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透视法”的应用在西方绘画中是与他们的“幻觉主义”的“写实”画法息息相关,这种“幻觉主义”的艺术形式又是直接服役于“叙事”性绘画的美学需要。而中国绘画传统自始至终一直停留在所谓“远景短缩”的阶段,始终也没有表现过西方绘画中所能表现的“焦点透视”的关系,其根本原因是一种追求艺术表现力的美学上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绘画强调主体精神表现,这一点和中国写意性绘画“直抒胸意”的艺术追求有着惊人一致性,两者都追求主体精神的自我表现,但表面相同却不能掩盖其中实质差异。中国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而西方绘画则强调能动的控制、奴役自然以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否定和变化的过程,如果从其本质和对“艺术真实”的追求来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这3种绘画样式各有其特点,而且古典主义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理解,可现代主义虽历经百年且与后现代主义并存,但能理解它的还只是一部分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揭开现代主义绘画那浓雾般的面纱观其本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对传统艺术的否定和对“艺术真实”的独特追求,是现代主义绘画各流派之间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淮扬“泥泥狗”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典型、罕见的艺术瑰宝。在某种程度上,它影响着现代绘画创作的思维方式、艺术作品样式和风格特征。“泥泥狗”是一种具有原始艺术特征的浪漫之作与现实之作的结合体.本文就淮扬“泥泥狗”的表现形式及其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绘画是历史文明的积淀,源远流长,是人类东方文明的形象浓缩,是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的表现,它促进着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文明历史的延续,是民族艺术的长青树。中国绘画艺术渊源深远,它以自己特别的艺术形式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具有自己深邃的艺术内涵。与西方绘画对比,西洋画是科学的,中国画是哲学的、文学的;西洋画多追求外观的感觉和刺激,中国绘画多偏重于内在精神修养,西洋画多追求表象上的视觉真实,而中国画尤注重内在的精神气韵、意境格趣。所以中西方绘画所追求的东西不同、表现的美学思想也不一样。中国画不论从社会功能、创作…  相似文献   

6.
吴冠中,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绘画中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在当代艺术界可谓是独树一帜,驰名海内外。他坚持不懈地奔走在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的道路上,在绘画中坚韧不拔地践行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他用独有中国特点的笔墨构成方式来阐释西方的形式美理论,从而创造出了既有东方美学风格又有国际艺术特点的现代水墨画,为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取比较的方法,以加拿大当代著名画家伽尼昂的画作为个案,分析论述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画风的优劣得失。文章认为,绘画艺术是以形象、色彩为“能指”的,是一种“能指艺术”,它不可能通过对“形象”的破坏来获得发展的生机。  相似文献   

8.
一、西方素描观念的嬗变1.古典主义绘画理念古典主义绘画是在欧洲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古希腊时期“艺术摹仿自然”的理念,通过摹仿自然去创造“现实中可能有的”和“应该有的形象”。艺术摹仿论的创始者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摹仿本能,这是因为人的天生就有摹仿的本能,其二是人在摹仿中能体验快乐感。但艺术不仅摹仿了自然事物的形象,而且艺术作品还比现实世界更为真实,它摹仿的是现实世界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照事…  相似文献   

9.
在绘画艺术中,当我们没有按事物的本来面目画的那个原型逐步消失之际,它将被同一类型的另外一种型态替代,即变更自然原型,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变形.对绘画艺术中的变形,古今中外的艺术家所持态度不外乎两种:自然主义者是以自然原型为根据进行强化--典型化;另一些画家则试图创造“上帝”没有创造的新“型”,用以表达主观赋于的意义,强调全新。这可以从东西方绘画艺术中的变形看出.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辅导》2012,(9):F0003-F0003
保罗·塞尚(1839--1906),法国著名后期印象派画家,被认为是现代西方绘画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其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追求表现形式的创新,色彩和造型、节奏和空间均订新的探索。塞尚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其独特的主观色彩大大区别于强调客观色彩感觉的大部分画家。  相似文献   

11.
自架上绘画诞生之日起,就以能完美描摹客观世界作为其终极目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也雄霸西方两千年。现代主义架上绘画时期,因架上绘画自身发展需要、摄影术发明的影响、现代主义思潮三大因素共同作用,架上绘画放弃对自然的客观描摹,变具象为抽象,变模仿为表现,转而追求对作者心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从古典主义到抽象主义,从大卫特到毕加索,都表现出现代绘画理念对传统绘画观念的挑战,现代主义绘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的批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芥子园画谱》的美学之维从其美学思想,美学特征,美育影响三个层面展开。画谱从南北分宗、师承与开拓、胆识之变、因文传画四个维度对绘画史的流变进行了梳理,突出画史因文传画的特点,坚持从有法到无法的美学原则,从"抓古人痒处"与"抓自己痒处"的同一来说明复古与求变的同一。全书体现了意象程式化积淀的美学特征,开拓了中国古代绘画美育的第四种形态:以去贵族性为特征的自学形态,并影响了日本江户画坛和日本绘画美育。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艺术的发展与人们视觉方式的改变,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审美需求下,写实技法作为西方绘画创作的一种表现语言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演变。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西方绘画经历了诸多流派的交替更迭,探索并实践了诸多绘画语言与表现技巧,创造出无数的写实形象,但都因各个时期审美追求与表达观念的不同而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人物画艺术的发展,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而发展。从历史发展和时代变革的角度,探索人物画艺术发展、创新的若干问题,进而总结出,坚持民族自身的审美精神,关爱生活,注重自我,吸收借鉴西画艺术语言,丰富发展我国人物画艺术。  相似文献   

16.
唯美与幻象在当代工笔画领域中是两种主要而又不同的创作观念和表现形态。唯美是人们审美需求的产物,是工笔画固有的审美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而不断丰富和充实,在审美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位置。在当代工笔画领域中,唯美形态自觉融入当代审美特征,形成多种多样的当代唯美工笔画风。以幻象因素作为工笔画主要表现形态观念,反应了大批当代年轻画家的创作思想和审美特征,为当代工笔画的演变和发展又多了一种可能。分析唯美与幻象两种因素在工笔画中的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是对工笔画的当代性进行最好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绘画是一门独特的人文学科,它的发展有一整套完善的美学理念,这种美学理念影响并指导着中西传统绘画的发展与创新.而中西传统绘画美学由于中西方在思想源流、文化内涵、技巧方法上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美学客观的比较分析,对加强绘画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西方绘画美学比较体系的建构也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中西方民族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8.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根本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具有非常典型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谢赫的《古画品录》具体讨论了"气韵生动"这一美学概念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史的关系,认为"气韵生动"所揭示的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它既适用于人物画,同时也适用于山水画;既可以用来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也可以用来指创作主体的精神品格。因此,"气韵生动"说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是在继承传统中国山水画审美取向的基础上,并对外来文化的吸取与包容,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艺术家通过大胆探索创新,拓展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领域,极大丰富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语言.从中我们会清楚地看到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观是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的,它反应着特定时代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0.
"趣"是中国绘画理论批评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中国画论视野中的画"趣"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为一个绘画审美批评概念,它在魏晋南北朝被引入画学批评中;唐宋时期,它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逐渐升格为一个绘画审美批评范畴;明清时期,论家对"趣"作为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来源、生成等予以了进一步的深化论述,"尚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体现为一种时代艺术精神和一股艺术审美思潮相别于前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