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邓小平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历史贡献有三:一是坚持按“日本式”实现中美建交;二是不承担必须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义务;三是从战略高度处理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从而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柏林危机之前,美国支持联邦德国在统一问题上的立场。随着危机的爆发,美英法三国在西柏林的权利受到严重威胁,这客观上要求美国在坚持对德国统一的承诺和维护西柏林利益之间作出选择。为维护西方在西柏林的利益,美国调整了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是第二次柏林危机促成了美国对德国统一立场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东亚地区的合作前景不仅取决于该地区国家之间的态度,而且依赖于区域外国家美国的立场.美国的东亚目标是通过双边联盟谋求主宰该地区事务,而其当前的经济形势及两场海外战争将成为奥巴马政府政策的决定因素.可以认为,东亚地区合作前景将取决于区域内国家的努力与美国角色合力作用的结果.虽然朝鲜核问题引起的美朝关系紧张成为东亚合作的严重障碍,但很大程度上真正原因主要在于美国及其盟友与中俄竞争的大国立场.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价共产国际和苏联在西安事变中的立场和作用,是国内外史学家、包括一部分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直讨论的问题。苏联一些史学家坚持认为,在西安事变中,唯一正确的是共产国际和苏联的立场,是他们“倡议”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帮助”我党纠正了“错误路线”,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和平解决事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等等。为了印证上述结论,苏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后,英国从现实利益出发,把柏林问题的解决看作是利益博弈的过程,主张用和谈乃至妥协的方式加以解决。在应对未来的苏联向东德移交柏林通道管理权问题上,英国认为,应该先与东德进行积极交涉,如果受阻再实施"空运",或是以承认东德政府的方式来换取危机的和平解决,坚决反对美国军方"有限使用武力"的方案。这种主张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危机的立场,为后来英国危机政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英国成为盟国内部意见分歧的主要力量,对盟国政策和盟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1999年6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地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这个丧心病狂的罪恶行径震惊了世界,引起普遍强烈的谴责和愤慨。应该看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实施这一暴行绝非偶然。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世界和平和正义力量的增长及世界多极化呼声的高涨。使一贯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美国深为不安,中国坚持通过政治途径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侵略南联盟的正义立场,更为侵略者所不容。此次的侵略行径,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霸权主义的一个极端表现。北约是东西方冷战的产物。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7.
"普韦布洛"号危机是美朝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1968年1月23日,朝鲜俘获了美国情报收集船"普韦布洛"号。美国最初试图以外交施压辅以武力威胁的方式索要"普韦布洛"号及其船员,而后决定接受朝鲜的建议,通过秘密谈判解决危机。谈判中,约翰逊政府先后采取了"先放人、后调查"、"有条件致歉"和"另签"策略,朝鲜则坚持要求美国"无条件致歉"。最后,美国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朝鲜接受了新的"有条件致歉"方案。问题之所以能够在这个特殊时刻、以这种特殊方式获得解决,根本原因在于希望和平解决危机的朝鲜意识到新的"有条件致歉"方案是约翰逊政府让步的极限,因此接受了美国的提议。  相似文献   

8.
教育立场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教育立场与教育知识属性的关系密不可分。纵观人类历史,教育立场经历了古代的政治教育立场、现代的经济教育立场。从政治立场出发看待教育问题,致使当时教育知识属性具有一切为政治服务的政治理性主义倾向;从经济立场出发看待教育问题,致使现代教育知识属性具有经济理性主义的倾向:盲目崇拜科学,工具理性主义至上,人类生存危机。人类要想改变这种危机的教育状况,就应立足于“人类”的立场。教育知识属性应是整合的理性主义,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生态和谐性、动态开放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要说这次美国大选也真够热闹的。11月7日,当全世界的媒体都以为小布什获胜的时候,德国、俄罗斯、法国和荷兰等国都给小布什发了贺电,连竞选对手戈尔也给布什打了祝贺的电话。可刚过一个多小时,又传出消息,由于小布什和戈尔得票率在佛罗里达州十分接近,按佛罗里达州的法律必须重新统计选票。可以说,这次大选对美国媒体、选民和世界都开了个不小的玩笑。这也难怪,这次大选是40年来结果最难预料的一次。因为两人实力相当。首先两人在政策主张上都持中间立场,戈尔属民主党中间派,布什属共和党温和保守派,都是中间派,互相又都吸取了…  相似文献   

