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对象,基于动态能力视角,分析了生产性服务外包、产品模块化、动态能力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 创新型生产性服务外包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产品模块化在其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动态能力对其具有负向调节的作用;在产品模块化的中介作用下,动态能力与创新型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交互作用却能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林略  杨俊萍  但斌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74-75,71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发展的重点,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专业化集聚的发展策略,并结合具体实例对面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的主要类型进行了集聚化发展分析。  相似文献   

3.
现代制造服务的内涵及其运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服务企业面向制造企业的服务和制造企业面向客户的服务两方面,对现代制造服务的内涵和主要类型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现代制造服务的三种典型运营模式:服务外包、制造商与服务商合作服务以及制造商自营服务,并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最后提出了官产学研联合推进我国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PSS与EPSS管理是制造企业面向云制造的价值管理分析,研究制造企业价值导向的云制造ERP。其中,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PSS管理对ERP影响的分析,阐明面向PSS的ERP子系统这一制造服务化导向ERP基石的内涵;基于有机集成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系统与EPSS内外共生及其集成研究可解决企业价值管理难题的分析,阐明面向EPSS管理的ERP系统为制造企业价值导向的云制造ERP方案。  相似文献   

5.
产品服务系统的分类及演化——陕鼓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在现代制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集成为综合系统(产品服务系统,PSS)为顾客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文章从服务化程度和交易过程中客户所有权多少的角度将产品服务系统分为三类:面向产品的PSS、面向应用的PSS和面向效用的PSS,并分别分析了三类产品服务系统的特点,阐述了不同产品服务系统类别之间的转化过程.最后通过陕鼓的案例研究佐证了产品服务系统在企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龙跃 《软科学》2011,(10):141-144
基于专业化分工论、价值网论视角,从制造企业内的服务价值演化、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的融合演化、企业顾客供求关系演化等方面综述了制造服务价值演化过程的研究成果,探寻现有研究的普遍规律,并分析了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即制造服务跨界演化成为服务演化的重要发展趋势,需要不断探索资源社会化配置与专业化服务分工形成的服务演化模式,逐步完善制造服务的概念、特性并提出相关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它包括面向服务的制造和面向制造的服务,是基于制造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在系统阐述服务型制造起源及特征的基础上,从价值来源与增值、需求满足方式、供应链、生产计划方法等方面辨析其与传统制造的差异。相对于传统制造,制造和服务过程中的顾客参与和体验以及网络化协作提供产品服务系统是服务型制造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应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蒋楠  赵嵩正  吴楠 《科研管理》2016,37(6):57-64
引入知识共创变量,对服务型制造企业服务提供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服务提供对服务创新绩效的主效应以及知识共创在其中的中介效应,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来自300家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有效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面向客户的服务提供和面向产品的服务提供对服务创新绩效有明显促进作用;(2)服务提供对知识共创有正向影响;(3)知识共创对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知识共创在服务提供和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企业在集群网络中的嵌入关系可分为关系嵌入、位置嵌入和结构嵌入三个维度。基于此论断,详细剖析了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群网络结构,提出并分析了集群网络结构的差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依赖于制造业务的服务已逐渐成为决定制造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从与制造业务相关的视角界定了服务衍生的概念,给出了服务衍生的特征及其过程,根据所衍生的服务与产品之间捆绑的紧密程度,提出了依托型和组合型两种类型的服务衍生方式。借助种群相互作用的辨识模型,理论上剖析了两种类型服务衍生方式的存在性;以陕鼓面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过程为研究对象,实践上讨论了两种类型服务衍生方式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面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过程中,存在依托型和组合型两种服务衍生方式,依托型服务衍生能充分顾及客户面向使用的产品服务系统,而组合型服务衍生更能体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洁  张旭梅  但斌 《软科学》2010,24(2):75-78
以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关联为切入点,提出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基于共生性的融合模式、基于内生性的融合模式、基于互补性的融合模式,分析了三种融合模式的典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需要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安全生产服务市场化的微观机理,以专业化分工理论为基础构建内生专业化水平的企业职能分工模型。研究表明,在企业生产职能和安全生产服务职能实现专业化分工的模式下,即将安全生产服务职能外化至市场,企业只专注于生产职能,生产效能和安全生产服务效能均有提高;安全生产服务的市场化专业供给模式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安全生产服务由中介组织进行市场化供给是与企业的长期发展、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型及政府职能的弱化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服务营销的服务传递运行机理,首先分析了制造企业生产环节中的服务要素,对服务业服务传递与制造业运营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找到了二者结合的切入点,然后构建了制造业服务传递模式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服务传递与制造业的结合可以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率,提高规模经济,促进企业发展.制造业服务传递模式可以看作是强调服务要素的运营管理,此模式存在一个服务传递的关键点——内部服务,通过协调企业与内外部顾客之间的关系,可使企业内部价值、内外部顾客价值和谐统一,持续增长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14.
姜铸  李宁 《科研管理》2015,36(5):29-37
以制造业服务化为中介变量,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结合西安地区制造企业的181份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服务创新与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服务创新对制造业服务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在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服务型制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世界多个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后,认为我国尚未达到制造业发展的拐点,制造业仍是目前产业发展的重点,应该加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只有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8个行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只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Granger原因。发展制造与服务相互融合的服务型制造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迫切要求,并对实现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重新定义了服务型制造,并建立了服务型制造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智能制造单元联合的动态服务联盟,是智慧制造云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网络化协同集成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企业构建复杂制造业务流程、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主要服务模式。对智慧制造系统架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业务过程导向的网络化动态联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联盟结构类型。为了构建高效的动态联盟,从时空角度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组合框架,强调了任务分解、服务发现与匹配、服务组合与优选、自适应调整4个阶段应关注问题。并从基于协同能力的服务选择方法、制造服务双边匹配决策方法和基于情景感知的服务自适应决策方法三个方面,给出了解决相关科学问题的思路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与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成化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成化发展的战略对策.并提出了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成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赵益维  罗建强  冯庆华 《科研管理》2020,41(10):164-173
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服务创新的重要性,但服务创新的动力机制依然模糊。梳理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相关理论,解构制造企业服务创新三种驱动力---外界触发、企业创新意识和内部创新,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驱动力以及不同驱动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界触发、企业创新意识和内部创新基础三者均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并且外界触发和企业内部创新基础还通过创新意识这一中介变量对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起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环境下生产性服务业集成创新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在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起着积极作用,其自身也存在着大量根本性或渐进性的创新.从创新动力出发,研究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模式的一些基本特征,并构建了一个基于动力机制的生产性服务业集成创新框架模型,提出了专业服务型、客户导向型、团队战略型和虚拟经济区等四种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以服务商的服务创新努力投入水平最大化为目标,设计考虑制造企业参与的特殊合作服务创新契约并分析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创新最优契约的存在以制造企业服务创新预算足够大为前提,且最优契约条款随着预算增大而增加,服务商保留收益增大倒逼制造企业增大服务创新预算;制造企业参与投入对服务商的服务创新最优努力投入水平产生正向影响,服务创新固定支付对最优服务创新条款产生负向影响;服务商的最优服务创新努力投入水平与服务创新的价值系数及其分享服务创新产出份额正相关,与其投入成本系数及制造企业参与努力成本系数均负相关,与外生随机变量对服务创新产出的影响系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