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跃峰 《英语辅导》2011,(3):159-161,165
吸血鬼文化在西方几乎泛滥,电影、小说、文学作品、语言中有关吸血鬼的文化比比皆是。为什么吸血鬼文化如此深植于西方文化?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章文雨 《海外英语》2012,(11):212-213
近几年来,以小说《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等在销售排行榜上的名次一直居高不下的文学作品为代表,吸血鬼文学在全世界掀起热潮。"吸血鬼"作为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文化现象,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学根基,吸血鬼文学是西方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拟通过对各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吸血鬼形象定位演变的研究,体现其形象中人性和魔性所占比列的消涨,以便读者更好的解读"吸血鬼"这一形象的历时变化,加深读者对西方文学中吸血鬼文学的理解,进而有利于读者对西方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3.
孙梦天 《文教资料》2014,(23):30-31
吸血鬼在人类文化历史中有着悠长的历史,它同样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形象。人们对吸血鬼的构想往往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文化、社会、历史环境中的恐惧和欲望。本文主要追溯了吸血鬼文学的历史,并探讨了安妮·赖斯的《夜访吸血鬼》中的吸血鬼形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吸血鬼文学在西方文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由此,吸血鬼文学在历史主要潮流的影响下逐渐折射出部分西方价值取向的转变过程。为了探求吸血鬼文学中对西方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吸血鬼文学著作中吸血鬼形象的对比分析,得出这种形象变化所暗含的西方价值取向中对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及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态度转变,以此加深对吸血鬼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吸血鬼新探     
吸血鬼(vampire)是西方世界里著名的魔怪,之所以说是魔怪,是因为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既不是神,也不是魔更不是人。吸血鬼在电影《吸血迷情》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吸血鬼成为最诱人、最神秘、最浪漫的传说人物,因为他身上具有一切不可思议的魅力:年轻美丽、永生不死……  相似文献   

6.
西方吸血鬼和中国鬼都隶属亚文化中的鬼文化,但是却拥有不同的文学形象,传递着不同的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西方吸血鬼与中国鬼的文学形象分别进行了描述,然后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对东西方鬼的形象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为东西方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毛磊 《高中生》2009,(7):50-50
一提起吸血鬼,人们总是会不自觉地联想到“黑暗中的舞者”——蝙蝠。的确,太多的影视作品喜欢将这两者相提并论,使得许多人一看见蝙蝠就不寒而栗、退避三舍。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比较忌讳鬼神妖怪,很多人都很难理解外国的魔幻文学,连电影《指环王》首部曲被引进内地时也得打着“英国《封神榜》”的旗号来吸引观众。然而魔幻文学是西方文学中一个独特的门类,自诞生以来,一直就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关于吸血鬼的故事更是魔幻文学的主流,许多著名的作家如莎士比亚和爱伦·坡,都曾写过吸血鬼的故事,而Bram stocker在小说《德古拉》里塑造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最为成功,成为后人创作的模仿对象。《吸血鬼的客人》是Bram Stocker的一个短篇,文中的主人公很喜欢冒险,在车夫再三劝阻之下仍然独自向一个荒废了几百年的村子走去,浑然不知已经踏入了吸血鬼德古拉的领地…… (Amelia)  相似文献   

9.
<正>少女漫画和影视作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绝美的吸血鬼形象,相信大部分人对吸血鬼的印象都是高冷邪魅帅气逼人,虽然邪恶但又莫名击中少女心。不过要是说起吸血鬼的原型,恐怕少女们的粉红泡泡会被戳的一个都不剩。199×年3月28日多云我生病了卟啉症。很不幸,我得了这种病,医生说这种病很罕见,是一种遗传性的血液病,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有靠定期输血来勉强治疗。我想,我的人生算是完了。我变得孤立、不爱说话,而他们都喊我——"吸血鬼"。  相似文献   

10.
《当代学生》2011,(Z1):62-64
吸血鬼是一个从古希腊时就开始在西方流传的神魔形象,据说它们白天睡在棺材里,晚上出来活动,专咬人的脖子吸食鲜血……在罗马尼亚,有一个神秘的城堡,传说它是世界头号吸血鬼居住的地方,不过拜访过那里的人往往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你看过汤姆·克鲁斯与布拉德·皮特这两大好莱坞帅哥联合主演的电影《夜访吸血鬼》,恐怕就不难  相似文献   

