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毕飞宇被誉为"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1]1。他作品中的女性角色都相当精彩,若女性不是作品中的主人公,那配角也一定有出色的女性,也有相当精彩的刻画与深意。女性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社会中女性本就是客观存在的一样,小说也一样。回首过往,女性在社会中始终是属于底层的,现实的污秽在她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有的为了获得权力,有的为了争取爱情与梦想,有的为了得到欲望的满足,她们出卖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的《废都》随着九十年代"身体热"研究热潮出现,其思想内涵也得到了更深刻的挖掘,女性这一性别主体或被物化、或被象征化、或被异化和边缘化、或被身体化和欲望化。她们的存在没有主体意识,只是作为肉欲的载体—身体,来演绎和诠释着身体叙事的策略。从身体叙事的角度来研究这部作品,一方面可以突出女性的边缘化和异化的生存状态,并给现代女性以反思;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作家的人性关怀和对病态社会心理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丁玲与萧红同是中国现代文坛著名的女性文学代表作家,她们都以女性作家细腻的笔墨来写她们笔下的女性,在体验人生、寻问人生中都发出了孤寂的心声,但丁玲是以女性在叛逆中寻求生命的火花作为她创作的主旋律;萧红则是以女性在孤寂苦难中呼喊人生成为她创作的主旋律。其原因在于:作家的生活环境、经历和思想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往涉及到的女性成长小说,尽管作品主人公的身份是女性,但她们的立场、视角都是典型的男性化的立场和男性视角,她们的价值体系完全受到男性价值体系的支撑。近年来,随着女作家性别视角的建立,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明显的偏移。她们比较多地站在女性立场上,从女性独有的性别特质、性别身份、性别感受关注女性成长。用感性的、个性的,或许也有被称为是非理性、非本质的生活碎片,揭开了一个被掩盖许久的生活层面。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的《废都》是一个从男性中心主义视角表述的故事。小说主要围绕作家庄之蝶的生活展开.描写了庄之蝶与几位女性在爱欲中的沉浮与挣扎,在整部小说中作者以一种男权话语对女性进行想像和叙述,小说中出现的女性已被男权意识所异化。她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实质上只是一群生活在男权规范下的木偶,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来考察这部作品,解构小说中虚假的女性形象。观照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的女性作家,始终处于男权中心文化的控制下,正统儒家的礼法教条限制了她们的生活范围、束缚了她们的情感表达,使其文学创作不可避免沾染所谓的脂粉气,题材狭窄,意旨不高。同时,儒家正统文学批评中的以作家群体的气质批评个体作家创作风格的心理习惯,一方面使部分优秀女性作家受到忽视与遗忘,另一方面也影响她们在创作中呈现拟男心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以女性眼光观照历史,书写为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女性生存历史,重新塑造被男性历史话语贬抑的古代女性形象。在她们笔下,历史呈现出别样的内涵。但是,视野的偏狭和感知的局限也给她们的写作带来了缺憾。  相似文献   

8.
贾军芹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52-54,122
二战后,日本文学界出现了大批女性作家.她们创作出大量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这在历来为男性所主导的文坛掀起了巨浪.作品中女主人公从对命运的悲从到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及后来自立于社会的生命过程,也是日本几代女性在经济上、精神上、乃至性方面的解放历程.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中国有了真正的女性写作。九十年代的多数女作家开始在女性的天地里建构着女性学谱系。她们的建构最终导致了男性在她们作品中的严重缺席——被拒绝或被抛弃。在对男性世界抛弃的同时,女性作家也一直在寻找和建立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世界,在不断对父权神话进行解构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寻找母亲,企图构建一个温情的女性联盟。事实上,要使人类在未来世纪创造出更美丽的家园,只有抛弃任何不合理的一方压倒另一方的观念,男女两性携手共进才是最好的选择——不是男性联盟.也不是女性联盟,而是男女两性联盟。  相似文献   

