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子是众多诗人中独特而传奇的一位,他怀着自己的诗歌理想以火一样的热情进行诗歌创作。他的诗同时也是他诗学主张的实践。海子试图用诗歌在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的新时代建立一个人文关怀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2.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离开了世界,留下了"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抒情诗歌,读海子的诗,正如在山巅上万物尽收眼底一样,诗中丰富的意象既表达了海子的诗歌理想,也展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世界,情感纯粹而真挚,本文从诗歌中的几个重要意象出发,探究诗人的理想主义风貌。  相似文献   

3.
海子作为中国第三代诗歌浪潮的杰出代表,其独具个性的诗风,庞大复杂而又相对集中的诗歌意象,都有着审美和研究的价值。以往学术界对海子诗歌的研究多集中在"麦地情结"上,很少言及诗歌意象具体分析与诗歌王国的向往。通过对诗人的成长、诗歌内容、思想向度等方面的分析,重点探讨诗人笔下另一意象的集中——"王者情结",以及其与诗人的非正常死亡之间的隐秘关系,以期能对学术界研究诗人海子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作为深度的抒情者,海子、骆一禾以他们短暂而宝贵的生命,坚守着自己的诗歌理想:"麦地"精神家园,以此来对抗海德格尔的"世界的夜".他们二人用生命承担起诗歌的使命,默默地坚持着朴素、热忱的"麦地劳作",以此来深入麦子与民族精神间的本质联系.他们的麦地诗歌因与生命结合具有同一性,而二者的诗歌所展示的境界及作品风格又具有差异.海子和骆一禾是当代中国最初意义上的、真正的麦地诗人.  相似文献   

5.
《亚洲铜》是海子的短诗名篇,也是海子诗歌中被阐释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笔者认为,"亚洲铜"这一核心意象真正象征的是我们这一东方民族古老的生存实体,也即构成我们民族生存的基本元素及其外在氛围所共同形成的整体;而这首诗主要是在对这一生存实体进行精神考古。另外,它也隐隐唱出了诗人对这一实体的某种内在叛离意识。  相似文献   

6.
王飞 《学语文》2008,(5):32-33
诗歌是诗人人格的逼真传达,诗歌是诗人气节的生动显现,诗歌是诗人人性的婉曲诉说,诗歌是诗人志向的执着坚守。正因如此,故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诗者.持也,持人性情”。诗人海子于1989年3月14日凌晨3点至4点创作出《春天,十个海子》(见卷首),12天后即卧轨山海关,“诗人之死”可谓人清志高,笔者细读此诗,追念诗人,笔不由己,思不由己,恳请同仁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诗歌中的"气",主要指诗歌内在的气势,表现为由诗歌意象、思想情感、诗意空间等不同因素构成的气象、气骨、气韵。海子被称为用生命极限全力冲撞当代诗坛的天才诗人,他以火山喷发式的才情,照亮和点燃着自我构建的黑暗中的诗歌王国。其诗以恢弘奇诡的气象、孤傲不驯的气骨、空灵畅达的气韵,而获得一种"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般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我们的语文教育告诉学生,"诗歌"简称"诗",和小说、散文、戏剧并列为四大文学体裁,荷马、李杜、莎士比亚、海子同为"诗人",旧体诗词、白话新诗及种种形式的外国诗,也都被归于"诗"的名下。就语文教学而言,这种分类方式在情理之中。然而,透过古体诗词写作选修课,我们是希望学生能真正理解"诗"这个汉字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所代表的文学传  相似文献   

9.
<正>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理解诗句,勾画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诗人不同,诗风也不同,例如李白和杜甫,一个浪漫主义,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中年批评家熊光明文学研究的对象大多为诗歌,发表过<诗与民族形式简论>、<大众诗歌是推动中国诗歌向前发展的动力>等许多论文.他在这些文章中严肃地批评那些抛弃民族传统、照搬西方现代派的所谓"创作",认为那不过是"嚼洋人剩下的残渣","是可悲的‘创作'";同时大力倡导诗歌的民族化与大众化,认为"走民族化的道路,是"各国诗歌发展的基本规律",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把中国诗歌推向了耸入云霄的高峰",并且高呼:"大众诗歌不朽,大众诗人不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