11.
吸血鬼之谜     
新学期,班里来了几个新生。马得牛告诉我,他派了一个数学好的男生跟我同桌,以助我一臂之力。我一扭头,吓得咧嘴惊叫:"啊!"一张苍白的脸正对着我———现实版的吸血鬼呀!吸血鬼对我的惊悚表情颇为不快,但他一言不发,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睡觉了。我坚决反对跟"吸血鬼"同桌。可是,反对无效。"注意,这也是为你好,他可不是什么吸血鬼,他叫汪小洋。可能、可能有点外国血统。"马得牛推推他的眼镜分析道。  相似文献   

12.
兰守亭  沈玲 《华章》2007,(9):178-178
吸血鬼作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形象,历来被读者、文学家们所钟爱,该类题材在其诞生之时有着一定的文化背景.论文对西方文学中吸血鬼形象的起源、它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它文学的神秘魅力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夜访吸血鬼     
羔羔 《音乐世界》2012,(10):104-105
暗红如鲜血的双唇,苍白如月光的脸庞,吸血鬼的致命魅力让它成为最被青睐的破格造型。Easy为你揭开吸血鬼的神秘面纱,看看韩国明星们对于这魅惑的造型有着怎样的演绎?  相似文献   

14.
张萌 《八小时以外》2010,(11):34-39
2005年,斯蒂芬妮·梅尔出版了《暮光之城》第一卷,几周后即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此后几年间,每一卷的出版都标志一个新的热度。而2008年,《暮光之城1:暮色》上映,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吸血鬼"流行狂潮,将"暮光现象"推向一个新的峰值。到2009年《暮光系列2:新月》上映时,一个有趣而怪诞的现象出现了,一边是素来对美国电影市场颇具影响力的影评人恶评如潮,一边是观者如云,其狂热令美国媒体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疯狂"、"歇斯底里"的字样。2010年6月30日在北美首映的《暮光之城3:月食》更是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狂卷一亿多美元的票房,其势头恐怕只有《哈利波特》系列才能与之媲美!种种迹象表明,"新吸血鬼的时代"已经到来,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风潮可谓全球性的,从美国到欧洲,从日本到中国,吸血鬼好像一下子打破了原先的"宗教、西方传统"的壁垒,成为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的"全球通吃"的文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5.
魔法吸血鬼     
9岁的小男孩托尼随父母从喧闹的美国大都市,搬到了遥远偏僻的苏格兰乡村。对于托尼来说,这个新家可不是那么好适应的,因为每天晚上,他都会莫名其妙地梦见吸血鬼。更离谱的是,托尼很快被梦中的一切深深吸引,不顾新同学的嘲弄,通过所有能找到的书籍资料来了解吸血鬼。  相似文献   

16.
吸血鬼是恐怖电影中的常见题材。对此类题材,好莱坞没有千篇一律地处理,而是深入发掘其文化内涵,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银幕上尽可能地多方面、多层次塑造丰满的吸血鬼形象,使此类题材的电影异彩纷呈,极具观赏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孤岛上,住着两种居民:人和吸血鬼.有一年,这里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有一半的人和吸血鬼都生了狂病而变得精神错乱了.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在罗马尼亚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大地上,吸血鬼以其嗜血如命,永生不死,没有生命,没有呼吸,没有心跳也没有体温,能够思考,能够沟通,能够活动的种种特性,让我们好奇不已。我们走过爱尔兰追随着布拉姆·斯托克一起走进罗马尼亚特兰斯瓦尼亚属地的德古拉家族城堡,去了解德拉库拉伯爵。又在他和范海辛教授的对峙中,看到狼族,见识到抵御吸血鬼的大蒜和圣饼,感受到吸血鬼文化所带给我们的惊奇。  相似文献   

19.
新同桌新学期,班里来了几个新生。班长马得牛告诉我,他派了一个数学好的男生跟我同桌,以助我数学一臂之力。我一扭头,吓得咧嘴惊叫:"啊?!"一张苍白的脸正对着我:现场版的吸血鬼呀!吸血鬼对我的惊悚表情颇为不快,但他一言未发,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睡觉了。我坚决反对跟吸血鬼汪小洋同桌。可是,反对无效。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来自西方文学著作和电影的怪物中,吸血鬼也许是被人们记述最多的,最具魅力的一个了,他们大都英俊却冷酷无情,博学却毫无道德。正是他们那贵族气质和冷酷的魅力吸引了数不清的人去研究这个形象的来由和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