10.
1968年发生在美朝之间的"普韦布洛号"事件在东北亚地区制造了紧张局面,苏联对该事件采取了看似矛盾的政策,实则不然。美国最初认为,苏联与"普韦布洛号"事件密切相关,但在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很快改变了对苏联的这种看法。危机的和平解决取决于美苏双方存在着共同的政策底线。  相似文献   

11.
The Bush administration's public discourse after September 11 weaves a new story embedded in the national myth of the Old West. Seen in its historical context of a frontier political mentality reaching back to the early 19th century, and in its broader communication context as the rhetorical narration of a defining cultural myth, the tactical narration of the frontier justice story gains its fullest gravity. Bush and Cheney's proliferation of this rhetorical vision is not merely a quantitative increase in frontier references from past presidencies. Instead, this essay argues that an appreciably different character of narration is underway, one that tactically deploys and directs frontier mythology as a fantasy theme at discrete audiences: to cope with a national crisis, reassure a partisan political base, and discipline international allies for a controversial war.  相似文献   

12.
危机处理能力已成为公共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提升行政领导危机处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危机处理能力与公共治理能力的关系,论述了对提高行政领导的反应、决策、协调、沟通等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并就如何提升行政领导的危机处理能力提出了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小布什第二任期,美国对伊朗的政策依然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布什政府将继续推行其“新中东战略”,以伊朗“核问题”为突破口,对伊朗进行打压,试图和平演变或颠覆伊朗现政权,把它纳入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以哈梅内伊为首的伊朗保守派坚决捍卫伊朗的“神权政治”,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美伊关系很可能将在演变与反演变、颠覆与反颠覆中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irculation of the term “confidence” as a prominent signifier for neoliberal logics, taking George W. Bush’s response to the economic crisis in Fall 2008 as a case study. It traces the public circulation of confidence in previous presidential administrations and notes that much like previous administrations, Bush’s response to the crisis was rooted in confidence. Bush identified a loss of confidence as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the economic crisis, and his focus on the need to restore lost confidence allowed him to violate his traditionally conservative principles in order to save the free market. Additionally, Bush’s reliance on the term in the context of the economic crisis articulated the nation-state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through neoliberalism as a prevailing economic logic.  相似文献   

15.
北宋时期,夔州路存在多种族源不一的少数民族.本着安静为上的宗旨,北宋政府对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实行宽松的政治统治,贯彻羁縻政策,军事上建立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夔州路义军,经济上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贡赐贸易和边境互市贸易.民族地区由此得到发展,先进的文化理念逐渐传入,新的州县也逐渐设立,这为夔州路在南宋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打破了共和党连续6年同时控制立法和行政的局面,使民主党在野12年后终于赢得国会多数席位.两党分别控制政府和国会的局面必将对美国外交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能否在布什剩余任期内扭转美国外交方向,值得人们关注.尽管宪法规定国会与行政都有外交权力,但是国会由民主党控制的事实,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外交政策内容,无论民主党对现行外交政策有多大不满,结果恐怕是变的少,不变的多.事实上,无论是民主党控制的国会还是布什政府,目前在外交上的选择余地都不大,美国外交很可能还得按照当前的趋势继续走下去,至少在布什政府任内难以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7.
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就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本文就高校在这一国策之下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强调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国防忧患意识和国防战争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对朝政策在"变"的外衣里具有"不变"的内核。"不变"的内核源自于美朝两国的意识形态差异、决策者的思想认识、对朝鲜的认知以及民情舆论,表现为对朝鲜持强硬立场且不受党派影响。认知心理学认为,观感一旦形成,短时间内难有实质性改变,美国的对朝政策典型反映了这种状况。此外,受到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影响,美国往往需要与其他国家相互协调彼此的对朝政策,因此又不得不朝温和方向进行调整。克林顿和小布什各自的对朝政策都经历了从对抗到谈判的转变的过程,但基本立场并没有发生变化。奥巴马的上台虽然为美国对外政策带来了新气象,但在朝鲜政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美国新总统的对朝政策仍将在对抗的"不变"与谈判的"变"之间摇摆。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小布什上台以后,美国的对外和对华政策都做了一些调整,这种调整总体而言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不利。但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一个正在逐渐形成的政策,尚未定型,因此掌握中美关系发展的几个特性,对于我们客观地分析中美关系,把握现实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冷战的一次极限,双方处于世界热核战争的边缘,危机一触即发。然而,凭借着双方领导人的冷静与克制,这次危机得以和平的解决。整个危机是一个冲突、克制与妥协的过程,这是古巴导弹危机的一个显著特点。最后,苏联撤走了在古巴的导弹和伊尔—28轰炸机,美国也有条件的保证不入侵古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