10.
文化观的碰撞历史是妇女的血泪,现实是妇女的迷惘。而知识女性,因为产生了觉醒意识,更感受到现实的残酷。她们试图于荆棘丛中探出妇女解放的路来。为此她们忧虑,她们恐惧,她们产生种种理想的幻觉,这就是她们的“精神黑洞”(任菀《寻找“自己的天空”》)。妇女们的优秀群体知识女性的先锋─—当代女性作家试图剖析并打开“精神黑洞”。女性作家们在经过“鞭挞男性”、“蔑视男性”、“关怀男性”再到“寻找社会病根”的探寻历程后,把目光放到了女性自身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上。传统文化把女性定位在从属于婚姻契约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西蒙德.波伏娃透过人类文明的表象发现文明的男权性质。认为女性缺失、男性书写的文明从道德、伦理、文化、心理、宗教等各个方面对女性进行强塑.使女性在生理、心理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失落了主体的地位。同时.由于被拘囿于家庭.她们失去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机会.失去了把握世界和创造自我的实践能力.至此.女人成了次于男人的人.成了第二性。  相似文献   

12.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西蒙德.波伏娃透过人类文明的表象发现文明的男权性质。认为女性缺失、男性书写的文明从道德、伦理、文化、心理、宗教等各个方面对女性进行强塑.使女性在生理、心理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失落了主体的地位。同时.由于被拘囿于家庭.她们失去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机会.失去了把握世界和创造自我的实践能力.至此.女人成了次于男人的人.成了第二性。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与王安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独特的女性作家,她们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表现了许多独立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着柔弱的外表,但是却有一颗坚强的心,读者可以读出她们身上彰显的生存意识。她们的生存意识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在面对自己坎坷人生的奋力反抗。但由于两位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和个人创作价值观的不同,所以她们笔下女性体现的生存意识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三国》以写政治、军事斗争为主,重在描写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但也写了不少女性人物.本文拟从价值学角度探索其中的女性问题,发现《三国》的女性价值具有明显被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生命价值的权力化,婚姻价值的政治化和人格价值的男性化.且她们的被异化显然与她们所处的群雄争霸的封建乱世密切相关,她们实际上成了男性统治者权力角逐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展示了冰心、丁玲、萧红各自以自己的创作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开拓者与奠基者的轨迹。她们在现代文学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从此结束了以往文学史中以男性作家为主体,女性作家处于陪衬地位的局面,出现了现代男女作家共同为中国新文学谱写文学史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畸变:另类的女性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文学中,无论是男性作家还是女性作家,都用丑化的叙述模式,书写了一群心理危机、人格缺失、行为变异的畸变女性形象,他们把这类女性置于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矛盾和复杂关系之中,以性的压抑作为焦点,探究她们畸变的生成过程。情的“失时”导致了心理的畸变,也伴随着怨恨的产生,她们既因袭着传统的怨妇心理,又有着暴戾、乖张的行为方式,她们既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又是父权社会的反抗者,还是父权社会的共谋者,在性格和命运上显示着双重悲剧。她们用变态的模式对传统女性进行报复式的解构,显示着深刻的批判性而缺乏重构性。  相似文献   

17.
商晚筠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在商晚筠的小说创作中,作家总是喜欢利用女性角色的视角去展开叙事。商晚筠善于刻画女性的命运,了解女性的艰难,细腻地勾勒出她们的心理转变。她的女性书写策略具有相当的独特性,已被众多评者/读者认同。  相似文献   

18.
人物的言词和思想(也即人物话语)是小说家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曼斯菲尔德和凌叔华是两位处于相近历史时期的现代女性作家。前者被称为英国的"契诃夫";后者被称为"中国的曼斯菲尔德",受契诃夫的影响也颇深。她们都把人物话语作为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致力于反映人物"心灵的真实"。本文选取她们有代表性的作品比较运用人物话语塑造人物的方法,以期从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和中国文学的角度共同理解她们含蓄细腻的心理写实和清逸淡雅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和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是生存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里的边缘作家,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文学一样被烙上了"他者"的标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特别是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我们可以看到谭恩美作品《百感神秘》和托妮.莫里森作品《所罗门之歌》里女性人物的具有浓厚的属下气质。但是"属下"女性们用她们的方式在"说话",同时她们的属下气质不会因为"说话"而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20.
龚琳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4):58-59,63
简·奥斯汀和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文学史上两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们在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在女性文学创作上开辟了新的天地.本文结合她们的人生经历,分析了在其主要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和意象,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挖掘两代英国女性作家创作的内在驱动力,探求女性文学创作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