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师数学教育课程必须改革,这是面向新世纪的需要;化解课程内部矛盾的需要;培养人才的需要;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数学教育课程应做到:更新教材,形成系列;精简课程,减轻负担;加强实践,提高能力;运用技术,优化教学,通过改革实践我们认识到:实践尝试与理论学习应该同步进行;形象教室民比较示范应该相互协调;培养兴趣是发展能力的前提条件;大中学校的课程改革应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它完全依赖于改革不懈地探索,我们认为在课程改革中,应该确立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开发校本课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这些理念需要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初开始的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改变传统教育的学习观、价值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评价以及考试方式的弊端等,以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然而,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似乎都把改革的焦点仅仅指向了施教者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课程自身的改革,却忽视了对课程改革中学习的主体——学生关于新课改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4.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应对WTO对教育的挑战的需要,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民族团结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民族团结方面的与学生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课程。它有别于学科课程,又与学科课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学校的新课程。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5.
小学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培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学历小学教学的培养提出了挑战。小学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功能的发展性、课程学习方式的自主性要求小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并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因此,我们对未来小学教师必须加大综合培养的力度,注重培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社会大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认识到,课程改革决不是对教材的修修补补,而应是从培养目标、课程功能、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根本变革。为此,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践,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动、互动、主动起来。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开始的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改变传统教育的学习观、价值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评价以及考试方式的弊端等,以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然而,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似乎都把改革的焦点仅仅指向了施教者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课程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联系中小学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只有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改革现有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才能保障创新教育缝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满足孩子的需要成为了我们研究的焦点。孩子们究竟有哪些需要?什么才是满足孩子需要的教育?我们该怎样做、从哪做起?这些问题常常使我们困惑。通过对先进理念的学习和具体的幼教实践,笔者认为,满足儿童的需要应从关注做起。  相似文献   

10.
唐淑华 《辽宁教育》2002,(12):31-32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诞生既适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一、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1.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这一课程首先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人类已步入知识经济大门,培养智能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呼唤。于是,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教育界得到广泛认可。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育,就需要进行全面课程改革,打破旧的课程体系,构建新型的开放体系。研究性学习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闪光点,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余浪英 《中学理科》2007,(12):103-104
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都在加强对学习者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在推动教育管理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结构改革的同时,大力推动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创造新的教育,创造适应新教育需要的新的课程与教学.这种努力,突出表现为更加重视体验学习与发现学习.这种转变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孩子们一起开始了我们共同的“新课程”之旅。捧着新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和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 ,我相信 ,新课程将改变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也将改变老师的教学生活。怎么样才能让自己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呢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在“新课标”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我们应该理解这些理念 ,并运用这些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在实践中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关于数学学科、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数学等方面的观念。这些观念…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既是高师人才培养和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挑战的需要,也是高师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高师学生的教育科研既包括教育理论研究,也包括教育实践研究。加强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强化理论和方法学习是基础,加强科研实践锻炼是关键,实施激励措施是保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教育课程不断更新。而随着课程改革,数学的实用性和普遍性达到新高度,在这样的条件下,数学教育生活化已经被普遍认可,为其他课程进行有效改革做出重大贡献,毋庸置疑的是如今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性和生活性存在较大的差异与落后。小学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启蒙之地。学校要重视孩子的发展,作者主要分析当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和误区,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老师的上课效率,提高小学教学的基础性、普遍性、实用性和生活性,从基础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陷入了困境。欲使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走出困境,必须要重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在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题中之义;有利干培养研究型的教师,能满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干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干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可采用直接教学模式、专题讲座模式、学科渗透模式和研讨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产物。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课程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一年来,我们认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进行课程改革是扎扎实实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所追求的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和育人氛围。同时,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既定的方案,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的是不断探索、研究和总结,正因为如此,作为学校领导核心的校长,其教育理念、教育策略和管理行为将直接影响着学校课程的改革与实施。笔者认为,校长必须高屋建瓴,站在课改的前沿,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为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受理智取向培养思路的影响,人们往往对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践仅仅作"技术层面"的认识。但是,随着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现",人们对教育实践意蕴的理解也发生了从"技术性实践"到"反思性实践"的深刻转型。我们应该坚持教育实践的核心价值地位,以反思性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建立"实践取向"的理论教学模式,整合专业技能与教育理论学习,努力实现见、实习活动的课程化,提升教育实践课程的"反思性"品质,培养适应教育职场需要的专业化教师。  相似文献   

20.
受理智取向培养思路的影响,人们往往对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践仅仅作"技术层面"的认识。但是,随着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现",人们对教育实践意蕴的理解也发生了从"技术性实践"到"反思性实践"的深刻转型。我们应该坚持教育实践的核心价值地位,以反思性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建立"实践取向"的理论教学模式,整合专业技能与教育理论学习,努力实现见、实习活动的课程化,提升教育实践课程的"反思性"品质,培养适应教育职场需要的专业化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