久的辐射和穿透功能;而大量涉及到环境景物的意象的使用,从独特的角度积蓄和保存着作品的情绪内涵和审美意味.鲜明的感观冲击力和暗淡阴郁的格调是张爱玲意象创造上的个人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自问世以来就给全世界带来了飓风般的震撼,对中国当代文坛的影响也相当巨大,在许多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中,都不难找到《百年孤独》的影子。文章以张炜的《古船》和西班牙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参照文本,从意象的角度切入,比较两部作品中主要意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求解造成这些异同的文化原因,作为中国当代小说对外来文化资源的吸收创新的一种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炜通过不同意象群落的精心营造,建构了其小说创作独特的文本形式,搭建了他理想与道德的精神大厦,形成了其"诗化小说"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张炜小说中的道家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文化对张炜的影响是潜隐然而又是深刻的,张炜对道家的价值观表现了明显的接受与认同:他突出地关注自然,要求平等地对待自然,反对以损害自然为代价发展经济;他赞美质朴自然的人性,强烈抨击那些巧言善辩、虚伪奸诈的恶人。在《古船》等作品中,他肯定了柔弱不争的处世哲学,而对财富的积聚、权利的争夺表现了本能的恐惧。道家精神在张炜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22,(1):117-122
中国意象油画吸收着中国古典哲学的美学思想,传承了中国文人画的精神,是在近代东西方文化近距离激烈碰撞之下的产物,具有超强的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代表了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方向。生命在生活中的体会构建了个体与绘画作品的精神关系,从而构成了当代中国意象油画的绘画语言内涵。中国当代意象油画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并且最终会获得诸多文化的认同与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中国当代意象油画以其特有的审美内涵和绘画技法发展了油画艺术语言以及绘画的精神取向,是油画民族化、本土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这样的任务:寻找作者张炜对于启蒙精神的认知道路,将其作品放在他自身灵魂光辉的照耀下,准确分析其作品《柏慧》,把握他在作品中展现的启蒙主体多方面的困境。笔者的答案是:张炜具有“朴素”的写作原则,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与呼吁的诉求渗透在其人格中,从而促使其在((柏慧》中展开知识分子的情感与生活描写,尖锐地提出启蒙主体面临的困境问题。张炜始终坚持着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精神,其独特的人生境界与生活态度促成了其笔下启蒙主体的选择方向与困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炜是重要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创作,众多的作品,张炜小说深刻地描写了女性的苦难,社会的苦难,文革的苦难,张炜对苦难的描写真实而生动,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张炜从社会生活中发现了人物的悲剧,发现他的作品深藏于其中的苦难。  相似文献   

18.
在李白和劳伦斯的作品里,"月亮"的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国古代的天才诗人和英国现代的文学巨匠都通过各自的"月亮"表现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精神.本文将就这一意象的不同内涵及造成这种不同的深层原因展开分析,以揭示作家主体性格与作品意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炜小说《外省书》和《古船》中塑造了有独特的生命内涵和文化内涵的老人形象。张炜小说深切地阐释和深情地关注着老人的暮年情怀及其生命精神载体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20.
鹤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禽鸟意象之一。在长期的文学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鹤,形成了其独特的意象内涵,被赋予了诸多象征和寓意。宋词中的鹤意象,按照表达内容及内在蕴涵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长寿鹤;辽东鹤、黄鹤、扬州鹤;猿鹤;传书飞鹤;赤壁鹤。宋词鹤意象反映了宋人对雅文化的追求、是宋代祝寿风俗盛行的表现、承载了宋人对神仙的向往、表达了宋人的隐逸之致、体现了宋人超然物外的人格追求。分析宋词中鹤意象的情感意蕴和文化内涵,可以更好的了解宋人的内心情感及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