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蒙元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甘肃青海地区藏族的统治。本文从蒙元早期与甘青藏族的关系及凉州会谈说起,分析了蒙元在甘青藏区的统治及蒙元与甘青藏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
设立甘青川藏族经济开发区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藏区的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从甘青川藏区发展对整个藏区发展的影响来看,藏区的开发应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藏族经济核心地区,建立内地与藏区经济有效交流传承的平台。具体而言,应对区位与资源条件优越、藏汉交流便捷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合作市优先开发,通过实施合适藏民族地区特点的优惠政策,使合作市尽快成长为甘青川藏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它御接内地、辐射藏区的特殊地缘化优势,带动甘青川藏区的发展,为省际边缘民族地区的开发和整个藏区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清至民国时期,甘青藏区市场发展呈现出多样性与独特性相交织的现象。由于生产诸因素积淀,至清末民初,甘青藏区市场已初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体系。这种独特民族市场体系的形成,不仅丰富与便利了藏区内部的生产生活需求,加强了藏蒙与汉回民族的经济交往,还对藏区内部的社会整合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今年是西藏和四省(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藏区教育协作30周年。为了全面总结交流课程改革及藏文教材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西藏和四省藏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民族文字教材编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9月2日至5日,在甘肃省甘南州召开了西藏和四省藏区基础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5.
甘南藏区是以藏、回、汉为主导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回族作为甘南藏区的第二大民族,在甘南藏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史上回族的先祖最早于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今甘肃乃至西北的大地上,而甘南藏区回族的出现则已经是蒙元时期的事情,并且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兴盛起来。纵观整个历史过程,可以说回族在甘南藏区的产生与发展充满了辛酸与曲折。  相似文献   

6.
马学伶 《教书育人》2010,(8):104-105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甘肃省唯一一所民族师范高等院校,也是甘肃藏区第一所培养中高级民族师资力量的大学。如何根据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特定的区域和民族以及特定的学科教育和语言环境,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既切合藏族学生自身特点,又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科学有效的藏、汉、英三语教学模式是实现藏区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天祝藏区位于甘肃中部地区,属安多藏区。近年来随着经济交通的发展,网络信息发达等各因素,使这一地区藏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发生很大变化,其中突出的表现是汉语普及速度非常之快。当地藏族对藏语的使用率明显下降,藏族对藏语的书写和表达能力退化,藏语在交际交流中功能减弱。如何在保持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进行传承与保护,通过实地调查和初步的研究,以期找到良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甘青藏区,是藏族和中原、北方草原地区交往的交通要道,历代中央王朝对该区治理十分重视。明朝,为防止蒙藏联合,在甘青藏区建立了军事卫所并实行土流参治的行政设置。这一政策,不仅加强了中央对甘青藏区的控制,亦促进了甘青藏区的发展及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9.
藏区中小学藏语文教学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藏语文教学面临着新时期发展需要加大改革的步伐。为促进西藏文化的发展,也为藏语文走向世界,战斗在藏语文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师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藏区中小学藏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如何进行中小学藏语文教学改革,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一些独到的建议和措施,为中小学藏语文教学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蒙藏委员会对西藏的治理,给中央人民政府在藏区的施政留下了许多经验和启示。在机构沿革、纠正民族偏见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学习,在藏事上的一些失误留给我们一些启示。这些对新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的施政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清朝实行了“蒙藏分治”政策,进而实现了对青海的完全统治。随着青海蒙古族的日益衰弱和藏族的逐步强大,原蒙古族统治青海时期的蒙藏格局打破,“分而治之”下两族所占牧地与发展人口之间的不协调局面客观存在。因藏族部落人众地狭的客观矛盾日益突出.黄河以北环湖草原成为各藏族部落争向迁移的游牧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终元一代,元朝蒙古上层对藏传佛教崇信有加,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讲,元朝蒙古上层一方面利用藏传佛教来达到怀柔吐蕃和统治本国民众之目的,另一方面,蒙古统治者自身对终极关怀的极其重视。从客观上讲,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如西藏佛教领袖、西夏佛教、蒙藏文化的相似以及生物基因等方面的影响。不论从主客观,还是从内外因讲,元朝蒙古上层崇信藏传佛教都是多方面的、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13.
蒙元统治者为了利用与规范道教,在着力扶助张留孙建立官方政治化道教——玄教的同时,让张留孙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使之成为政治化道士。张留孙秉持龙虎山天师道传统的"黄老政治"思想,积极劝导蒙元统治者施行黄老政治,并由此和蒙元统治者展开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张留孙的思想与行为赋予了玄教浓厚的政治化特色,而蒙元统治者也利用玄教比较有效地实施了自己的宗教政治。  相似文献   

14.
青海地处我国西北边疆,是蒙、藏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民国时期,在中央政府的干预下,蒙、藏族的现代教育得以展开,客观上推进了青海地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时期青海地方民族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契丹是我国古老的民族,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特有的民族文化。元代契丹人充分利用其民族文化为元时期的历史贡献力量,对元统治民族蒙古的文化有着特殊影响;而作为蒙古统治下的契丹人,其文化发展必然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契丹与蒙古民族,通过在文字、语言、姓氏、习俗等方面的互相交流,繁荣了契-蒙民族问的固有文化,使得两民族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元代蒙古人接受藏传佛教伊始,翻译佛经即成为最重要的内容。16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再度传入蒙古地区。俺达汗和林丹汗时期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印度、西藏佛教经典的蒙译,丰富了蒙古人的精神生活,极大地推动了蒙古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佛教文化构成了全部蒙古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同时,译经活动也为佛学的深入研究、保留印藏文化的优良传统做出了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元朝在确立服饰制度时,施行了汉制衮冕与蒙古族传统质孙并行的服饰双轨制,使元代服饰呈现出多元的、南北文化融合的局面。元代的服饰制度从实施的过程到其形式都颇具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汉法”与“旧俗”碰撞与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元代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元散曲受到了蒙古民族及其文化的影响。其中蒙古族及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对元散曲的形成以及繁荣兴盛曾产生过一定的促进与影响作用。具体如元散曲的声韵、句法、修辞等,由于受壮伟狠戾、嘈杂凄紧的蒙古族音乐之影响,体现出了与其前唐诗、宋词等韵文作品明显不同的特点。故从蒙汉文学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研究元散曲的形成以及繁荣兴盛,将对研究此问题提供一个实用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文字看其他民族文化对蒙古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在周围民族化的影响下,自十二三世纪以来创制或使用过多种字,记载了自己的灿烂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化遗产。契丹、汉、突厥(回鹘)、梵、藏、女真(满族)、阿拉伯、波斯、高丽(朝鲜)、日本等诸民族及欧洲对蒙古语言化都产生过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