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5.关于书写数字有什么规定? 答:1987年1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单位公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文件指出:“为使出版物在涉及数字(如表示时间、长度、重量面积、容积和其他量值)时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体例统一,特制定本规定”。书写数字总的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况,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重排古籍、出版文学书刊等,仍依照传统体例。”  相似文献   

2.
在《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9期《应规范校名中数字的写法》一文中,有关校名写法的建议我赞同,但我认为第一段不完全正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第4.2条规定:“使用阿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对这种情形,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并不是“汉字或阿拉伯数字都可以用”。对于文件上的数字。我认为也应尽量按“国标”书写,而不是“以用汉字为好”。  相似文献   

3.
宁源声 《语文知识》2001,(11):49-50
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下简称《国家标准》),规定了出版物在涉及数字时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体例。几年过去了,报刊上数字用法混乱的现象,仍然时有所见。例如:  相似文献   

4.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1987年1月1日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以下简称<用法>),并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12月13日正式批准、发布,1996年6月1日起正式执行.本标准的宗旨在于:对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这两种数字的书写系统在使用上作比较科学、明确的分工,使中文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趋于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5.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等七个机构已制定并公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但眼下许多报刊甚至教科书中使用数字的错误仍比比皆是。下面将数字用法常见错例作一类举。一、将不能简写的年份简写。《中国校园文学》1997年第3期《韩少华谈〈温馨的风〉》:“93年以后,陆续应约给《北京晚报》、《文学报》、《北京文学》、《美文》和本刊写过作品。”同文又有“发表在《美文》96年第4期”。  相似文献   

6.
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在国家语委、原国家出版局、原国家标准局等中央七部门1987年1月1日颁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的。该《规定》的宗旨在于:对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这两种数字的书写方法在使用上作比较科学的、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7.
非古籍出版物上数字使用的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但我们还是经常看到一些错误的数字用法,归纳一下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关于数字的用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关规定近年来几经调整,目前最新确定的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使用中应以新规定为准,勿以旧规范作为标准用法。1987年1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政府部门公布试行《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1993年7月又形成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修订本·征求意见稿)。最后,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由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批准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  相似文献   

9.
(一)数字用法l、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2、日期和时刻的表示:a.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7年不能写成97年。b.日期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1993-02-18或1993 02 18或19930218。c.日的时刻表示采用GB/T7408-94的规定写法,如15时9分38.5秒写成15:09:38.5或150938.5。3、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a、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应采用阿拉伯数字。b、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拆开转行。c、对于计量和计数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含4位),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  相似文献   

10.
杨桦  卞秉利 《双语学习》2007,(7M):165-166
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是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国家出版局、原国家标准局等中央七部门1987年1月1日颁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的。其宗旨是对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这两种数字的书写系统在使用上作比较科学的、比较明确的分工,使中文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趋于统一规范。本文是在作者多年从事图书审稿、编辑加工等出版工作的基础上,对本标准进行学习、运用的总结,疏漏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1.
1.生字读音 所有生字均依据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编、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话异读字审音表》(1985年12月修订,1986年版)注音。如“往”原有“Wǎng”和“wàng”两读,现统读“wǎng”“骨”原有“gū”、“gǔ”、 “gǘ”三读,现除“骨碌”,“骨朵”读“gū”外,都读“gǔ”;“迹”、“绩”原读“jī”,现读“Jì”。 2.数字的用法 依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等单位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表示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以及记数、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的数字,均改用阿拉伯数字。如“一万三千四百多里”写成“13400多里”;“一九五九年八月十九日”写成“1959年8月19日”;“二百万年”写成“200万年”;  相似文献   

12.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三位数字一节,节间空1/4个汉字空,如:“1329.4765”应写成“1 329.476 5”。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  相似文献   

13.
一、规定的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出版物在涉及数字(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容积等量值和数字代码)时使用汉字用阿拉伯数字的体例。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新闻报刊、普及性读物和专业性社会人文科学出版物。  相似文献   

14.
在审改文章的过程中,我常发现一些作者对文中数字的用法不是十分明确,造成了行文中数字用法的不规范。1987年颁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对阿拉伯数字和与数字有关的汉字的用法进行了规范。下面略结合文章审改的实际试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王宇 《巢湖学院学报》2001,3(4):107-108
社科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数字用法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其原因1、传统数字用法体例的影响;2、新旧规范之间不一致;3、编辑编校的失误.为提高数字用法的规范化,应采取以下对策1、进一步增强数字规范化意识;2、阅读和正确使用国家现行的标准原文;3、强化编辑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4、建议强化对<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实施管理与培训.  相似文献   

16.
《标点符号用法》国标规定句号形式为“。”,在科技文献中还可以使用“.”,在以阿拉伯数字、计量单位、公式、百分号、物理量符号、化学符号作为一句话结尾及文后参考文献各项目间隔均宜使用下圆点。  相似文献   

17.
王宇 《巢湖师专学报》2001,3(4):107-108,112
社科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数字用法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其原因:1.传统数字用法体例的影响;2.新旧规范之间不一致,3.编辑编校的失误。为提高数字用法的规范化,应采取以下对策:1.进一步增强数字规范化意识。2.阅读和正确使用国家现行的标准原文;3.强化编辑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4.建议强化对《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实施管理与培训。  相似文献   

18.
1)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2)日期和时刻的表示。 a.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用阿位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7年不能写成97年。 b.日期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 1993—02—18或 1993 02 18或 19930218。 c.日的时刻表示采用 GB/T 7408—94的规定写法,如15时9分38.5秒写成 15:09:38.5或150938.5。 3)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 a.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应采用阿拉伯数字。 b.多位的阿位伯数字不能拆开转…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各有优缺点.阿拉伯数字简短、形象清晰,在行文中能突出数据、表达精确,但数字较长时需移行,书写、编校不慎较之汉字数字更容易出错,有时在表达上有歧义.汉字数字有较强烈的修辞色彩,但书写不简洁,阅读不直观.社科类出版物应在<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数字体例,做到准确、得体、和谐.  相似文献   

20.
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已发布近十年了,但实际运用中仍存较多问题。文章从年份数字用法入手,列举权威报刊中的大量实例,进行了比较、归纳,既指出了运用中的不一致问题,又提出了规范运用及修订《规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